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9
可愛的沙蜥
沙蜥是一個屬。沙蜥屬在我國共有五個種,如荒漠沙蜥、變色沙蜥等。由於它們的頭部是圓形的,所以也有人稱它們是蟾頭蜥,當地人一般把它們叫作沙和尚、沙婆婆或者大頭蠍虎。它們是我國北方沙漠邊緣和戈壁灘上最常見的小型脊椎動物,在這些地方,如果正值沙蜥活動高峰時間的話,走上幾步就可能遇到一隻。
成年的沙蜥,身長(不包括尾部)大約5厘米~8厘米,全長大約10厘米~20厘米,體重約5克~15克。它們身體背麵的顏色,跟沙地的顏色有關,生活在黃色沙地中的沙蜥,其背麵的顏色以黃色為主,還會帶有黑色的花紋;而生活在紅色沙地中的沙蜥背部的顏色就以紅色為主。但是沙蜥這種身體顏色與環境顏色一致的現象,是它們從小就已形成的,不像生活在非洲的變色龍那樣,能夠在環境顏色發生改變時,很快改變自己身上的顏色。
沙蜥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它的尾巴能夠向上卷曲,就像盤狀的蚊香那樣,一般能夠卷上兩圈,而且動作非常靈活自如。這種卷尾巴的習性,主要見之於雄性沙蜥。
沙蜥生活在沙漠裏,整天和沙子打交道,為了防止沙塵吸入肺中,在它們的鼻孔裏長有一種瓣膜。每當沙漠上刮起大風,空氣中充滿了沙塵,或者洞穴坍塌自己被沙子埋住的時候,這種瓣膜就能豎起來,縮小進氣孔,將沙塵擋在外麵。同時,沙蜥的鼻孔裏,還有一對很發達的腺體,能夠分泌出粘液,通過這種粘液的流出,就能夠將鼻孔內積累的沙塵,慢慢清理出去。
沙蜥主要生活在平坦的沙漠邊緣和戈壁灘上。它們平時很喜歡在開闊的裸露地麵上活動,隻有遇到敵害或被人追趕時,才會逃到灌木底下或草叢深處。沙蜥喜歡停留在高處,比如地麵上突起的地方,大的土塊上麵或者墳堆上麵,它們將頭高高地抬起,一方麵可以觀察四周的情況,同時這樣也有利於它們捕捉飛蟲。還有的時候,沙蜥能夠在鬆軟的沙地上,通過不斷扭動身體,將全身都埋進沙裏麵,隻留出鼻孔在外麵,如果它們呆著不動的話,根本無法發現它們。
沙蜥不會爬樹,不能爬到灌木上去覓食。但在夏天,當戈壁灘上特別炎熱的時候,有些沙蜥也可以爬到一種叫紅砂的特別矮小(隻有十幾厘米高)的灌木頂上,以躲避地表麵的高溫。也有的時候,沙蜥用一隻前腿和一隻後腿將身體盡可能地撐高,看上去像雜技演員在表演一樣,還不時地交換著落在地麵上的腿,這主要是為了躲避地麵的高溫,也可以冷卻一下被沙子燙熱的腳。因為在這種時候,溫度最高的地方就是沙地表麵,而空氣的溫度離地麵越高則會越低。
沙蜥一般在上午日出後兩小時才開始活動,不過這還要看是在什麼季節。在溫度較低的春天和秋天,可能要到上午11點才開始活動,而在炎熱的夏天,它們8點鍾就開始活動了。
在夏天,由於沙漠上中午和午後的幾個小時裏非常炎熱,所以多數沙蜥上午吃飽以後,就進洞休息了,直到下午三四點鍾才又出來活動和捕食。所以它們每天都有兩個活動高峰期,不過下午這個高峰期的時間要比上午的矮,沙蜥在此時活動的時候,也不如上午那麼活躍。沙蜥是很能耐熱的,在午後最熱的時候,也有少數沙蜥在活動。但這些沙蜥幾乎都是雄性。
沙蜥是穴居動物,洞穴的開口一般是在平地上。它們的洞口多朝向南方,呈半圓型,高度約為1至2厘米,寬度約為2至3厘米。沙蜥的洞的深度變化很大,它們夏季的臨時性洞穴,一般較淺,有時還不足20厘米,而它們冬眠時的洞穴則很深,可達1米以上。在沙漠上,雖然表麵的沙子溫度變化很大,比如夏天的午後溫度可以達到70℃以上,而淩晨時分隻有大約10℃左右,但是在地下30厘米或更深的地方,溫度變化就很小,無論白天或晚上,溫度都在25℃左右,變化幅度不會超過10℃。而沙蜥洞穴內的溫度也是這樣的。所以,盡管地表麵的沙子非常灼熱,那洞穴裏麵的溫度,對沙蜥來講還是很舒服的。
沙蜥和其它爬行類一樣是變溫動物,也叫冷血動物,也就是說它們的體溫是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環境溫度高時體溫也高,反之亦然。它們的體溫與環境溫度基本上一致,但也不完全相等。這說明,爬行類動物也有一點調節體溫的能力。沙蜥以及其它種類的蜥蜴都能夠通過它們的行為來調節體溫。在春天,上午氣溫較低的時候,它們伏在洞口旁邊向陽的地方,盡可能地伸展四肢,接受陽光的照射以升高體溫;在炎熱的夏季,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它們就會躲到洞裏,或采取前麵提到過的方法來避免體溫過高。對沙蜥來講,最合適的體溫是25℃左右,當體溫過低時,它們的奔跑速度就會下降,甚至難以運動。相反,當體溫高於40℃時,就有可能危及它們的生命。
沙蜥以昆蟲或昆蟲的幼蟲為食物。因為這些昆蟲,多數是危害沙生植物的害蟲,而沙漠上的植物又是那麼稀少,所以沙蜥在保護沙生植物方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沙蜥主要捕食飛蟲,捕食的習性和青蛙有些相似,就是靜靜地等在某個地方,當蟲子飛來時,它會突然伸出長舌頭將蟲子粘住。有時候,沙蜥還能夠跳起來捕捉蟲子,最高時它們能夠跳到二三十厘米高呢!沙蜥不喝水,僅僅靠食物中的水分,就能夠維持生命。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能力,所以它才能夠在沙漠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像多數其它爬行動物一樣,我國北方的沙蜥的繁殖方式為卵生。大多數沙蜥是在六七月份產卵。卵的表麵沒有像鳥蛋那樣的硬殼,隻有一層柔軟的皮。沙蜥的卵產在沙土之中,主要靠沙土的溫度自然孵化,孵化期一般是40天至50天。
剛孵出來的小沙蜥身長(不包括尾部)隻有大約25厘米,體重隻有大約03克,也就像三粒黃豆那麼大。但是沙蜥一孵出來就會跑動,而且跑得很快。
在我國的北方,沙蜥一般是在十月底進入冬眠,第二年三月底出蟄。一隻沙蜥,一般隻能夠活4至5年;也有的可能連一年都活不了,就會被天敵吃掉或死於別的什麼原因了。沙蜥的天敵,主要是一些鳥類,這些鳥類在我國的北方主要有紅隼、燕隼和灰伯勞等。
沙蜥能夠幫助人類保護沙生植物,因此我們應當注意保護它們。少年朋友們,你們在玩耍的時候,千萬不要捉沙蜥玩,也不要去破壞沙蜥的洞穴。沙蜥雖然沒有毒,也不用怕它,但是如果你去捉它,它還是會咬人的。當然,它的牙齒很短,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願生活在沙漠邊緣地區的少年朋友們,能與沙蜥成為真正的好朋友。麻蜥“忍痛割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