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背景
大禹帝國,王霸月氏久矣,乃其國力強盛,三軍虎踞,眾小國
唯有連年朝貢,以圖苟安,莫有敢與之爭峰者。
1732年,聖主李庭霄即位,安天下以仁,定四鄰以義,禮諸天
神屠,募八方英傑。凡此四十載,國泰民豐,萬國來朝,盛況空前。
然大禹血璽降世,天現王圖,諸侯群起犯亂,主無心與之敵,遂禪其位,以息天下。
後諸侯紛爭,裂大禹,戮王公,主敗走,天下七分。而朔月,驚羅,新陽為大,雄踞中原,以圖天下……
越明年,七月望,主困於三界山,無計也,乃設壇,以問天意。
須臾,大風作焉,黑雲興焉;少頃,怒雷滾滾而來,轟鳴不絕於耳,沙飛石走,地裂山傾。賊以為天怒,逡巡不敢前,潰軍棄甲,作鳥獸散。
俄而,紅霞起於東天之際,隱有麒麟嘶鳴之聲,眾以為神,拜之。
及至紅霞散去,有一男嬰安睡於瓊台之上。
主大喜曰:“天不亡我,賜此麟兒,必中興我大禹也!”由是,收養此天嬰,喚之曰“麟”。
是以,我大禹得以延續千年至此耶!
後,主謂眾人曰:“方今天下,皆為賊禍矣,唯古城宿月獨善,吾且投之,以為天下計!”
眾皆答曰:“善!”
主乃與諸往宿月也。
——摘自大禹曆2780年編纂的《大禹史記——聖皇本紀》
======================================================
十三年前,大禹帝國****,皇帝李庭霄敗走,攜幼女夕堯東投古城宿月,路得一子,喚作“麟”,隨後帝國裂為七國。
其中驚羅,朔月,梟陽三國,雄踞中原;北有荊越,南有瓊州,西有天夜,東有彌蘇,彌蘇國以東,便是宿月城。
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天下群雄並起,一時亂世無雙。
十三年後,宿月城。
古城十月,秋意初透,而涼意已然七分,草木搖落,白露為霜。
淩晨更是寒氣逼人,大多人要是沒急事,都會選擇賴在被窩裏,享受那濃濃的暖意,都說春宵一刻值千金,可在他們看來,這“秋宵”卻是更加難以割舍的。
宿月城西城,有一處被無數巨大樹木包圍的宅子,修著丈許高的圍牆,在外麵看不清裏邊到底有些什麼,隻是隱約可以瞧見一些閣樓間雜在樹叢之中。
宅子中心的密林外,一位華服老者負手而立。這人須發花白,怕是已過天命之年,可細看之下,卻又讓人稱奇。隻見這人身高八尺,筋骨健碩,肩背寬厚,腰腹充盈,而一雙大手更是較常人長上許多,直沒了膝蓋。
老者注視著林子深處,高揚的龍眉早已日漸霜白,倒是一雙虎眼炯炯有神,眼紋細長,臂直口方,看上去溫厚仁慈,虎威內斂。不動如山,不易若石,不悲而憫,不怒自威,任憑涼風陣陣刮在他身上,縱使衣襟飛舞,須發飛揚,他卻巋然不動。
與此同時,密林之中傳來霍霍風聲,時而婉若遊龍清鳴,時而急似雷動九天,細聽下竟是拳勁卸入空氣所致,那等技藝,當是上乘功夫了。
老者聽這拳聲,不住點頭,雙目之中,滿是欣慰。
他走上前去,沿著一條曲折幽靜的小路前行,拐過一個灣,便到了一處開闊地方。
隻見那空地中無數落葉被卷的飛揚起來,緊接著仿佛受到什麼力量的牽引一般,飛快的化作一條長蛇在空中奇妙的遊曳,發出一連串輕微的音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