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庶縣,小城,魏府。
魏府老爺魏寧年過半百,可謂一生為國為民,嘔心瀝血,如今天下太平,加上魏寧老年得子,皇上念這老臣一生辛苦,便準了魏寧告老還鄉,頤養天年,賞了金銀,又在魏寧老家庶縣置了這一處府邸,賜與魏寧,以示朝廷恩澤。皇上本想再賜幾個丫頭,魏寧婉拒,隻帶了一名跟隨多年的管家回到了家鄉。
這管家姓劉,跟隨魏寧多年,不怕日子清貧,可謂與魏寧生死與共,但年輕時患了口疾,後來便啞了,十多年前魏寧收留,便一直在給魏寧持家。
魏寧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身體還算健康,長得棱角分明,整個人看上去給人一種盛氣淩人,難以親近的感覺。
魏寧混跡官場二十年,對這官場的這些是非早已看透,加上為官清廉,為人耿直,也少有同僚能談得來,對京都已經沒有什麼留戀,老來得子,回家頤養天年便已是心滿意足,魏寧之妻顧婉本是京都一風塵女子,小了魏寧二十五歲,與魏寧相識於燈會之上,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魏寧不畏人言,替其贖了身子,明媒正娶迎入家中,如今為魏寧產下一子,兩人更是恩愛有加。
顧婉生的美麗,身姿婀娜,明眸皓齒,最重要的是不似一般風塵女子一般視錢如命,且善解人意,為何落入了風塵本無人知曉,魏寧也沒有去問。
魏寧為其子取名青衫,望其如自己一般博覽群書,報效國家,更希望其即使將來為官,也能兩袖清風,為人正直。
寒來暑往,秋去冬來,轉眼間便以過去十個春秋,魏青衫自記事以來終日受其父親魏寧教誨,飽讀詩書,倒是也養成了青衫謙遜有禮,對人真誠,正直孝順的性格。
魏寧日子過得安穩平靜,心情自然好,所以身體也沒有什麼大礙,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庶縣距京城甚遠,自然也沒有人說顧婉與魏寧的風言風語,隻知道魏寧在京城做的大官,所以魏寧在庶縣也是頗具威信。其子魏青衫大家也是讚不絕口,稱讚其年紀雖小,頗具儒士之風,長大必成大事。
魏青衫十歲的年紀,長相尚且稚嫩,但是心性已經不是同齡人那般幼稚,每日並不去與鄉鄰玩耍,或是在家中讀書寫字,或是出了家門到庶縣的餘山上觀百物百態,或是幫助母親操持家務。從不曾為家裏惹出事端。
魏寧和顧婉看到兒子這樣也不知道是該欣喜青衫如此懂事,還是該擔憂青衫沒有一個和其他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的童年,畢竟為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個健康的童年。
這一日,細雨綿綿,魏寧在書房之中作畫,顧婉在邊上研墨,一株青竹,躍然紙上,展現出一種雖經風雨不改本色,生處貧瘠卻仍頑強生長的感覺。魏青衫望著這青竹,開口問道:
“父親,這青竹,兒也曾嚐試畫過,但是為何感覺畫的沒有父親畫的好。”
魏寧笑道:“青衫,你生在庶縣,在這庶縣,你可曾見過竹?”
“不曾見過,兒隻見過父親以往所畫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