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動物生存之謎(1 / 1)

海洋動物生存之謎

人是不能喝海水的,喝了就會有危險。可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魚、爬行動物等卻不會有這種危險,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海水淡化裝置”。

魚隻要一張開嘴,水就灌滿了口腔。但是,這些水大部分會通過鰓縫流出去,不會進入腹中。可是,在它吃東西的時候,部分海水就會隨食物進入腹中了。

按照物理學規律,如果把容器用一個半滲透性薄膜隔開,一邊盛含食鹽量高的水,一邊盛含食鹽量低的水,含食鹽量低的水就會向含食鹽量高的水一邊滲透,直至兩邊含鹽量相等時為止。

魚的皮膚表層、口腔黏膜、鰓以及所有細胞的膜都是這種半滲透薄膜。魚體中的含鹽量比海水低,因此海魚體中的水會自動向體外滲出。為了補償滲出的水並且保持體內一定的含鹽量水平,它必須把喝進去的鹹水變成淡水,這就需要一種特殊“裝置”來達到目的。魚鰓裏的排鹽細胞可以把大量的鹽分從血液中不間斷地提取出來,隨同黏液以高濃度狀態傳至鰓腔裏,再流出體外。海鳥也有這種“海水淡化器”。它們的“淡化器”位於眼窩上部,而排出口位於鼻孔內,叫作鹽腺。海鳥不時會從喙上部的鼻孔中排出一個亮晶晶的水滴,擺擺頭抖掉。這種水滴就是鹽腺排出的含有大量鹽分的黏液。

生活在海洋或海邊的爬行動物,如龜、蛇、鱷魚類也有鹽腺。鱷魚在吃東西時會流出大滴晶瑩的眼淚,人們常用“鱷魚的眼淚”來形容假慈悲。其實鱷魚流出的眼淚,不過是從鹽腺中排出的含鹽量很高的溶液而已。鱷魚,作為地球上最為古老的幾種動物之一,從數億年前的恐龍時代至高度發達的現代世界,依然牢牢占據著兩棲類動物霸主的地位,千萬年如一日,連外形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堪稱動物界的“活化石”、“老壽星”。

小知識大視野

鱷魚在水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遠視眼,但在陸地卻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千裏眼”。這是由於光線在水中和空氣中的折射率不同所引起的。鱷魚在陸地的爬行速度高達每秒三四米,正是由於許多人為疏忽,才導致發生鱷魚食人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