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4

脈衝星是中子星嗎

這種脈衝星經研究才知道它就是科學家們早已預言過的中子星。早在1932年,前蘇聯著名物理學家朗道就推測宇宙裏可能存在一種頻度很高的、差不多全由中子組成的中子星。

1934年,美國科學家巴德和茲維基又假定說,中子星可能形成於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中。休伊什和貝爾的發現,完全符合以上的猜測。第一,隻有非常小的天體,才能迅速旋轉。脈衝星就具備這個條件,有的最短周期達0033秒;第二,就目前發現的脈衝星來看,其中一部分就存在於超新星爆發的遺跡中,比如被稱為NP0532的脈衝星就位於蟹狀星雲的中心。經研究發現,脈衝星所在的地方,正好是超新星爆發時應該形成中子星的地方。

脈衝信號是中子星發出的嗎

中子星的快速自轉而發出射電脈衝。正如地球有磁場一樣,恒星也有磁場;也正如地球在自轉一樣,恒星也都在自轉著;還跟地球一樣,恒星的磁場方向不一定跟自轉軸在同一直線上。這樣,每當恒星自轉一周,它的磁場就會在空間劃一個圓,而且可能掃過地球一次。

那麼豈不是所有恒星都能發脈衝了?其實不然,要發出像脈衝星那樣的射電信號,需要很強的磁場。而隻有體積越小、質量越大的恒星,它的磁場才越強。而中子星正是這樣高密度的恒星。

另一方麵,當恒星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它的自轉周期就越長。脈衝星的自轉周期竟然小到0001337秒。隻有高速旋轉的中子星,才可能扮演脈衝星的角色。

至此,關於脈衝星還有一些問題科學至今還沒有答案,如:脈衝星內部為什麼總處於超導狀態和超流動狀態?為什麼在周期旋轉中會出現“矢步”現象?“星震”與脈衝星內部結構的某種改變有聯係嗎?為什麼隻有蟹狀星雲脈衝星發射光量子?這一係列的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閱讀點擊

●中子星是處於演化後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典型中子星的直徑為20000米,質量約等於太陽的質量。

●星震被看做是中子星外殼的撕裂現象,與地球上發生的地震頗為相似。1976年11月6日,科學家們觀測並記錄到火星上發生的一次3級左右的星震。

隕石雨的未解之謎

波蘭華沙隕石雨

1935年3月12日在波蘭華沙的洛維茨西南曾出現過一次隕石雨,在9平方千米的地麵上,找到58塊隕石,共重59000克,其中最重的一塊隕石約10000克。

在法國蒙多邦城南郊的奧個格伊小村,1864年5月14日20時,天空忽然出現一顆比月球還大、周圍發射火花的流星,向各方散出熾熱的碎片,法國各地都有人看見。約5分鍾後,人們聽見雷霆般的響聲,在村子附近,石頭像雨點落下。村民拾取時,隕石還是燙的,有的人手指還被燙傷,草也被熱氣烤焦變黃。

科學家將一些表麵熔融得像塗上黑漆般的隕石進行化學分析,知道這些隕石含有鐵和鎂的碳化物、磁性硫化鐵和氫氯化氨等。

隕石裏麵是什麼

1969年2月8日,在墨西哥阿侖德一帶,下了一場規模不小的隕石雨,降落範圍估計在260平方千米左右。已收集到2000千克以上的隕石,其中最大的一塊重約110千克,科學家通過對隕石的化學成分分析,發現裏麵含有鈣、鋇、釹三種稀有元素。這三種無素按照目前關於太陽係起源的原理,是很難形成的。

隕石裏為什麼會有這三種元素呢?於是有人聯想到太陽伴星問題。在天文學上,人們習慣把較亮的那顆星叫主星,較暗的一顆叫伴星,人們把這樣成雙成對的星星稱為雙星,相對於雙星的是單星,此外,還有聚星。在銀河係裏,雙星、聚星占多數,單星很少,太陽就是其中的一顆。

太陽有可能有伴星

有人曾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太陽有可能有伴星。198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馬勒和同事共同提出了太陽係伴星的假說。與此同時,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的一位大學教授維持密利和密克遜等人也提出了同一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