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AS-1空艦導彈
基本情況
該彈是蘇聯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一個空艦導彈,也是蘇聯空地導彈係列中的第一個空地導彈型號,主要用來攻擊美國航空母艦和其他大型艦艇,也可用來攻擊港口設施、鐵路樞紐、大型橋梁、軍事工業中心等。
該彈的研製單位是米高揚飛機設計局中的巡航導彈設計組,總設計師是С·Л·別利亞,1947年開始研製,1948年11月30日完成第一個樣彈設計,其外形尺寸與米格-15戰鬥機大不相同,如彈長75米,翼展623米,後掠角35度,同時在設計上存在許多不足,故在1949年11月3日完成新的樣彈設計,其外形尺寸與米格-15相近,頭四架樣彈製成有人駕駛型,即將戰鬥部艙改為飛行員座艙,1952年1月4日開始試飛,在進行了150次有人駕駛飛行後,於1952年5月才開始實彈發射試驗,隨後投入批生產,1953年進入蘇聯海軍航空兵服役。1961年在列寧格勒舉行的海軍裝備展覽會上首次亮相,70年代初退出現役。該彈的係統代號和命名為4К87“彗星”,海/空軍使用代號為КС-1(KS-1),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導彈的編號和命名為AS-1“狗窩”。
結構和性能特點
該彈采用與米格-15戰鬥機相似的彈體結構和外形布局,頭部上方為К-1半球形末製導雷達天線罩,中部裝有後掠角55度、展弦比247、帶雙翼刀的大彈翼,其後為後掠角63度的垂尾和翼展19米的平尾,平尾上方為波束/指令製導雷達天線罩。動力裝置為1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原型樣彈的發動機代號為РД-20,批生產型的發動機代號為РД-500К,重670千克,最大推力1558dN,渦輪最大轉速14700r/分,連續工作時間不超過5分鍾。發動機使用的燃料為Т-1煤油或70%Т-1煤/30%Б-70汽油混合燃料,在導彈掛機並處於發射準備狀態時由載機油箱輸送到導彈油箱內,然後啟動導彈發動機。
該彈的製導/控製係統,由程序/陀螺機構、雷達導引頭、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舵機以及副翼舵機等組成,采用初段程控、中段波束製導和末段雷達製導,末製導方式為主動雷達製導。該彈采用聚能破甲戰鬥部,裝藥重800千克,觸發引信重15千克。該導彈的彈道曲率小,直線小角度下滑飛行,若發射高度為5000米,發射距離為70千米肘,其平均下滑角達到4度。
戰術技術性能
最大射程90千米(低空)、150千米(高空)。最大速度:1170千米/小時。使用高度:5000~8000米。製導係統:波束製導加半主動雷達。引信:觸發引信戰鬥部:聚能破甲,重500千克。動力裝置:1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彈重:2735千克。彈長:829米。彈徑:1200毫米。翼展:472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