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氣象迷宮5(2 / 3)

由於地球的自轉,使得北半球的氣流要向右偏轉,向濕熱空氣上升地區彙聚的較冷空氣來自四麵八方,因為向右偏轉,就在海洋上空形成了一個空氣渦旋。這種渦旋按反時針方向運動,叫做氣旋。形成渦旋的過程如果反複進行,氣旋旋轉的速度就會不斷加快,範圍也會越來越大。氣旋中心附近的風力如果達到8級以上,就叫台風了。

這個巨大的空氣渦旋的直徑往往有幾百千米至上千千米,高度在八九千米以上。中心部分叫台風眼,直徑有10000米至五六萬米;它的外圍是急速旋轉的氣流,形成巨大濃厚的雲壁,或叫雲牆。處於台風眼的地區,因為外邊氣流進不來,氣壓很低,風小浪高,雲層裂開變薄,有時可見日月星光。而台風眼周圍卻是風雨最大的地區。

台風形成以後,由於受到高空東風氣流的引導和地球自轉的影響,一般向偏西、偏北方向移動,所以我國的台灣和東南沿海地區首當其衝。

台風跑到陸地上空以後,由於不能繼續補充熱量和水分,而與地麵的摩擦又減低了它的速度,所以逞一段威風以後就自動瓦解消失了。台風的影響範圍局限在沿海地區,對內陸一般沒有直接影響。

台風的形成是能觀測到的,尤其在有了先進的氣象觀測手段以後。根據衛星照片能夠對台風的形成過程、移動路線和運行速度了如指掌。所以,目前氣象部門能對台風作出準確的預報。有了預報,人們可以事先做好充分準備,以避免或減輕台風帶來的損失。

台風的貢獻

台風雖然是一種會帶來巨大損失,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破壞的災害性天氣,可是台風也有它的貢獻。

台風出現最多的時期是七八九月,這時,東南沿海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是炎熱幹燥的伏旱時期,台風給正需要大量水分的農作物帶來了豐沛的雨水,對農業生產是十分有利的。

離海較遠,受台風影響不大的地區,雖然沒有大雨,但也會出現陰天或下點小雨,可以起到緩和旱情的作用。所以,這些地區的農民還把台風帶來的降水稱為及時雨。

台風在危害人類的同時,也在保護人類。台風給人類送來了淡水資源,大大緩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徑不算太大的台風,登陸時可帶來30億噸降水。

另外,台風還使世界各地冷熱保持相對均衡。赤道地區氣候炎熱,若不是台風驅散這些熱量,熱帶會更熱,寒帶會更冷,溫帶也會從地球上消失。一句話,台風太大太多不行,沒有也不行。

我國重大的台風災害

2010年的11號台風“凡亞比”9月19日從花蓮登陸,導致台灣南部暴雨成災,造成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嚴重損毀及工農業損失。20日早晨在福建二次登陸,狂風暴雨給福建和廣東也造成嚴重的災情。

2009年台風“莫拉克”造成500多人死亡。近200人失蹤。46人受傷。台灣南部雨量超2000毫米,造成數百億台幣損失,大陸損失近百億人民幣。

2008年第十四號“莫拉克”台風,造成菲律賓、越南共127人死亡。

2008年第八號強台風“鳳凰”,造成台灣、安徽、江蘇至少13人死亡,福建地區基礎設施損壞嚴重,經濟損失巨大。

2008年第六號台風“風神”,造成廣東、湖南、江西至少30人死亡,財產損失巨大,降水量破紀錄。

2008年第一號台風“浣熊”,造成華南至少5人死亡以及人員失蹤,經濟損失巨大,廣東省一水庫由於蓄水過多而不得不潰壩,基礎設施破壞嚴重,造成華南曆史上4月最為嚴重的洪澇災害,降水破曆史上4月紀錄。

閱讀點擊

台風的結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按其結構和帶來的天氣,分為台風眼、渦旋風雨區、外圍大風區三部分,從中心向外呈同心圓狀排列。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直徑約5000米至10000米。

