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1
死亡燭光
早在300多年前,納撤尼爾·克勞奇在1685年出版的《英國皇帝在美洲》一書中就提到,他曾經看見印第安人臨死前出現在他們的棚屋外的一種神秘亮光。
1656年,來自威爾士爾迪甘郡的牧師約翰·戴維斯也曾報告說,他和其他人曾經目睹過似乎預示著死亡的彩色亮火。這些亮火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在空中、在門庭或是在屋子裏麵。小亮光標誌著小孩子的死亡,較大的亮光意味著成人的死亡。同時出現多個亮光意味著許多人將會死去。戴維斯報告說,曾經有一個人在屋內看見了5處亮光,結果當晚他的5個仆人就異常地死於窒息。
1897年,麥克拉根根據蘇格蘭西高地的鬼火傳說故事出版了一份長篇調查報告。當地許多人都說,如果岸邊礁石附近出現了鬼火,則預示著那裏將要發生觸礁或沉船,而且事實證明那非常準。人們有時把這種亮光稱為“死屍的燭光”。直到20世紀這一說法仍然很盛行。
一個韋爾什的目擊者向民間傳說作家埃文斯溫茨提供了下麵的描述:
“死亡燭光是一種很亮的光;不管出現這種亮光的房子或地方原本多暗,在亮光下所有一切都如同白天一樣清楚。這種光亮不是一團火焰,而是藍瑩瑩的一片亮光。仿佛有一個看不見的人拿著它四處躍動,有時還滾來滾去。你如果想去靠近它,什麼也摸不著,因為那是一種幽靈。”
1909年,在賓夕法尼亞州斯托克頓地區也出現了所謂的“死屍燭光”。這在當地居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許多報紙也都有報道。其中一則報道是這樣的:“近年來,在一具兩年前發現的被肢解的女屍的山頭上,突然出現了一股火焰。每天晚上9點至午夜,那亮光都會準時出現並不停地在空中盤旋。但隻要有人想靠近去探查個究竟,它將會立刻消失。”報道末尾還補充說道,有些迷信的村民相信那亮光是被害婦女的靈魂,為的是提醒人們記住那個罪犯還活著,最終將凶手捉拿歸案。
有時在民間傳說中的神仙的出現也與鬼火有關。1910年,一個同埃文斯溫茨一道在牛津大學就讀的愛爾蘭人向他講述了自己奇怪的經曆。有一天,他和一個同伴一道騎馬從利默裏克回家。突然他們看見遠處有一個亮光“上下躍動、忽遠忽近,一會縮小成一個小火花、一會又變大成為一團明亮的黃色火焰”。後來他們又看見了兩道類似的亮光,當亮光擴大成為“6英尺高、4英尺寬的”火焰時,“我們看見每個亮光中間似乎都有一個容光煥發的人”。那兩團亮光相互靠近,當它們接觸到一起的時候,他們看見亮光裏的兩個人開始並排行走,“他們的身體發出刺眼的亮光,如同烈日一樣,比他們周圍的黃光和頭上的光環要亮得多”。由於他們頭周圍的光環過於耀眼,兩個目擊者根本無法看清他們的麵容。巴巴多斯棺材
宇宙中絕大多數現象都可以用常識來解釋,但會移動的巴巴多斯棺材是什麼力量使然,卻是一個不解之謎。
巴巴多斯奧斯汀灣的克賴斯特徹奇教區有一個墓地。在舉行葬禮時,人們總是發現上次安葬的棺材令人不可思議的被移動過。
按照當時的巴巴多斯習俗,富有的種植園主家庭通常使用笨重的鉛封結構棺材,這種棺材需要6到8個壯漢才能移動。
賴斯特徹奇陵墓是由珊瑚石砌成,並由一塊沉重的藍色德文郡大理石板封口。它的一部分在地上,另一部分則埋在地下,上下用一段台階連接。陵墓長4米,寬2米,並帶有一個拱形的墓頂,墓頂從裏麵看是拱形,從外麵看卻是水平的。
1807年7月,托馬西姬·戈達德夫人第一個被葬在這個陵墓中。一年以後,一個可憐的2歲女孩瑪麗·安娜·蔡斯也被葬於此。1812年7月6日,瑪麗的姐姐多麗絲又隨她而去。
當時,有關這個陵墓的葬禮看上去仍然很正常。
