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2 / 3)

當電流爬上草花的花冠,它身上的電就會發出信號,驅使它的蜜腺分泌出甜汁。

雷電與植物

上邊的事例,說明植物是離不開電的。

那麼,植物和雷電有什麼關係呢?

直至不久前人們才研究清楚,所有的花粉都帶正電荷,雌蕊帶負電荷。正是由於正負電荷的吸收,花粉和雌蕊才有了接觸的機會。

大家知道,雷是正電和負電相接觸的結果,這就和植物有了關係。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文特教授和蘇聯基輔大學的格羅津斯基教授就認為,雷電就是由植物引起的。

據統計,全世界所有的植物每年蒸發至大氣裏的芳香物質大約有數百萬噸。它們都是迎著陽光飛走的,每一滴芳香物質都帶有正電荷,把水分吸到自己的身上,水分就形成了一個水汽罩把芳香物質包在核心。

就這樣一滴滴、一點點地逐漸積聚,越聚越多,最終形成可以發出電閃雷鳴的大塊烏雲。

地球各大洲的上空,每秒鍾大約發生100次閃電。如果把閃電所釋放的全部禾電收集起來,就可以得到功率為一億千瓦的強大電流。

這正是植物每年散布到空中的數百萬噸芳香油所帶走的那部分能量。植物把電能傳給大氣,大氣又傳給大地,而大地再傳給植物。電就是這樣年複一年、經久不停地循環著。

植物化石與雷電

究竟是什麼樣的自然現象讓生物原本具有活性的細胞在死亡後沒有被微生物分解殆盡,而得以保存下來?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王鑫副研究員認為是雷電,它可能破壞了細胞分解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的反應條件。

雷電擊打植物的時候,有兩個路徑,一個是植物的表麵,另外是沿著莖稈中生命活動最活躍的地方——形成層,因為那裏的水分最多,電阻最小。

雷電可能引發野火,從而可能讓植物迅速烤焦炭化,產生一種惰性極強的物質——絲炭,連強酸強堿都奈何不得它,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植物的細胞在雷電的瞬間被“殺死”、“固定”,穿越億年而不發生任何反應。

雷電之謎

也有些人對此提出過許多疑問。接著格羅津斯基又提出一係列問題:

為什麼雷電出現的地方經常是炎熱夏季中遍布植被的地方?這難道不是因為在晴朗暖和的日子裏,有更多的芳香油散發到空中嗎?為什麼在沙漠和海洋上雷鳴是那樣稀少?為什麼在兩極地區和凍土地帶沒有雷電?為什麼冬季很少有雷電?這些問題如何解答呢?雷電難道真的和植物有關嗎?這個問題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小知識大視野

科學家研究發現,許多植物都與電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含羞草的葉子一受到觸動,它就立刻卷起;當雨快到來時,蒲公英的花盤就會馬上收攏;阿爾卑斯山的龍膽草,對天氣變化感受得更為強烈。當烏雲遮蓋太陽時,花就會立即合攏,一旦太陽出來,它便立即開放,如果遇到陰晴不定的天氣,那它可就要忙壞了。

植物情報傳遞之謎

能傳遞保護信息的樹

許多動物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的同伴傳遞一些信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等,而植物王國裏也有信息傳送嗎?如果有,它們又是靠什麼來傳遞信息的呢?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兩位科學家發現了這樣一件怪事情:

為了做一項實驗,兩名研究者選擇了華盛頓州西特爾城附近的一片樹林。他們發現,在這片樹林的柳樹和榿木上,凡是經過一些毛蟲等捕食性動物侵襲的樹葉,就會發生營養質地的變化。那麼這種營養質地的變化程度如何呢?

這正是兩位研究者要知道的問題。因為他們已經獲得了其他一些植物在昆蟲侵襲之後的變化情況,例如藿香薊,它的組織內含有使捕食性動物變態的化學物質,一旦介殼蟲、蚜蟲侵襲了它,這些蟲類反而在化學物質的影響下變態,從而不能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