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1 / 2)

附錄

但願上帝給那些勇於進取者更多的成功的機會。——福特福特附錄經典故事

應聘之路

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獨占鼇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可是,誰又能想到它的創造者當初僅是靠真情和禮儀被聘用上的呢?

福特到一家汽車公司去應聘。一同前去應聘的人大多學曆比他高,有的還有實踐經驗。在其他人進行麵試時,福特感到自己沒有希望了。

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他便很自然地彎腰把它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

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裏。福特剛說了一句話:“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

這個讓福特感到驚異的決定,實際上源於他那個不經意的動作。從此以後,福特開始了他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聞名全世界。

流水裝配線

1908年,福特公司生產的T型車麵世,福特把它稱之為“萬能車”,它成為低價、可靠運輸工具的象征。僅第一年,T型車的產量就達到10600輛,打破了汽車業有史以來的所有紀錄。

到1913年年末,福特汽車公司的產量已經是全美國汽車總產量的一半。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福特在工廠實行批量生產。福特推斷如果讓每一位工人在一個固定的崗位,負責一件工作,而讓汽車從一個工序轉到另一個工序,汽車生產會更快地完成。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1913年夏天,在密執安州海安公園製造廠,福特公司用繩子和絞盤將汽車底盤在地板上進行傳送,現代汽車流水線批量生產從此開始,大幅度地提高了汽車生產效率,並最終實現使T型車下線的速度達每10秒鍾一輛。

後來,這種流水線操作方法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所采用,到現在已被廣泛應用,流水線已成為工業企業必不可少的生產方式。

5美元新政

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作出了一項舉世矚目的決定,將工人日最低工資提高到5美元,遠遠高於2美元的平均水準,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也對美國乃至現代西方世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福特的5美元改革,極大地增加了員工的歸屬感。福特的工人們開始以在福特公司工作為榮。

福特有個樸素的初衷,如果連生產汽車的人都買不起汽車,還指望誰來買?如果沒有人買得起,他造的汽車賣給誰?

為此,福特在將更多的錢給了工人的同時,也在努力進行技術創新,從而降低汽車製造的成本,製造出普通人能買得起的汽車。

5美元新政還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社會風尚。對工人來說,5美元不是唾手可得的,福特設定了相應的條件,比如說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已婚者,需樂意照顧家庭;年齡22歲以上的單身,為人要節儉;22歲以下的青年應有照顧和幫助近親或血親的願望。

不僅如此,福特還引領了美國企業家慈善意識的進步。由於5美元改革以及福特公司的壯大,福特很快成為風雲人物,他的一言一行,也對其他企業家產生了巨大影響。

八缸引擎

福特在要製造有名的V-8汽缸引擎汽車時,曾指示他手下的工程師著手設計一種引擎,要把8個汽缸全放在一起。設計的紙上作業已經完成,但是工程師們都異口同聲地跟福特說:“要把8個汽缸全放在一起,壓根是不可能。”

福特說:“無論如何都要做出來。”

工程師們又回答:“但是,那不可能的啊!”

“動手做。”福特一聲令下,“不論花多少時間,做到交差為止!”

工程師們隻得著手去做。如果他們還想待在福特的公司裏討生活,就別無選擇。

過了半年,沒有動靜。又過了半年,一樣沒有半點進展。工程師們試過了所有想得出來的計劃,結果仍然是不可能。

過了一年,福特的工程師們仍沒有進展,他們再次告訴福特,他們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以做到福特的指示的要求。

“繼續做,”福特說,“我要8汽缸引擎,就一定要做到!”

工程師們繼續努力,仿佛有神助似的,做法出籠了。福特的決心打贏了這一仗。

半杯理論

福特汽車公司初具規模後,有一次,福特在高層會議中建議改進現有的裝配線,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這個提議一提出,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有人覺得改進裝配線,既要投資購買機器,又得重新培訓工人,風險太大了;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公司的生產能力已經夠強的,效益也很好,沒有必要花力氣去提高效率。

聽完大家的意見,福特舉起桌上的玻璃杯問:“你們看到了什麼?”

有人擔憂地說:“半杯水被喝了,杯子空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