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1 / 3)

章節8

小知識大視野

很早以前,西域有個劫國,劫王叫莊嚴,後改名妙莊。他們過著遊牧生活。妙莊王生了三個女兒,長名妙欲,次名妙善,三名妙音。

三姊妹天生好靜,經常到白雀寺禮拜神靈。可是,妙莊王對女兒們的行徑大為不滿,喝令火燒白雀寺。殊不知,三姊妹不但沒從寺中逃出來,而且從容地向烈火中走去。

後來,民間流傳歌謠說:“觀音菩薩三姊妹,同鍋吃飯各修行。大姐修在靈泉寺,二姐修在廣德寺,唯有三姐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

山奇水秀——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省焦作修武縣和山西陵川縣境內,以獨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雲台山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雲台山景區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茱萸峰、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岩、疊彩洞、獼猴穀、青龍峽和峰林峽等景點。

雲台山在遠古時代乃是一片汪洋,隨著世紀的流逝,地殼的變動,逐漸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幾億年前造山運動時期,其地貌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又使山區急劇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峽穀。其後,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對岩石進行溶蝕,再加上其他風化營力的影響,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態。

雲台山景區內群峽間列、峰穀交錯、懸崖長牆、崖台梯疊的“雲台地貌”景觀,是以構造作用為主,與自然侵蝕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觀,是地貌類型中的新類型。

距今約14億至3億年間的中元古界薊縣係雲夢山組至上石炭統太原組地層,出露係統而完整。

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還有典型的構造遺跡,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雜岩構造、早元古界表殼岩的底穹窿構造、蓋層的超覆構造、韌性剪切帶構造、韌脆性變形構造、脆性斷裂構造、單麵山構造、以及蓋層中的垮塌構造和滑坡構造等。

特殊的構造部位和地層岩性條件,使雲台山景區內的水體和水動力作用極為發育,形成的瀑布、溪泉和河流鈣華階地、鈣華瀑、鈣華灘等代表了我國北方岩溶的特點,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雲台山深邃幽靜的溝穀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形成了雲台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這裏雲氣繚繞,仙風回蕩,為道教曆代重玄派妙真道士仙居之福地洞天,道教妙真之祖庭。

漢獻帝的避暑台和陵基,我國山水園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賢”的隱居地,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台山豐富深蘊的文化內涵。

雲台山以山稱奇,整個景區奇峰秀嶺連綿不斷。踏千階的雲梯棧道登上茱萸峰頂,北望千裏太行深處,巍巍群山層巒疊嶂;南望懷川大平原,沃野千裏、田園似棋,黃河如帶,山水相連,不禁使人心曠神怡,領略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雲台山以水叫絕,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稱。雲台天瀑是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猶如擎天玉柱,蔚為壯觀。

天門瀑、白龍潭、黃龍瀑、丫字瀑皆飛流直下,形成了雲台山獨有的瀑布景觀。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洌甘甜,讓人流連忘返。

溫盤峪位於雲台山景區子房湖南端。溫盤峪在我國眾多峽穀中,以其景觀的纖巧、婉約、神奇、瑰麗而獨樹一幟。它集泉、瀑、溪、潭、澗諸景於一穀,融雄、險、奇、幽、秀諸美於一體。溫盤峪景區低凹於地表之下,兩岸峭壁山石,仿佛鬼斧神工雕琢而成,又好像名山大川濃縮後的精華。峭壁間時有一掛掛珠簾似的泉瀑爭相傾瀉,流水急湍,瀑聲若雷,若藍天麗日下會映出一道彩虹。

在1000米之內,富集“逍遙石”“相吻石”“靈龜戲水”“雙獅吸水”“幽瀑”“穿石洞”“孔雀開屏”“棋盤石”等景觀,覽之步步奇景,觀之美不勝言。

由於在地表之下,又窄又深的峪內的空氣不能與外界大氣候正常交流,便形成峽穀內特有的小氣候。盛夏時節,峪外酷熱難擋,峪內卻一片秋意;隆冬時節,峪外冰天雪地,峪內卻花紅草綠,苔類植物生長茂密,顯得春意盎然。這裏冬暖夏涼,溫度適中,仿佛處在恒久的溫暖中,故名“溫盤峪”。

溫盤峪的整個峽穀,由紅岩絕壁構成,屬於我國北方地區少有的丹霞地貌峽穀景觀。崖壁通體的赤紅色,故又俗稱“紅石峽”。

溫盤峪峽穀又稱“九龍潭”“九龍峽穀”。峽穀內分布有“首龍潭”“黑龍潭”“青龍潭”“黃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遊龍潭”,相傳雲台山溫盤峪在古代為九龍棲息之地。

蒼龍澗狹長幽曲,處於山勢巍峨的深澗。相吻石是兩條躍出水麵的紅色奇石,相傳這是黑、白二龍王的龍女和龍子的浪漫化身。溫盤峪穀口南端有一狹窄的峽穀,稱為“一線天”,是一處高50多米的瀑布,稱為“白龍瀑布”。

青龍峽作為雲台山的主要景點之一,有“雲台山第一大峽穀”的美譽。婀娜多姿的旺榮瀑,翠綠如玉的同心潭,妙不可言的石上春秋,構成了青龍峽大氣磅礴的山水立體畫卷。

泉瀑峽溝內高峰聳立,氣勢恢宏,花木繁茂,泉壑爭流。沿溝上行可以看到華夏第一大高瀑,瀑布上端如同朵朵白雲,有如團團棉絮,悠悠飄落,連綿不絕;下端宛如飛花濺玉,紛紛揚揚,灑入墨綠色的水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