可怕的酸雨之謎

比利時煙霧酸雨事件

1930年12月上旬,在比利時馬斯河穀地區的人們普遍開始感到不適,一些早已患有心髒病、高血壓或肺部疾病的人們慢慢開始發病,嚴重者甚至在短短幾天中去世。

隨後,這個地區中幾千人紛紛出現了異常狀況,流淚、喉痛、聲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悶、惡心、和嘔吐等症狀讓每個人焦躁不安。大批的牲畜也紛紛落難,直至死去。

據統計,當時一個星期內就有63人死亡,可能單看數字不多,但這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數的10多倍,況且馬斯穀地區本就沒有多少人。這就是本世紀最早記錄的比利時馬斯河穀煙霧酸雨汙染事件。

馬斯河穀地區位於盆地中央,處於河穀地帶,所以整個地區完全凹陷在地表以下。而且,該地區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區,建有3個煉油廠、3個金屬冶煉廠、4個玻璃廠和3個煉鋅廠,還有電力、硫酸、化肥廠和石灰窯爐。如此齊全的工業裝備都建在一條僅僅24000米的狹窄盆地中,這樣就會長期排放出濃度相當高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煙霧,即便沒有酸雨,這樣的空氣成分也是不利於人類健康的。

美國煙霧酸雨事件

1948年美國多諾拉小鎮也發生了同馬斯穀酸雨事件一樣的汙染事件。這次造成的後果更嚴重,10月27日至31日5天之內,小鎮有近7000人發病,死亡20人。65歲以上的老人大多情況危急。最終在31號,天空飄起了酸雨,使得事件變得更加不可收拾。

多諾拉小鎮夾在山穀中,其中大多是硫酸廠、鋼鐵廠和煉鋅廠,和相鄰的韋布斯特鎮形成了一個河穀工業地帶。長期以來,這些工廠一直將煙噴到大氣中去,這裏的人們也已習慣了怪味兒,風也通常將汙染物混入相當厚的大氣層,毒氣繼而隨風飄走。

災害發生一年後,小鎮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之以前下降了10%。10年後,小鎮的死亡率仍比其他相鄰鎮要高出許多。因此,美國紐約時報稱其為“人類曆史上最可怕的汙染災害之一”。

倫敦酸雨事件

1952年12月初,英國倫敦在正在舉辦一場得獎牛的展覽盛會,但是350頭牛中有52頭有嚴重中毒的症狀,14頭已經奄奄一息,1頭當場斃命。倫敦市民還沒來得及感到遺憾,自己也有了反應。許多人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發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也明顯增多。

12月5日至12月8日的4天裏,倫敦市的死亡人數達4000人,平均每天死1000人。當9日有毒煙霧散開後,酸雨降臨。酸雨停後浩劫並沒有停止,兩個月後,又有8000多人陸續喪生。這就是曆史上最可怕的倫敦煙霧酸雨事件。

倫敦煙霧酸雨事件的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它並不是幾天有毒煙霧的危害,一場酸雨過後的完結算結束。而是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前後12000多人失去了生命,在此後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連續發生了12次嚴重的煙霧事件。直至1965年後,人們才真正安心地重新工作與生活。

北美酸雨事件

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東北部及加拿大東南部地區的湖泊開始變質,水質酸化,這樣的情況使得動植物紛紛不堪忍受,大麵積湖泊停止了呼吸,可謂一潭死水,實屬慘不忍睹。

此地區的工業高速發展,代價自然就是“高度發達”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平均2500多萬噸。這樣的汙染程度由雨水帶到陸地,可不能認為是在補給人類缺水的事實。

相反的,約36000平方千米的大麵積酸雨區出現了,大約55%的湖泊被汙染而酸化變質。可這次並不是由於空氣的停留而導致,相反這些汙染氣體在北美的上空飄一會兒繼而跑到加拿大的上空飄一會兒,然後循環往複,最終導致最強的酸雨降在弗吉尼亞州。

