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部分
一條斷了尾巴的壁虎
對這些科學家們來說,血管的重生相比較上麵介紹的這些例子就麻煩的多了,因為新生的血管必須配合脈搏的韻律擴張。有一個研究小組就曾在綿羊的肌肉中取下表、裏層細胞,再縫入到它的肺動脈中,形成血管,當血液流動經過這些新生血管的管壁時,逐漸加強了管壁的力量。這就像正在鍛煉中的二頭肌一樣。
以上所介紹的這些科學成就雖然已經足以使人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但其中卻還是有很多困難。例如,使科學家們比較頭痛的培養原生細胞、重建器官是非常耗費時間的工程,斷手斷腳也許還能等待,但是需要換心髒的人可能就等不了那麼多的時間了。所以,加拿大的一位科學家就建議:不妨預先培養一些心室、導管、心肌等“心髒零件”留著,以便隨時取用,這樣那些需要這些器官的病人就不用再苦苦等待了。
除了需要麵對很多技術上的障礙外,最主要的就是來自各界的驚惶。前不久,美國國會中有七十多位議員聯署提案,要求聯邦政府禁止這項研究,因為他們認為,利用死胎或胚胎的原生細胞來作這項工作極為不當,也有倫理學上的爭論。其實這就和前段時間有關克隆人的問題是一樣的。
但無論利用這項研究技術來換心或修補心髒,似乎都還很遙遠,但在骨骼與軟骨細胞重生機能的研究方麵,已有相當的成果了,也許在一兩年內就可以對人體進行臨床試驗,進一步就該考慮其他方麵的可應用性。
科學家們相信,隻要能打破法律禁忌,生物組織科技不斷的進步發展,將來30年內就可以用任何原生細胞來培育出人體所需要的器官。這些科學家們已經轟轟烈烈地將人們引入了一個醫學的新世紀。
人體器官商店
因為生下來心髒就有問題,所以他的童年幾乎就是在醫院度過的。今年他剛剛年滿10歲,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卻越來越差,虛弱的心髒再也無法負荷成長所需,一天一天衰竭下去。換一個新的健康心髒,這是他活下去的惟一希望……可是談何容易,想要找到一個和自己完全符合,又不會產生排斥反應的心髒是非常困難的,但這種情況將在30年後得到解決。
人體器官供應短缺
在醫院裏,外科醫生常常會遇到,因為疾病和意外事故而需要進行器官、組織的移植或修複手術的病人。雖然目前器官移植手術已日漸成熟,但由於患者所需的健康器官來源極其有限,因此很難做到及時性。1999年,僅美國就有72 000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手術,其中有6 100人在漫長的等待中去世。
此外,手術後異體器官的排斥反應,更會使手術的成功率大大降低;人造器官雖然已經被采用,但由於外形、材料等種種原因,導致價格十分昂貴,並非人人都能負擔,所以目前多數還隻能供病人在體外,或少數有錢人使用。因此,利用組織工程培育出人體各種組織和器官,目前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重點研究課題。
器官的“連接線”——人造血管
對於製造整體器官來說,組織工程所麵臨的最大問題是:絕大多數器官需要自己的脈管係統,也就是血管網,來獲取所需養料從而進行器官的正常工作。因此,研究人員在製造完整器官之前,必須解決如何製造血管這一難題。兩年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醫藥專家,用少量從家豬體內提取的細胞,製成了一條完整的“人造血管”。這是一項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