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植物能否“欣賞”音樂之謎
植物世界尤為奇妙,除一般的普通植物外,還有能吃動物的植物,如“豬籠草”等;還有劇毒植物,如“箭毒木”等,如果人或動物的皮膚破裂處碰到該樹的汁液,不及時搶救,很快就會死亡。這些作為一種科學常識了解很重要。
但近年來,科技人員更感興趣的是建設有益人類健康的空中“生物圈”,根據這種設想,一些發達國家的科技人員對植物能否“欣賞”音樂或其他雜音開展了研究。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物圈”將會成為人們活動和社交的重要場所,而不再是“僻靜”的田野。
為此,法國農業科學院聲樂實驗室的一位科學家,用耳機讓一個正在生長的番茄每天“欣賞”3小時音樂,結果這隻番茄由於“心情舒暢”,竟長到2公斤,成為世界的“番茄之王”。英國科學家用音樂刺激法培養出了55公斤的甜菜、25公斤的卷心菜(甘藍)。
日本山形縣東北先鋒音響器材公司下屬的蔬菜場種植的音樂蔬菜,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味道也有改善。
科學家在研究中還發現,蔬菜植物不僅能“欣賞”優美的樂曲,而且也討厭那令人心煩意亂的噪音。在觀賞和果樹植物中,有的對音樂有增產作用,但有的其結果恰恰相反。
我國詩人曾記述了“彈琴菊花動”的故事。此人叫侯嵩高,他非常喜歡彈琴種花。有一天夜裏,他點蠟彈琴,當他彈得起勁的時候,書房裏的菊花也隨著悠揚的琴聲,“簌簌搖擺起舞”。
1981年,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猛臘縣尚勇鄉附近的原始森林裏,發現了一棵會“欣賞”音樂的小樹,當地群眾叫它“風流樹”。
人們發現,在風流樹旁播放音樂,樹身便隨著音樂的節奏搖曳擺動,翩翩起“舞”。令人驚奇的是,如果播放輕音樂或抒情歌曲時,小樹的“舞蹈動作”婀娜多姿。
如果播放強烈的進行曲或嘈雜的音樂,小樹便不舞動了。
音樂對植物究竟有什麼影響,到底是哪些生理因素在起作用,這將是全球21世紀需要深入探討的熱題。
目前,日本和美國正在開展創建“生物圈”競賽,在“生物圈”建設中,他們不僅要配製植物能生長的基本條件,同時,還將配備為人類在這“世外桃源”中開展許多活動的基本設施。
另外,人們如果知道不同植物對音樂的“愛好”之後,就可以有意識地為它們定時播放某種音樂,促使它們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豐產和育種等目的。寄生植物之謎
在植物這個龐大的“家族”中,大多數成員都“安分守己”,自己養活自己,但也有一些不“安分守己”的壞分子,像寄生蟲一樣,靠別人養活它們,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寄生植物。寄生植物種類很多,如列當、野菰、大王花、桑寄生、柳閻王等。它們各自寄生的方式不一樣,一般有全寄生和半寄生兩種。
人們最熟悉的菟絲子,它的全身金黃色,呈絲狀。說它是植物,沒有一片綠葉,也看不到它的根,說它不是植物,它卻會開花結籽和傳播後代。春天,菟絲子種子發芽,也有根,主要靠種子裏的營養,莖中有少量葉綠素,能製造很少很少的養分。但它一旦找到寄主,根很快便死亡,從此過上全寄生的生活。菟絲子是農作物的大敵,輕者嚴重減產,重者顆粒無收。為此,農民稱之:“從小像根針,長大纏豆身,吸了別人血,養活自己命”。菟絲子看不見根,也沒有嘴巴,它又是如何生活呢?奇妙的是,它莖細長,最長可達1米以上,並有分枝。莖上長了很多吸盤,象嘴巴直接伸進大豆等植物的莖皮中,它每10厘米就有一個吸盤,都可單獨成活,為此,它繁殖蔓延速度很快。
槲寄生與菟絲子又不一樣,菟絲子屬草本植物,而槲寄生屬木本植物。它高30~60厘米,枝叢生,有分枝,能開花結果和四季常青的葉子。它主要半寄生在槲樹、樸樹、榆樹、楊樹等高大的樹體上。種子傳播方式很絕妙,主要靠愛吃它果實的鳥來進行廣泛播種。大鳥把果實吞進去,因種子無法消化,又從糞便隨意排在樹上,小鳥因果汁粘嘴,靠鳥嘴在樹皮上磨蹭,把種子粘在樹上滋生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