另外,據紐約州的阿迪龍達克山區數據記載,1930年那裏隻有4%的湖泊無魚,1975年就有50%的湖泊無魚,其中200個都已成為是死湖,可見酸雨的破壞性。

北美遭到了破壞,加拿大的情況也不好過,其受酸雨影響的水域達52000平方千米,5000多個湖泊明顯酸化。多倫多1979年平均PH值為3.5,安大略省薩德伯裏周圍1500多個湖泊池塘中也總是漂浮死魚,湖濱樹木已然枯萎。

什麼是酸雨

酸雨,顧名思義就是顯酸性的雨。目前,一般pH值小於5.6的降水稱為酸雨。分析表明,酸雨的酸度主要是由硫酸和硝酸造成的,它們占總酸度的90%以上。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廠、汽車、飛機等燃燒和石油、天然氣,不斷地向大氣中排放硫和氮的百分比物,進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這些氣體在局部地區富集,在水的凝結過程中溶解於水,再經氧化作用等複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過程,形成硫酸或硝酸,這兩類強酸隨雨、雪、雹、霧等降落地麵,便形成酸雨、酸雪、酸雹、酸霧等,統稱酸雨。由此可見,酸雨也是人類活動造成嚴重大氣汙染的結果,是當代人類社會麵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之一。

酸雨有多麼可怕

酸雨刺激人的眼角膜和呼吸道黏膜,容易導致紅眼病和支氣管炎,還能誘發肺病。它使農田土壤酸化後,使本來固定在土壤礦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屬,如汞、鎘、鉛等再溶出,繼而為糧食,蔬菜吸收和富集,人類攝取後中毒得病。這是酸雨對人體健康的間接影響。

酸雨能使一些珍貴文物麵目皆非。碑林文字模糊;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剝蝕嚴重,麵目皆非;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學反應,酸堿中和馬上被腐蝕。

酸雨降落到湖裏會引起湖泊酸化,湖裏的藻類減少、魚類死亡、蝦類甚至滅絕。酸雨引起的酸霧,還會使鳥類受到傷害。

酸雨會引起森林衰退、湖泊酸化、土壤貧瘠、糧菜減產、建築物腐蝕……嚴重破壞著我們的家園。

閱讀點擊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覆蓋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和青島等省市部分地區,麵積為200萬平方千米的酸雨區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區。

呼風喚雨之謎

神奇的地方

在我國西南邊陲的雲南與緬甸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大山,山名叫做“高黎貢山”。這座山又高又大,在山底下居住有我國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怒族和傈僳族等民族。兄弟民族在這裏年年享受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年景,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呀!

這裏的人們所以能夠過著這般安居樂業的生活,除了享受著祖國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外,還受福於這座大山所給予的“恩賜”。也就是說,這座高黎貢山生來就有些特殊,同別的大山不大一樣。

這座高黎貢山,從山腳下直至半山腰都是一片鬱鬱蔥蔥,在座山的不同高度,分別生長著不同種類的樹木,一層一個種類,層層都不相同。再往上一看,就是白皚皚的雪峰了,在那裏,被冰封雪鎖著。

在山腳的峽穀裏,又是另一番景色,在這裏大小湖泊星羅棋布。盈盈的湖水終日蕩漾著,像慈愛的母親拍著將睡的嬰兒似的,輕輕地拍著湖的堤岸;淨藍如碧的湖水,清澈可見湖底;湖岸上長滿鮮花和綠草。湖色與山景互相輝映,秀麗異常。山村裏的農田就是從這些湖泊中引水灌溉的,非常便利。就這樣,這裏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什麼旱災,年年五穀豐登,人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每年一到七八月份,這裏的年輕人便三五成群地站立在湖邊,手拉手,麵對著藍天連連大聲呼喚數次。幾分鍾以後,晴天一碧的天空就像變戲法兒一樣,堆滿了翻卷升騰的烏雲,而靠近地麵的地方則迷迷蒙蒙地彌漫著一層濃霧,不一會兒,刮起一陣緊似一陣的大風,隨之而來,下起瓢潑大雨。可是,過了半個多小時,像是電腦自動控製似的,風雨自己停止了,那湖泊裏的水又是滿滿的了。那裏的人們就是采用這種奇特的辦法,解決了湖泊裏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