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的無形殺手(1 / 1)

空氣中的無形殺手

我們知道,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主要成分是氮氣、氧氣。但是,肉眼所見的空氣大多是無色透明的,其實還飄浮著許多致命的、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被稱為空氣中的無形殺手。那麼,這些微粒是怎麼來的呢?

微粒的來源和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是特殊環境產生的微粒。在醫院的病房中,由於人的走動時會帶起大量的塵埃、纖維和細菌。那麼在醫生給病人輸液時,這些微粒就會不可避免地通過輸液器的進氣管進入藥液,使藥液裏的微粒增加幾十倍。實驗人員還發現,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還可以使藥物中的鈣鹽產生碳酸鈣結晶。

臨床操作時產生的微粒,如插管、排氣等操作可使輸液中的微粒明顯增加,尤其是50微米以上的異物和纖維。

盡管目前在針劑或粉劑生產中,采用隔膜防止橡膠塞與藥液接觸汙染,但隔膜被針頭穿刺後,橡膠粒進入藥液的問題仍不能避免。

二是人為汙染源產生的微粒。大多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采礦、冶金、水泥生產和交通運輸。根據它們來源的不同,其組成也是多種多樣。由於燃燒產生的顆粒物,大多是未燃盡的有機物、飛灰、二氧化硫和硫酸鹽等。

由采礦、冶金與水泥生產中所形成的顆粒物,大多是矽塵、礦粉、煤煙、矽酸鹽粉塵等。由交通運輸引起的顆粒物大則多是輪胎磨損粉塵、鉛及地麵揚塵等。

空氣汙染導致的最常見的疾病是哮喘,最致命的危險是導致心髒病和卒中。細小微粒能造成英國倫敦每年死亡10000人。

人們每次呼吸,都要往肺部深處吸入大約50萬個微粒,在受到汙染的環境中,吸入的微粒比這要多100倍。由於微粒極小,因此它們能進入肺部深處。

三其他來源。被風刮起的泥土和灰塵、建築材料、微粒、由汽油車輛排放的氧化氮變成的硝酸鹽微粒、電廠和工廠排放的氧化硫產生的硫酸鹽微粒。

空氣中微粒的數量與心血管病患者數量之間是有聯係的。微粒與心髒病的關係,存在兩種不同的機製:

一是微粒進入肺部深處,作為經常性刺激物留在肺部,會導致炎症並產生黏液。心髒有問題的人呼吸困難時,極易導致死亡。

二是微粒充當把化學汙染物質帶入肺部深處的媒介。如酸類物質和鐵等金屬,會加速一種被稱為遊離基的有害物質的產生。

小知識大視野

在地球上相對原始的社會時期,空氣是比較純淨的,並不含有如此多的微粒。如今的空氣中微粒的數量已經相當驚人,甚至對人類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被稱為空氣中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