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部分(1 / 1)

第二十二部分

猩猩當了“宇航員”

從獲得的解剖生理數據來看,大猩猩更接近於人類。美國除對猴子等動物進行實驗外,還對大猩猩進行訓練,把它們發射到太空軌道。

美國科學家在為載人航天飛行做準備的時候,認為還需要試驗在失重和超重的情況下人的反應時間。

什麼叫反應時間?當你的手觸摸到很冷或很熱的水時,熱或冷的信號從手上的神經會傳到大腦,大腦作出判斷,然後命令肌肉收縮把手抽回來,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就叫反應時間。研究結果表明,人的正常反應時間大約需要03秒鍾。

什麼叫失重?什麼叫超重呢?

失重是物體在空間環境裏有質量而不表現重量的一種狀態,又稱零重力。當你坐電梯時,在電梯突然迅速下降的時候,你就會體驗到失重的滋味了。平常,身體上部分器官壓在下麵的器官上,下麵的器官支撐著上麵器官的壓力。一旦這些壓力沒有了,就處於零重力狀態,人就有一種“失去了重量”的感覺。進入失重環境,就有所不適應並引起一些生理上的變化。

當航天飛機、宇宙飛船的飛行加速度產生的慣性力和重力的合力大於重力時,宇航員就處於超重的狀態。比如,人在電梯裏,電梯突然迅速上升的時候,就有超重感覺。超重過大,會使人的兩眼發黑,動彈不得,甚至失去知覺。這是因為人體裏的血液不能正常循環。換句話說,超重就是物體沿遠離地球中心的方向作加速運動時,重量加大的現象。

科學家教會一些猩猩麵對熒光屏,當各種不同的閃光信號出現時,它就要拉動相應的手柄。有的猩猩學得很精,掌握得也較準,一分鍾內能拉對100次,這就是說,不到一秒鍾就拉一次。1961年2月,一隻叫做哈姆的猩猩,登上了“水星”號飛船進入空間,環繞地球作軌道飛行。哈姆在失重和超重的情況下,依舊按照閃現的信號拉動手柄,它的反應時間和它在地麵上的記錄,沒有絲毫差別。科學家由此得出結論:失重和超重不會使反應時間顯著減慢。而後,又有一隻猩猩乘坐“水星”號飛船完成了3圈軌道飛行。

通過生物衛星搭載動物的多次實驗獲得的成果,使科學家能研究出有效、可靠的措施,排除空間因素對人體組織的不良效應,從而加速了人類直接飛往太空時代的到來。

立功的蝴蝶

蝴蝶,我們誰都見過,它翅膀闊大,顏色美麗,五彩繽紛,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千姿百態。

蝴蝶能反射陽光中的光波,形成五顏六色的色彩,展翅飛翔,絢麗多姿,所以人們又把蝴蝶比喻為會飛翔的“花朵”。蝴蝶為什麼能夠這般美化自己?原來它的羽翅上有許多排列整齊、細小的鱗片。鱗片不僅使它成為美麗會飛的“花朵”,而且能使它免受陽光的高熱傷害。科學家們從蝴蝶翅膀上的鱗片受到了啟迪,將蝴蝶鱗片反射的原理,用在了幫助人類飛天的技術上。

當人造衛星在軌道上運行時,在太陽直接照射、地球反射和地球輻射加熱的作用下,衛星表麵溫度可高達100℃以上。當衛星處於地球陰影區不被太陽照射、地球反射及加熱時,衛星表麵溫度可降低到零下100℃。在這種冷熱劇烈交替變化狀態下,衛星上的儀器、設備等不堪忍受,將無法正常工作。如何控製衛星體溫的這種異常變化呢?是蝴蝶的鱗片使航天科學家茅塞頓開 。

原來蝴蝶身體表麵的鱗片可形成無數個光鏡。當氣溫升高時,令其減少太陽光的照射,免受高溫灼傷。當氣溫下降時,鱗片會緊緊貼在身體表麵,讓太陽光直射鱗片上從而吸收更多的太陽能,增加體溫。科學家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製成一種巧妙而又靈敏的仿生裝置。這種裝置的外形如同百葉窗,每扇葉片兩個表麵的輻射散熱功能相差甚遠。百葉窗的轉動部位裝有一種對溫度極為敏感的金屬絲。利用金屬絲熱脹冷縮的物理性質,當衛星飛行在地球陽光麵時,溫度超過標準,金屬絲就會受熱而膨脹,使葉片紛紛張開,將輻射散熱能力大的那個表麵向著太空。當溫度迅速下降時,也就是衛星飛行至地球陰麵時,金屬絲會遇冷而收縮每個葉片,使它們緊緊閉合,讓輻射散熱功能力小的那個表麵暴露在太空中,抑止衛星散熱。靠著這種自我保護裝置,使得衛星遨遊天宇時各種儀器、設備正常運轉、工作。小小蝴蝶鱗片的啟迪,為人類航天立了大功。

為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空間,人們將會在空間長期地工作和生活,空間生物實驗也將向新的層次新的角度進展。動物是人類進行長期空間活動的好幫手,在某些方麵,它們還要起到先行者的作用。(王四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