第2章 夏夜深思(1 / 2)

清河大學的盛夏,是一年當中最富有魅力的季節。樹木經過春天對養分的積累,迸發出更旺盛的生命力。加之夏日驟雨頻頻,水源足夠充沛,清河大學內的樹木生長地格外蔥鬱,大有蔭蔽其輪廓之趨勢。校園被綠茵所環繞,更顯得別樣的魅力。造就這種魅力的,就是那繁盛的林木。樹木蔥鬱,植被豐富的另一個好處就在於,哪怕是盛夏最炎熱的時節,也總能感覺絲絲涼爽的氣息。

由於此,清河大學的夏日不似於春般含蓄與內斂,也不同於秋冬的蕭瑟與悲涼,更多的是一種令人感到舒服的火熱。這種感覺往往會借助視覺感官得以最大的體現。特別是在夏夜,校園裏回蕩著美妙的蛙鳴,不時還會拂過幾縷涼爽的微風,抬頭望去,皎潔的圓月懸於夜空,繁星縈繞期間,月光與星光交織在一起,共同映射在蔥鬱的林木上,恰似無暇的白霜,將整個校園包涵其間,共同構成一副瑰麗的畫麵。

不過,人作為一種擁有主觀意識的動物,通常會將自身的情感融於景中,通常景隨情動。故而,良辰美景雖好,於心事凝重之人而言,卻形同虛設。或許,此刻的章若海,便屬於此類。

章若海獨自一人站在寢室的陽台,茫茫然望著窗外夏夜之景,陷入無盡的沉思之中。章若海所在第三宿舍樓,位於清河大學西北,臨近後山,環境很是清幽。於此時,宿舍內絕大多數人已離校,唯剩下章若海一類因辦理派遣手續而留下來的少數人。

章若海點燃一支香煙,青煙便嫋嫋而上,如同盤旋的愁思,剪不斷理還亂。掐指一算,與朱琪分手已一周有餘,這些天來,章若海也思索了很多,似乎驀然間,歡愛便如煙雲,不留一點影蹤。世間男女之愛,莫不過兩種情形。一種甘之如飴,整天如膠似漆,花前月下,誰也離不開誰。講究熱戀熱愛。但這種愛情卻相守不易,雙方一旦失去新鮮感,便再難繼續下去。另一種清新如水,淡而平實,講究細水長流。可一旦源頭不濟,便沒了活力。倘若北風一吹,便消逝了蹤跡。無疑,章若海與朱琪的戀愛屬於後者。

鬆動章若海與朱琪愛情基石,直至將其完全毀滅的,不是由於雙方本身情感的變遷,而是在於懸殊的家庭社會背景,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畢業工作、去向的相異。愛情的基石一旦消逝,上層建築也必將傾覆。對此,川江民間也流傳著畢業即分手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還是有著很大的普遍性的。不光是在川江,乃至全國,情侶畢業離校,因工作地點、種類的不同而分手的現象都很是平常的。反之,才是異類。思索到這一點,章若海心中也淡然了許多,但內心最深處也難免泛起些許波瀾。正所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回顧中華之曆史,門第總是被氏族所重視,門當戶對的思想根生地固於廣大老百姓的內心最深處。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原始治本的積累,貧富階級的分化,社會階層的分流,這種門當戶對的思想又開始呈現抬頭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