可是到了1812年,一切都改變了。道貌岸然的托馬斯·蔡斯先生,一個被所有巴巴多斯人厭惡的家夥躺進了這個著名的墓穴。瑪麗·安娜·蔡斯的小棺材原本橫放在墓穴內,現在卻被底兒朝上扔到了更遠的一個角落裏。戈達德夫人的棺材則被翻轉了90度,棺蓋對著牆躺在旁邊,參加葬禮的白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譴責看管墓地的黑人。但遭到了黑人強有力的反駁。盡管由於莊園主和工頭們對黑人們的迫害,黑人們希望離開這座不平靜的墳墓越遠越好,但認為他們在葬禮前偷偷潛入陵墓,移動以前放入其中的棺材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的。
每具棺材都又重新放回了原處。托馬斯的棺材也被虔誠地放在了其他先葬者棺材的旁邊。
過了大約4年以後,1816年9月25日,隻有11個月大的薩纓爾·阿莫斯又被抬進了這個陵墓。在小薩纓爾死前五個月,曾經暴發了一起短暫的奴隸起義運動。這在19世紀早期的巴巴多斯並不罕見,但隨即被野蠻的種植園主們殘酷地鎮壓了。
陵墓中的幾個棺材又一次被弄的亂七八糟。這次對亡靈的褻瀆同樣被不公正地安在了黑人頭上。白人種植園主們相信這是黑人為那些在最近的奴隸起義中被殺死的傷害的奴隸們進行的複仇行動。
然而,調查者們並不讚成這種解釋。因為很明顯,陵墓隻有一個出口,而擋住出口的那塊沉重的藍色德文郡大理石板依然紋絲不動地放在原處,絲毫沒有受到破壞的跡象。
接著,人們對棺材本身的結實程度提出了疑問。戈達德夫人的棺材是木製的,相對輕一些,比別的棺材更容易損壞,更容易被移動。而名聲不好的托馬斯·蔡斯生前則是一個大塊頭,至少有224磅。他被葬在一個硬木做的鉛封棺材裏,需要十多個小夥子才能搬動它。在1816年9月25日的葬禮上,當小薩纓爾的棺材被抬進陵墓時,人們發現,那個笨重的鉛封的棺材已經離開它原來的位置好幾英尺遠,並且翻轉了90度。
6個星期以後,陵墓再次被打開。小薩纓爾的父親薩纓爾·布魯斯特,在4月那次奴隸起義中被自己的奴隸殺死。當時匆忙之中,臨時葬在別的地方;10月,其靈柩被移葬到他最後的安息地——家族陵墓。
仔細檢查了那塊沉重的石板,看上去它仍在原位。一群好奇的圍觀者盯著薩纓爾的棺材。石板緩慢地移開,一縷陽光直射下去:棺材又一次動了!陵墓裏一片狼藉。戈達德夫人的木製棺材已經變成了碎木條。人們把它捆成一捆,放在牆邊。
克賴斯特徹奇教區的托馬斯·奧德森教區長和另外三個人將陵墓徹底搜查了一遍。人們認為洪水是導致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於是他們檢測了陵墓的濕度。但每一處看起來都相當幹燥,所有的牆和地麵也都沒有裂縫的跡象,一切都那麼正常。
在當時的巴巴多斯,人們多少有點相信巫術,不過遠沒有海地人那麼虔誠。莊園裏的工人認為蔡斯陵墓被某種超自然的咒語所控製,都盡可能遠離陵墓。那些莊園主、經理和路過來看熱鬧的水手們則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他們甚至帶些病態地希望下次的葬禮能早點舉行。
1819年7月17日,特馬西亞·克拉克夫人去世,陵墓將為她再次打開。這次葬禮聚集了大批興奮而好奇的看客。康拜默爾勳爵、巴巴多斯地方長官、前半島戰爭的騎兵司令——曾經是惠靈頓最勇敢、最可靠的軍官之一。除了可憐的戈達德夫人的棺材在上一次已成為一堆木條,此次仍像三年前那樣斜靠在牆邊外,其餘的棺材又一次被弄得亂七八糟。如果是由於自然力的震動、擾動或洪水引起棺材的移動,那麼戈達德夫人的棺材木條不穩定地倚在牆邊,應該首先移位。但恰恰相反,唯有這些木條像龐貝城的羅馬哨兵一樣紋絲未動。所有的棺材和整個陵墓又一次被徹底地檢查,然而仍然一點兒線索也沒找到。那些棺材又被重新放回原位:三個大一些的鉛封棺材放在底層,孩子們的棺材被放在上層,戈達德夫人支離破碎的棺材仍然像以前一樣捆在一起。根據勳爵的命令,對陵墓采取加位的防範措施。人們在地麵上灑上一層厚厚的白色沙子,以便能留下什麼東西的腳印或拖痕。沉重的石板又被用水泥封在了原處。勳爵和他的隨行人員在水泥沒幹之前,蓋上了他們的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