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xi)又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相傳為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伏羲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據已故考古家王獻唐先生考證,他出生在泗水縣泉林、華村一帶。伏羲聰慧過人,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曆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相傳其人首蛇身,與其妹女媧成婚,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始祖。又相傳他是古代華夏部落的傑出首領。伏羲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製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此外,他還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製成網罟,用於捕魚打獵。關於太昊伏羲氏的記載在古籍中常見,但又說法不一。
像中伏羲氏散發披肩,身披鹿皮,一派遠古風範。遠古時期,人們以石器加工獸皮,再以骨針等工具進行縫製,用以禦寒。圖中左下角畫有八卦圖形表明他創製八卦的功績,而伏羲氏的目光顯得深沉、睿智,無愧於古代智者的形象。
由於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龍的傳人”之說。有學者指出:“伏羲出生於蛇係氏族,並且以蛇為尊。他身上穿的樹葉或鹿皮,形右蛇之鱗身或花紋,這正是蛇係氏的族徽或圖騰標誌。近年來,海內外越來越多的“龍的傳人”弘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江總書記來天水視察,為古成紀題下了“羲皇故裏”的碑文。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開始繁衍人類的任務,就是交給了伏羲女媧兩兄妹。
生活在「華胥之國」的華胥氏姑娘,到一個風景特別的雷澤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受感而孕,於三月十八日生下一個兒子,取名「伏羲」(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現在在中原地區還有在三月十八祭祀伏羲的風俗)。雷澤中的腳印其實是雷神留下的,這位雷神長著龍的身子人的頭(與女媧、盤古等的神一樣是人頭蛇身),這雷神在《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因此,伏羲本來就是一個龍身(蛇身)人首的“龍種”。他也是人祖女媧的哥哥。在清‧梁玉繩《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譜》︰「華胥生男為伏羲,女子為女媧。」所以伏羲女媧以兄妹而為夫婦之說乃確實不可易。
唐‧李冗《獨異誌》卷下:「昔宇宙初開之時,隻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婦,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遺我兄妹二人為夫婦,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二人即結為夫婦。」此說即為伏羲女媧再造人的傳說大略。又在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第六章中有:「清初陸次雲的《峒溪纖誌》中裏麵說:苗人臘祭曰報草。祭用巫,設女媧、伏羲位。」至現代的人類學者實地考察後,才得到這些苗族的傳說。按他們的傳說,苗族全出於伏羲與女媧,他們本為兄妹,人類在遭到洪水後,人煙斷絕,僅存他們二人,他們為了延續人類,便結為夫婦。
除了人祖外,伏羲也是一個統治一方的帝君。在《淮南子‧時則訓》:「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裏。」高誘注:「太皞,伏羲氏,東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為東方天帝,此即其神職。
而在這之後,伏羲為了人類的未來著想,從而與妹妹【女媧】結婚,開始不計辛勞地繁衍後代,才有了現在的人類。應該說,伏羲才是人類的父親,而開天地的盤古,對於伏羲來說,隻是創造了伏羲,並不是創造了人類。
[編輯本段]【伏羲氏曆史真相】
聞―多在《伏羲考》中論證指出,說伏羲、盤古均為葫蘆的擬人化。
伏羲氏本名最大可能是“匏析氏”。在陶器發明之前,尋找合適的專用取水用具是先民們急於解決的大問題。先民可能會嚐試著用各種瓜皮取水,在一代又一代的嚐試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葫蘆最適合用做取水用具,又逐漸形成製瓢技術。這就是“匏析成瓢”。
伏羲氏本名另一個可能是“匏係氏”,就是把葫蘆係在腰間增強浮力以便涉水渡河的意思。《鶡冠子.學問》稱:“中河失船,一壺千金。”後人注釋說:“壺,瓠也。佩之可以濟涉,南人謂之腰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