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界名樹4
蕨類之王——桫欏
桫欏,又名樹蕨,高可達8米,屬於蕨類植物。現存的蕨類植物大多是較矮小的草本植物,隻有極少數在大陸變遷時幸免於難,桫欏即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現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被列為國家一類重點保護植物。
桫欏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分布於我國雲南、貴州、四川、西藏、廣西、廣東、台灣等地,常生長在林下或河邊等陰濕之地。從外形看,桫欏有些像椰子樹,其樹幹為圓柱形,直立而挺拔,樹頂上叢生著許多大而長的羽狀複葉,如果把它的葉片反轉過來,背麵可以看到許多星星點點的孢子囊群,其中生有許多孢子。桫欏是沒有花的,當然也無果實和種子,它是靠孢子來繁衍後代的。
蕨類植物的孢子和常見植物的種子不同,落在適宜的土壤上不能生根發芽,長成新植物。而是先萌發長成一個心形的片狀體,稱為原葉體。原葉體是綠色的,下麵生有假根,能獨立生活。通常,在原葉體上長著頸卵器和精子器。當精子器成熟以後,精子可在水中遊動或頸卵器裏和卵細胞結合成合子,合子仍不斷吸收原葉體的養料,繼續發育方可形成一株新的桫欏。
桫欏體態優美,是很好的庭園觀賞樹木。桫欏還有很大的藥用價值。桫欏的莖富含澱粉,除可食用或製花瓶等器物外,還可入藥,中藥裏稱之為龍骨風。有小毒,可驅風濕,強筋骨,清熱止咳。
世界僅存一株的樹——普陀鵝耳櫪
在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的慧濟寺西側,有一株全世界僅存這一株的珍奇寶樹——普陀鵝耳櫪。
鵝耳櫪是屬樺木科的落葉喬木,耐蔭、耐瘠薄,喜中性土,因此在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西北、中南、西南的某些地區並不罕見。隻是作為鵝耳櫪屬的一種普陀鵝櫪卻是“碩果僅存”。它是1930年被我國植物學家鍾觀光教授發現,1932年由林學家鄭萬鈞教授正式命名的。
普陀鵝耳櫪高約14米,幹徑60厘米,樹冠幅寬約12米。葉卵狀橢圓形,基部圓形,邊緣有重鋸齒,沿葉脈常有長毛。葉柄密生絨毛。春季開花,果序上有多數葉狀總苞,果苞長橢圓形或卵形,卵形小堅果,生於部苞基部。
普陀鵝耳櫪因其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種植物,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世界上最輕的樹木
當你來到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城的瓜亞斯河岸時,你就會發現有許多搬運工人扛著一根根又粗又長的樹木飛快地走著。見到這種景象,你一定會大吃一驚,同時立刻就會對這些人的力大無比而傾倒。那你就大錯而特錯。原來他們扛的是一種叫輕木的樹木。厄瓜多爾是輕木盛產地之一。它的祖籍在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島。
輕木屬於木棉科輕木屬,也叫百色木。它是一種常綠喬木。通常一棵10~12年生的輕木可高達16~18米,胸徑15~18米。樹幹筆直,樹皮棕褐色;葉心形,單葉在枝條上近對生。花大而白色,著生在近枝頂的葉腋。果實為蒴果,長圓柱形,長12~18厘米,內麵有綿狀簇毛,成熟時果瓣脫落,簇毛散開成貓尾狀。種子倒卵形,呈淡紅色或咖啡色,外麵密被絨毛,猶如棉花籽一樣。
幹燥輕木的比重隻有01~02,因此它比用來作暖水瓶蓋(軟木塞)的栓皮櫟還要輕兩倍。一名婦女能夠輕而易舉地扛起一根長10米、合抱粗的輕木。由於它導熱係數低,物理性能好,又隔音隔熱,所以是絕緣、隔音設備、救生用具、浮標指示以及飛機製造的良材。又由於它木材容量最小,不易變形,材質均勻,易於加工,因此又可製造各種模型模板等。它的種毛還可作枕頭和褥子的填充材料。可見,輕木渾身都是寶。
輕木生長極為迅速,一年就可高達5~6米,胸徑可達30~40厘米。喜歡生長在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由於它體內細胞組織更新很快,又不會產生木質化,所以不論是根、莖、枝條都顯得異常輕軟而富有彈性。
輕木已在我國廣西、福建、海南島、雲南及台灣等地區廣為引種了。輕木是世界上最輕的商品用材之一。
中國最硬的樹木
版納黑檀是中國最堅硬的樹木之一。它是1979年在西雙版納的熱帶密林中發現的一種珍貴用材樹種。版納黑檀木材結構極其致密,紋理交錯,心材黑褐色,具瑰麗的花紋。其硬度和強度異常之大,其比重達到113克/厘米3。如果把一塊版納黑檀木放入水中,它就會像鉛塊一樣立即沉入水中。
版納黑檀屬於豆科黃檀屬。為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直徑50~70厘米;樹皮厚、平滑,條塊狀剝落,褐灰色至土黃色。奇數羽狀複葉;圓錐花序腋生;花小,蝶形;花瓣白色,雄蕊且連成一體;子房具長柄,莢果舌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