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古老收音機時光倒流

一部已有六十年曆史的古老收音機,不但至今還能使用,最奇怪的是,它播放出來的,竟然全是叁十年代的節目!

這部令電訊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飛歌”牌真空管式古老收音機,是兩名兒童在美國喬治亞洲北部其家居的閣樓玩耍時,無意中發現的。

據他們的母親說,這部收音機原本屬於她父親所有,但自從一九叁四年起,它便一直棄置在閣樓上,再也沒有使用。“我的兩個兒子發現收音機後,將電掣插上,看它是否仍能使用。”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母親說。

“當它開始播出節目時,他們便來到廚房叫我一起去聽。我去到那裏,收音機正播放著羅斯福總統講述當年經濟不景氣的情形,頓時嚇我一跳。”這家人立刻通知電子專家到來,將收音機帶走,讓他們進行詳細調查,找出其中原因。

古老收音機能接收當年電台的廣播

目前調查工作仍未完成,不過據一些有份參予研究的科學家表示,這部超過半世紀的古老收音機,的確能接收到當年電台廣播的訊號,將之重播出來。

據其中一位科學家說,他們曾將一九叁四年播放的一段長約十二小時的節目錄下來,再進行仔細分析,其中的節目有新聞、廣播劇和趣劇等,另外還有當年最受歡迎的“積賓尼節目”與小羅斯福總統對美國人民的一段講話。

“我聽過其中一段新聞報道,我敢肯定是現場播,絕對不是錄音帶。”一位科學家說。“那是一部真正能接收過去的廣播的收音機,而且還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曾將一批價值五十美元最先進的接收儀器,放在收音機的四周,可是唯獨是那部收音機能接收到廣播,我們的儀器就連一點訊號也收不到。

“為甚麽會這樣?我們現在仍不知道,不過那些有關當年狀況的廣播,好像二次大戰前的形勢、影圈動態與經濟大衰退,就絕對假不了。”俄發現一億年前人造地圖

俄羅斯拜西克省國立大學物理學教授、著名科學家亞力山大·丘維諾夫博士日前在真理報網站上公布了一個驚人消息: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在遠古的烏拉爾山脈,存在過一個高度發展的文明。他和他的研究機構在烏拉爾山脈考古過程中發現了一塊遠古時代的石板——一塊用高科技機器製成的三維立體地圖!丘維諾夫博士稱,初步估計,該“三維地圖”石板的年齡至少有1.2億年。

發現“古中國”象形文字?丘維諾夫博士道,“一開始,還沒發現這塊神奇的石板時,我們的研究主題是∶在幾千年前,是否有古代的中國人曾經居住在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山脈一帶?因為我們在該地區的一些岩石上發現了一些像是3000多年前古中國的甲骨文一樣的文字。我們通過研究所有烏法地區的檔案資料,發現了一些18世紀末寫成的檔案筆記上,記載描述了200多塊有象形文字和圖畫的遠古時代的神奇石板。我們當時的想法是,這些石板可能跟古代中國在烏拉爾山脈的移民有一種莫名的聯係。”

“神奇之石”驚現地底

丘維諾夫接著說,“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尋找這個遠古時代的文明,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這些岩石上的圖畫和文字跟3000年前的那個時代毫無關係。在這些岩石上的圖畫中,根本一次都沒有出現那個時代應該有的動物,譬如鹿什麼的。我們先後組織了6個探險隊考察了烏拉爾山脈無人區,終於在1999年7月28日,在地底下1.06米的地方,挖掘出了這個石板——我們稱它為‘神奇之石’。這塊石板長度是1.5米,寬度超過1米,厚度僅有16厘米,重量超過1噸。許多科學家參觀這塊石板後認為,這是一塊浮雕——一個三維的立體地圖!”

剛開始發現這塊神奇石板後,丘維諾夫博士和他的同事們激動極了,他們以為發現了一塊2000多年前製成的產品。很明顯,這塊石板是人造的,它共分3層,用一種特殊的粘合劑貼在了一起,而第三層更像一種白色的人造瓷!尤其讓人驚訝的是,石板表麵的浮雕並不像是古代石匠用手工雕刻出來的,有足夠的證據顯示,一種先進而細膩的機器參與了該浮雕的製作。

地圖上山脈與“現代”稍有不同

丘維諾夫介紹說∶“在這塊石板地圖上,能夠一眼認出從烏法到撒拉維特的廣大地區。石板地圖上,烏法山脈的一側和現實中烏法山脈的走向輪廓完全一致,地圖上烏法山脈的另一側跟現實中的稍微有一點不同。其次讓我們疑惑的是石板地圖上所謂的烏法峽穀,地圖上,從現在的烏法城地區到斯特裏托馬克地區,地球的表麵裂開了一個長長的大口子,足有二三公裏深、三四公裏寬。我們通過地理學研究發現,這種地貌隻在1.2億年前才可能存在過,也就是在理論上的確有這條峽穀存在!這塊石板地圖如果描繪的是它被製作時的地貌,那麼,石板地圖的曆史至少也有1.2億年!後來我們設想,現在的烏夏克河可能就是由地圖上的這條遠古時代的峽穀演變而來的。”

地圖上竟有“水力發電站”

據丘維諾夫博士稱,除此之外,還有更讓人驚訝的,在三維石板地圖上還雕刻著兩個寬500米、總長度達1.2萬公裏的河道係統,在這個河道係統內,包括12道300米寬、10公裏長、2公裏多深的大水壩,這些水壩使水產生一個巨大的落差,能從一邊很容易地傾泄向另一邊,整個水道係統極像現代的水力發電站!“如果當年真的建成過這個水道係統,那麼,總共將有1000萬億立方米的泥土將被挖走。那將是幾十個大金字塔的工程。”丘維諾夫博士最後說道。神秘線條

至今學者們爭論不休:曆史上人類的許多特異成就到底有何用處?

