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哪些地方旅行或出差?
愛好?運動?
注意對方談到什麼問題時眼睛會發亮,這便是對方最有興趣的話題。
我的實戰錄
搭起和諧溝通之橋
潤安機電總經理李誌宏
在工作上,由於我們的營業項目與服務相當專業,比如幫大廈設置水電配管,或是幫科技大廠打造無塵室,所以我們跟客戶的談話內容通常是以專業話題為主,但是會視客戶關心的層麵來選擇切入點。
比方說,客戶比較關心質量,我們就會談論和質量有關的話題。如果客戶比較強調進度,我們就談客戶為什麼重視進度,這跟景氣有什麼關係,後期又應該提供什麼樣的支持。
比較有趣的例子是,有一位客戶很喜歡養烏龜,我們就會聊起和飼養烏龜有關的方法,包括水族箱中的氧氣要怎麼設定,水溫要怎麼調整,水的質量有多麼重要,然後從水族箱的設計,談到我們的工程服務理念。就是從客戶感興趣的話題開始,再切到專業話題上。
我發現,這條“很快地談論客戶感興趣的話題”的原則,除了和客戶接觸時能夠快速建立和諧的關係,產生良好的效果,也能夠順利化解客戶的抱怨。
有一位住在淡水的客戶,買了我們集團的房子,他認為房子的隔音設備沒有做好,於是請工程師去處理。工程師勘查後,覺得問題不嚴重,就處理得不是非常積極。客戶很不高興,提出了抗議,於是我就出麵去處理。
一開始,對方怒氣衝衝,有很多怨言,而我想到了卡內基訓練中提到的“聆聽”的技巧,就心平氣和地聽對方發完牢騷。等客戶氣消得差不多了,我就開始跟他閑聊起來,特別是聊他近來的生活。原來這位客戶的孩子都在國外,太太又住在另一棟房子中,因為他一個人住,沒有什麼人聲,所以就對噪音特別敏感。
客戶把話說開後,我們又表現出最大的誠意,要解決他的隔音問題,甚至把耳朵貼在牆壁上聽,看看噪音有多麼嚴重。這時候,反而是客戶自己說:“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啦!”後來,他還幫我們介紹了新的客戶。
事實上,在工作之外,在生活中應用這條原則,效果也很好。
前幾天,因為嶽母生病,我去探望她。當時我急著找停車位,看到一條小巷子,就右轉,沒想到巷口有紅綠燈,立刻就有交通警察上來開罰單。
遇到這種狀況,我就說:“你真辛苦,這麼晚了還在執勤。”我就跟交通警察攀談起來。聊著聊著,他知道我是為了要探望嶽母,而且也不是故意要右轉,就說:“那我改開一張行人穿越馬路的罰單給你好了。”罰金頓時減去不少。他知道我急著找停車位,甚至把他的摩托車移開,讓出位子給我停車。
可見,懂得和他人建立和諧關係,真是太重要了。
(謝其/采訪·整理)
李開複這樣做
溝通之前,先問自己可以為別人做些什麼
溝通是講究技巧的,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以幫你了解對方的真實感受和想法,使你的發言變得更有效,博得更多人的信賴和認可。
在溝通之前作好相應的準備尤其重要。在與人溝通之前,你應該考慮對方的喜惡,了解自己應該避免談及哪些主題,以及對方對什麼感興趣、對什麼不感興趣。先想想你能為他做些什麼?他會想讓你幫他做些什麼?多幫助人,為人著想是與人相處的基礎。與人交往可以從自己的強項開始,用你的專業知識來幫助別人。
據穀歌公司的員工講,李開複平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能幫你們做什麼?”這也是他們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
如果不知道從何入手,那麼不妨從自己擅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出發,嚐試幫助他人。
(李開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參考書目:《李開複職場日誌》,岑峰編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