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部分
但戰鬥仍舊繼續。“飛魚”導彈發射數秒鍾後,很快降至15米高度轉入巡航飛行段。在距“謝菲爾德”號12~15公裏處,導彈進入搜索時刻,導彈上的主動雷達開始搜索並迅速捕捉到目標。這時,導彈迅速降到2~3米浪尖高度實施掠海機動飛行。由於“謝菲爾德”艦載雷達警戒係統與艦載衛星通信係統的電磁兼容性差,直到“飛魚”導彈進至“謝菲爾德”5公裏的目視距離上時才被艦員發現。艦長急呼“注意規避”,並迅速啟動密集陣防禦係統向來襲導彈射擊,但不幸的是,該係統因計算機故障竟然無法啟動。這種情況下,一切都已為時已晚。導彈擊穿艦舷,經過數秒的沉寂後,彈頭在艦體內轟然炸響,並發大火。頓時,“謝菲爾德”號上煙霧彌漫,火光衝天。這艘造價高達1.5億美元,首次參加實戰的現代化軍艦,很快沉沒於南大西洋海底。
就火力係統來說,“超級軍旗”式攜帶有2枚“魔術”空空導彈、1枚“飛魚”空艦導彈和2門30毫米機關炮。“謝菲爾德”號裝備有22枚“海標槍”防空導彈,1座115毫米平高平兩用火炮,2座20毫米機關炮,1架“山貓”直升機。從數據對比來看,“謝菲爾德”號的綜合火力指數至少在“超級軍旗”飛機的20倍以上。按照西方最流行的“對策論”思維來看,“超級軍旗”式絕對不是“謝菲爾德”號的對手。但有意思的是,“謝菲爾德”號有致命的弱點,當然這個弱點是建立英國艦隊的整個弱點之上的,遠征的英國艦隊沒有空中預警機,最要命的是“謝菲爾德”號缺少低空艦載預警係統以及抗擊超低空突襲的防禦武器。“海標槍”導彈可有效地對付中高空來襲的敵機,但對15米以下掠海飛行的目標卻無能為力,而“飛魚”導彈掠海飛行高度隻有2~3米。這樣的弱點,使“謝菲爾德”軍艦很難發現“飛魚”導彈,即使發現,也無法實施有效攔截。就這個戰鬥來看,在大係統下的各個作戰係統中,英國的“謝菲爾德”號處於劣勢。
此外,這次戰鬥中,阿根廷飛行員的出色表現令人歎服。如在向“謝菲爾德”號接近的過程中,阿飛行員巧妙利用地球曲率對艦載雷達的影響,以超低空飛行成功地英軍艦隊的偵察探測,並騙過了美蘇偵察探測衛星。而決定“謝菲爾德”號命運的英軍艦雷達操縱員的表現十分一般。在“超級軍旗”突然躍升起來測量目標位置時,“普利茅斯”號導彈護衛艦的雷達操縱員曾經探測到該機,並通報給“謝菲爾德”號,卻沒有引起該係統操作員的足夠警覺,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還有該艦艦長的判斷能力、指揮素質都是導致軍艦沉沒的原因。
近代和現代的無數事例證明,在武器發展上,實現裝備的國產化至關重要。阿根廷的“超級軍旗”攻擊機和“飛魚”導彈都是從英國的西方盟友——法國購買的。
馬島戰爭開始後,法國為了顯示對英國的支持,就對阿實施了武器禁運。而戰前阿軍隻得到了14架“超級軍旗”飛機和9枚“飛魚”導彈,且飛機與導彈並不配套。而且,美國人也使了手腳,如阿空軍攻擊機準確投擲下的美國炸彈在英艦甲板上不能爆炸,大大降低了阿空軍的打擊效果,事後,英軍承認,如果那些炸彈全部爆炸的話,英國艦隊要損失大半。
如在6月8日的戰鬥中,阿軍5架“幻影”戰鬥機向英軍的另一艘主力戰艦“普利茅斯”號護衛艦發起攻擊,4枚炸彈擊中該艦,可是一枚也沒有爆炸。就具體的戰鬥來看,阿根廷的武器裝備大多依賴進口使阿軍在戰鬥中十分被動。這啟示我們,武器裝備的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走國產化道路。這是因為從外國購買軍火,一方麵既會在數量上受限製,又會在戰時被武器生產國禁運的可能;另一方麵,外購武器在質量上難以得到保證,必然在關鍵時刻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由此,裝備發展必須堅持以自我研製為主、自成係列的國產化道路。這在未來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作戰中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