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啤酒館政變(3 / 3)

魯登道夫的軍事能力相當高,這一點毋容置疑,很少人能夠有勇氣的說出這麼一段話:“我早已多次說過,我是一切理論的敵人。戰爭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是一個民族生活中最為嚴肅的現實。”

但是在其他方麵,魯登道夫卻相當短視或者說自負過頭。

就好比是魯登道夫在相當於回憶錄的《我對1914-1918年戰爭的回憶》當中宣稱:在戰場不敗的德國軍隊是被左翼政客“從背後插了一刀”。

由此可見,魯登道夫認為德軍當時還能夠再戰幾十年。而實際上,就算沒有以“基爾港水兵事件”等等標誌性事件的出現,幾乎算得上是國力枯竭的德意誌第二帝國還能夠接續作戰下去?這個答案,也許不能夠完全說必然,但是要是真的在這個情況下還繼續打下去,德國還能剩下什麼?

張雍在後世的思維當中,有這麼一個想法:若是說《凡爾賽條約》是魏瑪共和國不得不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幾乎一蹶不振的重要因素。那麼本來已經因為戰爭而國力將近枯竭的情況,才是真正影響魏瑪共和國基本等於殘喘苟延,艱苦逐漸恢複國力的根本所在。

也許,魯登道夫確實有這個能力蔑視關乎於戰爭的理論,但是他不應該蔑視跟戰爭息息相關的現實。

很可惜,現在的張雍,已經不是後世的那個教師,而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子,他在聽到了希特勒的話之後,很自然的點了點頭。

畢竟,幾乎很多小孩子都有過自己的英雄夢,張雍自然也不例外,這也許是這個身體本來的主人,遺留在腦海當中的記憶所影響的。

………………………………………………分割線…………………………………………

與希特勒不同,年紀相當大的魯登道夫,對於希特勒身邊的張雍,一點感覺都沒有,他在看到了希特勒之後,直接責問著希特勒:“既然要這麼做的話,為什麼不跟我交流一下?”

希特勒聽到了這句話之後,也沒有生氣,而是很平靜的說出一句讓魯登道夫不得不冷靜下來的話:“有些事情,機會一旦過去了,就不會再次到來。也許,我們應該就之後的事情商討一下?”

在張雍的身邊,希特勒跟魯登道夫以及魯登道夫的隨從在一張桌子上麵,分別對坐著。

希特勒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讓魯登道夫感覺到他被希特勒所愚弄了。那是因為在魯登道夫的想法中,一旦這次真的能夠成功,新的德國政府應該由他來主導而不是擔任現在並不存在的部隊司令官。

因為希特勒讓他指揮的部隊,甚至還不屬於現在德國國防軍當中,那十萬官兵的“遮羞布”。

魯登道夫很是生氣,但是他強忍住自己的怒氣,而是說道:“這是—件國家大事,他隻能奉勸別人予以合作。”

從這句話當中,就能夠看到魯登道夫事實上還是相當意動的,要不然他完全可以就這樣拒絕希特勒的要求。

而希特勒聽到了這句話,沉思了一會之後,看著魯登道夫,說出一句話:““我們不能再回頭了,我們的行動已經載入世界曆史的篇章。”

聽到了這句話的魯登道夫沉默不言,而希特勒則是補充說道:“讓我們去見見卡爾州長他們吧。”

魯登道夫點了點頭,在站起來的時候才說道:“這個孩子是?”

“應該是這個啤酒館老板的親戚,因為一些人粗暴了對待了他跟一個女孩子,我打算做出一些補償。”希特勒很是直接的說出了一些事情的原因,甚至不介意說出讓他都覺得有點臉上無光的情況。事實上,希特勒覺得,這個出現在他麵前的孩子,很有勇氣,讓他覺得這個東方的小孩,跟他應該很投緣。

但是他不會將這個事情說出來,因為他可不想被太多的人知道自己在這一方麵的想法。

魯登道夫對於這麼一個事情也不太在意,他隻是微微打量了一下身體的衣服有些亂,但是不掩清秀的張雍,就沒有什麼舉動。

而跟在魯登道夫身後的那個中年人,則是悄悄地打量著這個黑發黑眸的小男孩,他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這個小男孩說不定會做出一些讓人吃驚的事情。

不過,心中對這個想法都感覺到有些好笑的中年人,隨後將這麼一個想法忘卻掉:“一個隻有十歲不到,而且還不是日耳曼人的孩子,能夠在這個地方做些什麼?”

而希特勒在跟魯登道夫走出了房門,來到過道之後,就對張雍說道:“孩子,我想你也應該休息了。不知道你的名字是什麼,能不能告訴阿道夫叔叔?”

希特勒看著一眼似乎有些疲倦的張雍,他不知道張雍的疲倦,更多是前一段時間還沒有完全好轉情況。

而張雍則是在想了想之後,說出了自己這一副身體,或者是腦海中所銘刻著的名字:

“我叫張雍。阿道夫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