1926年,秘魯考古學家泰羅率領一個研究小組來到南部那斯克鎮附近的一片幹旱高原上進行考察,這個地區曾是那斯克印第安人的故鄉。一天下午,秘魯組員瑟斯丕和美籍組員克羅伯攀上一座山頭,他們居高臨下,忽然看見荒原上有許多縱橫交錯的模糊線條,是在平地上看不出來的。經過考察,發現這些線條是清除了地上的石塊後露出了黃土而形成的。

最初人們認為這些線條是古時候那斯克人的道路。20年代末30年代初,考古學家通過飛機飛行考察,發現荒原上除了線條外,還有許多巨大長方形和幾何圖形,許多種動物的優美線條畫,包括猴子、蜘蛛、蜂鳥、鯨,還有手掌和螺旋形圖案,每個長約12~183米不等。這樣的線條顯然不是道路。

雖然有的線條長達數公裏,但不論它們是越過任何地形,延伸到山頂,其直線偏差每公裏不過一、二米。這些線條絕不是藝術品,因為當時那斯克人不可能在高空俯瞰欣賞。這些線條也不是什麼工程傑作,因為1000名印第安人在三周內便可將所有的石頭搬走。至於何以能筆直,那就更簡單了。

學者們最感興趣的不是線條的產生,而是它的用途。1941年,美國考古學家科索克通過許多線條和圖案的研究,認為是製作觀察天象。這種說法引起了德國數學家賴歇的興趣,從1946年開始,她用盡畢生精力,力圖揭開這些線條的奧秘。她和科索克都認為這些線條指向主要星座或太陽,以計算日期,她認為那些圖案代表的是星座,整個複雜的記號網可能是一個巨型日曆。

1968年,美國天文學家霍金斯在英國南部著名的新石器時代遺跡“巨形方石柱”發現類似的天文定線後,便將注意力轉到那斯克線條。他借助計算機查測每條直線在過去7000年內是不是曾對準過太陽、月亮或是一個主要星座。結果有個名為“大長方形”的圖形在公元610年前後各30年內曾對準昴星團。這日期與現場發現的一根木柱的年代不謀而合。盡管如此,還是不能解開那些線條的奧秘,因此,那些好像有特殊意義的線條隻能是巧合的。

1977年,英國的電影製片家莫理森也加入到研究的行列。他認為要找到最終答案,必須弄清那斯克人的風俗和宗教。雖然那斯克人早已消失,但在安第斯山脈的其它地區也有類似的線條,因而他希望居住在那裏的印第安人能夠說明造這些線條的意圖。

莫理森的好奇心又是受到1926年發現這些線條的瑟斯丕的啟發。瑟斯丕早在1939年便認為這些線條是用作宗教的道路,隻是沒有找到證據。莫理森在一本西班牙編年史裏發現了一點線索,書中記錄了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的印第安人如何從太陽神殿出發,踏上伸向四麵八方的各條直線,到沿途安設的神龕去參拜。既然那斯克荒原上的線條穿行於一堆堆石頭之間,那些石堆不就是筆直的神聖路徑連接的神龕嗎!

於是,莫理森前往庫斯科勘查這些神聖的路徑,但痕跡早已湮沒。1977年6月,莫理森終於在玻利維亞的一個艾馬拉人居住的地區,找到了一批不是移去石頭,而是割除灌木形成的線條,它們和那斯克荒原上的線條一樣筆直,一樣不顧任何地勢阻擋的向前伸展。同時,正是這些線條將石頭堆築成的神龕連接了起來,而且許多神龕還築在山頂。

莫理森發現,好幾條連接神龕的路線彙合於一座廟宇。印第安人沿著這些路線前往廟宇,途中不時停下向路邊的神龕參拜。在他們看來,偏離這些路線就會走入妖魔鬼怪的領域。艾馬拉人認為,神龕的位置越高,神靈的威力就越大。由此可知,這裏的路徑也和那斯克的一樣不避險阻地直達山頂。

是天文定線還是朝聖之路,那斯克線條之謎迄今尚未完全揭示。目前,那斯克線條正受到保護,以便今後研究,因為每塊沒有翻起的石頭後麵都可能隱藏著重要的線索和揭示奧秘的鑰匙。叢林石球

位於中美洲南部的哥斯達黎加共和國,是一個美麗富饒的熱帶國家。境內大部分是山地和高原,北部和沿海為低地平原。在古代,曾經有3萬多名印第安人棲息在這塊土地上。

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聯合果品公司的地界標定人喬治·奇坦遷前往哥斯達黎加熱帶叢林中實地考察開辟香蕉園的可能性。在人跡罕至的三角洲叢林以及山穀和山坡上,他發現了約200個好似人工雕飾的石球。這些石球大小不等,大的直徑有幾十米,最小的直徑也在兩米以上,製作技藝精湛,堪稱一絕。加拉卡地區有一處石球群多達45枚,另外兩處分別有15枚和17枚,排列無一定規則,有的成直線,有的略成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