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彈
戰爭實施證明,照明彈的用途是比較廣的,在進攻時,可以迅速觀察敵方的部署,觀察我方的射擊效果,及時修正射擊偏差,以保證進攻的突然性;在防禦時,可以用來偵察、搜索敵人,及時監視敵人的活動。一發中口徑照明彈發出的光,在爆炸高度為400~600米時,能照明方圓1000米內的目標,持續時間為23~55萬坎德拉。這樣的高度,連耀眼奪目的碘鎢燈在它麵前也大為遜色,因此,有人給它冠以“人造小太陽”的美稱。照明彈之所以能發出明亮的光是因為彈丸內裝有一個特殊的照明裝置,這個照明裝置用的既不是電也不是油,而是一種發光能力很強的照明劑。這種照明劑是由金屬可燃物、氧化物和黏合劑組成的。
殺傷爆炸燃燒火箭彈
殺傷爆破燃燒火箭彈,顧名思義,它既具有殺傷,爆破彈的性能,也兼燃燒彈的特性。這種彈的基本結構與一般火箭彈沒有多大差別,其戰鬥部殼體也與一般火箭彈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是該彈內藏火種——燃燒合金,這種合金材料通常采用鎂、鋁合金、鋯合金以及金屬氧化物等材料製成。它燃燒時,能產生幾千度的高溫,因此可以利用彈內燃燒材料所產生的高溫來燒毀敵人的易燃物,包括一些木製建築物、彈藥庫、油庫、車輛等目標。這種彈的殺傷威力比普通火箭彈大得多。
發煙彈
發煙彈也叫煙幕彈,內裝發煙劑,爆炸後能產生大量煙霧。主要用於幹擾敵方的觀察和射擊。發煙彈由彈體、發煙劑、炸藥和引信等組成。發射後,引信引燃發煙劑,產生大量煙霧,形成煙障,用以掩護自己的軍事行動,迷惑敵人。發煙彈對敵方直接瞄準射擊的火包和乘機做靈活運動,因此是戰場上經常使用的彈種之一。
電視偵察彈
電視偵察彈是裝有電視攝象機和發送信號裝置的新型特種炮彈。經火炮發射到預定地區上空後,拋射係統將攝象機,發射機,天線等拋出,並使其懸吊於降落傘下。攝象機攝下對方陣地圖象,從而獲得敵方陣地和軍事行動的直觀情報。
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指同車輛底盤構成一體自身能運動的火炮。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進出陣地快,多數有裝甲防護,戰場生存力強,有些還可浮渡。自行火炮的使用,更有利於不間斷地實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裝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戰鬥協同更加緊密。
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係統、底盤部分和裝甲車體組成。武器係統包括火炮、機槍、火控裝置和供彈裝填機構等。為減小炮身後坐量,多采用效率較高的炮口製退器;為減少戰鬥室內的火藥燃氣,炮身上裝有抽氣裝置;為提高射速和減輕裝填手的勞動強度,多采用半自動或全自動供彈裝填機構。底盤部分包括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動裝置和操縱裝置,通常采用坦克或裝甲車輛底盤,有的則是專門設計的。車體的裝甲材料主要有鋼質和鋁合金兩種,厚度一般為10~50毫米,前裝甲較厚,其他部位較薄。
自行火炮除按炮種分類外,還可按行動裝置的結構形式分為履帶式、輪胎式和半履帶式;按裝甲防護可分為全裝甲式、半裝甲式和敞開式。全裝甲式車體通常是密閉的,具有對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護能力。
牽引火炮
牽引火炮指靠機械車輛牽引而運動的火炮。牽引火炮均有運動體和牽引裝置,有的還帶有前車。運動體包括車輪、緩衝器和製動器,車輪采用海綿胎或充氣胎。有的牽引火炮在炮架上裝有輔助推進裝置,用以在火炮解脫牽引後驅動火炮進出陣地和短距離行軍,或在通過難行地段時驅動火炮車輪與牽引車一起運動。有些長身管的牽引火炮,炮身可回拉或調轉180°以縮短火炮成行軍狀態時的長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汽車和拖拉機的使用,出現了牽引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機械車輛牽引成為火炮運動的一種基本方式。牽引火炮結構簡單,造價低,易於操作和維修,可靠性好,有些國家在發展自行火炮的同時,仍重視牽引火炮的發展。
現代自行火炮
目前,所有類型的牽引式火炮都有了相應的自行火炮,諸如自行榴彈炮、自行加農炮、自行加榴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迫擊炮、自行無後坐炮、自行高射炮等,它們如虎添翼,馳騁自如,在戰場上施展著各自的拿手本領。
當前投入使用的口徑最大的自行火炮,是美國的203毫米自行榴彈炮,所配用的榴彈重90千克。別看這種火炮體大身重,卻可以在半小時內被分解成炮與底盤兩大件,用大型運輸機空運。
現代火炮中,身價昂貴而結構和技術十分複雜的自行火炮,當屬新型的全天候、全自動的自行高射炮。例如雙管35毫米自行高射炮,約由20萬個零件組成,其造價比兩輛豹式坦克還貴。
隨著核武器的出現,自行火炮在現代戰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了,這是因為自行火炮具有三防能力,並能迅速投入或撤出戰鬥,有著較高的戰術和火力機動性,而這些都是牽引式火炮所望塵莫及的。
