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事業失敗,可以爬起來再幹;名譽要是毀了,那是永遠也找不回來的。——鄭周永鄭周永附錄經典故事
多次出走的農村娃
鄭周永出生在朝鮮北部江原道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家有多個兄妹,他排行老大。從他10歲那年起,父親在淩晨4時就叫醒他,帶他趕15裏的夜路下地幹活。父親要他以身作則給弟妹做個榜樣,做一個實幹的農民。
日複一日的辛苦耕田,鄭周永渴望著能走出農村,走出天地,過上好日子。當時區長家裏有份《東亞日報》,鄭周永每天都到區長家裏去看,希望能夠不與社會脫節。此後他越來越想到外麵去,看看外麵的世界。
從1931年,鄭周永小學畢業,他離家出走了3次,但每次出去找工作都被父親領回家中。
1935年,鄭周永第四次離家出走。他隻身來到仁川碼頭做苦力,在漢城當過近一年的工人,最後又在一間米店尋得待遇較好的工作,得以安頓生活。這是他多次離家出走的第一次轉機,當時鄭周永未滿20歲。
信譽就是一切
鄭周永在米店打工時,幹活勤奮,深得老板賞識,並與當時一些客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1938年,米店老板免費將米店交給了鄭周永,他從夥計變成了掌櫃的。
但沒過多久,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日本對朝鮮實行糧食配給製,命令全部米店關門。鄭周永於是借錢幹起了汽車修理業,不過,開業5天工廠又毀於一場大火。
但是鄭周永毫不泄氣,因為全家二十幾口人全靠自己一個人。隻好再去借錢,令鄭周永感動的是,當他向老客戶借錢時,因為此前他良好的信譽,人家二話不說就借給了他。這次教訓使鄭周永明白了一個道理:信譽就是一切!
1940年2月1日,鄭周永重新辦起 “阿道汽車修配廠”。鄭周永因修理經驗多、技術好而取得客戶信任,廠子一天天壯大了。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美軍拍賣房產,鄭周永與幾位朋友在漢城買下一處被沒收的地產搞汽車修理,首次掛起了“現代汽車工業社”,不到一年工夫就發展成為近百人的大型修理廠了。
塑造勤儉精神
鄭周永經過多年的奮鬥,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人稱他為韓國的首富。鄭周永卻不這樣認為,他說他隻是一個富有的勞動者,是用勞動生產財富的人。鄭周永經常向職工們講他自己的經曆:
“當年我在米店做工的時候,為了節約5分錢車錢,從我住的地方要走一個半小時才能到米店。怕廢鞋,幹脆在鞋底上釘個釘子。那時我從來不買報紙,都是到米店看老板買的報紙。當時我的月薪是一袋米,每次我都要存下來一半。”
鄭周永還對年輕的職工說:“你們不要先忙著買電視。連自己的房都沒有呢,買來電視往哪放呢?!有一台收音機就足夠你們了解天下大事了。在沒有建立家庭之前最好不要抽煙,連咖啡等也最好不喝。公司發給你們工作服,甚至連內衣都發,隻要有一套去見嶽母穿的西服就足夠了。我年輕的時候,隻有一套春秋裝,冬天時就在春秋裝裏麵加一件內衣。這樣,一年過得也不錯。”
現場第一主義
在鄭周永的經營方式中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倡“現場第一主義”。他認為商場如戰場,一個指揮員如果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在現代集團裏,鄭周永是最忙碌的人。每天早晨4時起來,他聽彙報,看報告,及時掌握現代集團的動向。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施工現場上。不論是在京釜高速公路的工地,還是在蔚山船廠工地,不論是在巴林還是在朱拜勒,都能看到他足蹬軍靴身穿工作服的身影。
鄭周永是名副其實的“施工工地的暴君”。一到工地,就能聽到鄭周永的吼叫聲:“要快!快!”隻要鄭周永一來到工地,現代的工人們就說:“老虎來了。”
鄭周永雖然後來隻擔任了集團的名譽會長,但卻被稱為“國王會長”。每天堅持來漢城總部上班,這就是鄭周永,一個永不停止自己腳步的人!
“臭蟲吸血”的故事
鄭周永一個最堅定的信念是,“隻要我活著,而且身體健康,允許有考驗,但決不允許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