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蛋中的人類胎兒
人起源於恐龍的假說
關於“人起源於猿猴” 的說法很早就引起許多科學家們的質疑。因此,我們向人類學家提出另一個更傷腦筋的問題是:人到底起源於什麼?
然而,前不久,澳大利亞人類學家破天荒地提出轟動世界的新論,即人起源於恐龍!
假如達爾文今天還健在,當他得知這一消息後定會暴跳如雷。要知道,如果這個新論被認為成立,那麼達爾文關於“物種是通過自然選擇而發展的”全部理論都應見鬼去了。然而,關於“人起源於恐龍”的這一新假說的創立者們認為,他們掌握有充分說服力的證據證實這一新假說的成立。
野生考察發現恐龍蛋
1994年秋,由伊爾溫.雷姆茲教授率領的澳大利亞古生物學考察隊,開赴歐洲,對比利中斯山北麓支脈進行了考察。
考察隊的科學家們在幾條河穀中,豐厚的土壤衝積層一麵,意外地發現了恐龍、翼龍及其他侏羅紀古生物代表的遺跡。這次考察,人類學家不僅獲得了保存完好的動物骨骼,而且還發現一隻神奇莫測的恐龍蛋。
這枚恐龍蛋乍看上去它跟普通恐龍蛋一樣,沒什麼奇特之處,但就其形狀而言,對科學家們來說卻非同尋常。
伊爾溫·雷姆茲博士對這一奇特的恐龍蛋進行仔細觀察後認為,這是一隻極罕見的恐龍蛋,它與其他恐龍蛋有很大的差別,其獨特之處在於,比其他恐龍蛋稍小,蛋殼較薄,而且孔隙較多,用手觸摸有不可思議的溫熱感。
考察隊員一致認為,這一重大發現不同尋常,它可能成為最終揭開人與恐龍之間微妙關係的關鍵。於是,他們將這隻恐龍蛋立刻運回澳大利亞進行研究。
實驗發現蛋中兒
科學家們對這一恐龍蛋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實驗、觀察和全麵研究,其結果震驚世界。最初,研究人員借助普通化學方法對恐龍蛋進行檢測和研究,但對其內部實質未能得出結論。
後來,當他們對其改用激光X射線斷層攝影法進行觀察和研究時,在計算機控製的顯示屏幕上,終於展示出這隻恐龍蛋內部的微觀世界。
原來,恐龍蛋中躺著一個幾乎定型的人的胎兒,他的年齡已有5歲至6歲,甚至還能清楚地分辨出胎兒的性別,即男孩。胎兒頭部的毛細血管看得更加清楚,還微睜著雙眼,但尚無任何跡象表明恐龍蛋中的胎兒還活著。
科學家們認為,這不足為怪,因為這隻恐龍蛋已在地下沉睡了不知多久,很難保全裏麵的胎兒存活下來。
不過,科學家們正在竭盡全力挽救他的生命,以期揭開人與恐龍關係的奧秘。
他們已將這隻恐龍蛋放進一個專門的高壓氧氣艙中進行保胎,期待著裏麵的胎兒能早日複活降生人世。
救活蛋中兒期盼降世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科學家們對恐龍蛋中的胎兒進行了精心護理和搶救,胎兒終於綻出複活的曙光:10天後奇跡出現了。蛋中兒開始微動,出現呼吸……他終於複活了!後來,胎兒的手和腳也開始動彈了,腦部血管也漸漸跳動起來,身上的肌肉出現抽動……
專家們認為,孕育著胎兒的恐龍蛋所處的生化環境已發生變化,因此,許多外部因素並非都有利於胎兒的發育。
卵生嬰兒
一支探險隊在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的一處原始森林中,發現一件可能令人類進化史改寫的怪事。一個殘存的史前人類部落被發現,該部落的嬰兒全部由卵生後而孵化出來,也就是卵生人。
探險隊領隊、德國人類學家勞.沃費茲博士及其他10名隊員,為了研究這個當代僅存的原始部落的生活,深入到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的熱帶雨林中。
他們來到這裏後,驚奇地發現,在一處山脊上生長的原始大樹上,住著一群原始土著人,這些土著人身高約1.2米,赤身裸體,以大蚯蚓為主要的食物。
他們一接觸,很快就親近融洽起來。於是,這夥原始土著人將探險隊領到他們的“樹上之家”,這是一個建築在幾棵大樹上的巨大平台,隻見30多個女土著人,正坐在一枚枚白色的大蛋上進行孵化作業。其中,有一個嬰兒開始破殼而出。
探險隊員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觀察後發現,原來,女土著人懷孕6個月後,便會產下一枚大蛋來,接著再進行3個月的孵化期,9個月完成卵生人的整個孕育過程。
卵生嬰兒出殼後,跟我們正常的胎生嬰兒一樣,母親便開始用乳汁哺育她們的嬰兒。
拓展閱讀
2009年7月15日左右,在我國江西省高安市祥符鎮蓮花村委會豪花村民小組,一村民在自家建房地,開挖水塘時發現了7枚蛋化石,經市文物部門挖掘和省文物專家鑒定,證實皆為恐龍蛋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