在現代戰爭中,坦克在向前推進時,若遇到敵人強有力的攔阻而沒有炮兵的火力支援,就很難完成戰鬥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自行火炮就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它既有良好越野性能,可以有效地協同坦克和機械化部隊作戰。又能以自身的強大的火力擊毀敵坦克。另外,自行高射炮還能用來對付敵機的低空攻擊,並能有效地保護坦克和機械化部隊。
自行火炮與牽引式火炮相比,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可大大縮短行軍與戰鬥的轉換時間,從而可隨時投入激烈的戰鬥,一門203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從行軍狀態轉到戰鬥狀態,約需要半小時至幾小時,而自行火炮卻快得出奇,前後僅需要1分鍾。
我國在90年代初研製的155毫米自行加農榴彈炮,發射遠程全膛榴彈時的初速為每秒897米,最大射程達39000米,身管長為口徑的45倍。
它的最大行駛速度,在公路上為40~45千米/小時,在土路上為30~3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450千米,在行駛中可通過700毫米高的垂直牆,越過2700毫米寬的溝壕。
美國“十字軍”式自行火炮
1985年美國提出《先進野戰火炮係統發展計劃》,該計劃對新式火炮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求在目標毀傷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戰場生存能力等方麵,都有明顯提高。具體要求是:
(1)它的最大射程心須超過21世紀初期同類武器所能達到的水平,至少達到40千米,爭取達到50千米;
(2)發射炮彈速度要盡量快,每分鍾達12~16發,並具有4~8發同時彈著的能力;
(3)停車後15秒內應發射出第1發炮彈;
(4)射擊命中精度要比M109A6式高50%,25千米的圓周概率誤差為80米,隻是M109A6式的一半;
(5)高機動性,越野速度達到39~48千米/小時;
(6)具有良好的防護能力和最小發射痕跡;
(7)具有自主診斷與檢測故障和自修複能力等等。
“十字軍”式火炮應運而生。該炮是一種雙車係統,一門為XM2001式自行火炮,另一輛為XM2002式裝甲供彈車。兩車采用同一底盤,有60%的通用部件。54倍口徑長的XM297E2式身管采用整體式中壁製冷。最大射程40~50千米,射速10~12發/分。供彈車上裝有60個彈丸和60個裝藥,可在12分鍾內通過遙控向火炮供應60發炮彈。越野速度39~48千米/小時,公路行駛速度67~78千米/小時,完全可以伴隨主戰坦克行進。有3名炮手,炮重50多噸。1996年中期,“十字軍”火炮轉入初步計劃階段,2000年初轉入工程製造和發展階段,同年8月製造出首門樣炮,2002年製造10門樣炮和10輛車,2005年開始裝備部隊。
法國“愷撒”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法國地麵武器工業集團針對20世紀90年代在發展中國家發生的中、低強度局部戰爭以及他們的購買能力,推出了一種低成本的“愷撒”式155毫米自行火炮。火炮采用了52倍口徑長的身管,使發射遠程全膛底部排氣彈時,最大射程達到42千米;炮架采用法軍現役TRF1式155毫米牽引榴彈炮的炮架。火炮裝在車體後部,炮身左側儲存18發彈丸,右側為18發裝藥。由於采用了新設計的快速送彈裝置,使開始射擊的15秒內發射3發彈,然後以6發/分的速度持續射擊。火炮的方向射界為30°,高低射界為66°。“愷撒”的運載車由德國奔馳U2450L型6輪式卡車改裝而成。火炮戰鬥全重隻有18.5噸,可以方便地駛入3-130運輸機的後部貨艙,進行長途戰略運輸,快速投入使用。
各國榴彈炮
美國M109式自行榴彈炮
M109式自行榴彈炮是美國研製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由鮑恩麥克勞林約克公司生產。它有6種型號。M109式於1963年開始裝備美軍師屬炮兵部隊,此後多次改進並裝備部隊,是當前世界上裝備使用國家最多的火炮。
M109式自行榴彈炮安裝24倍口徑長的M126式身管,火炮口徑為155毫米。M109式自行榴彈炮發射M107式榴彈時最大初速為5622米/秒,最大射程為14.6千米。高低射界-3°~+5°,方向射界360°。爆發射速為3發/分。身管壽命為5000發。車體為焊接的鋁結構。炮塔頂部裝有1挺MZHB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M109式自行榴彈炮戰鬥全重23786千克。行軍狀態長6121毫米,寬3100毫米,高3280毫米。攜彈量為28發。M109式榴彈炮可發射反坦克炮彈。
M109A1式榴彈炮換裝39倍口徑長的M185式身管,采用M119式發射藥,發射M107式榴彈,最大射程達24千米。身管壽命提高到6000發。
M109A2式榴彈炮在M109A1式基礎上換裝改進的M178式炮架。新設計了彈藥架,使攜彈量由28發增加到36發,其中22發為新式彈藥,2發為“銅斑蛇”激光製導炮彈。M109A2式榴彈炮戰鬥全重為25175千克,最大公路時速為56.3千米,公路行程為349千米,涉水深1米,爬坡度31。,通過垂直障礙高531毫米,越境寬1830毫米。該炮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曾大量使用。
M109A3式榴彈炮主要改進了送彈器、反後坐裝置與炮手安全裝置等。
M109A4式榴彈炮裝有三防係統,從而提高了半自主作戰能力。炮上的地麵導向係統與射擊指揮係統合為一體,可為火炮和周視瞄準鏡定位、定向。自動連測係統可自動顯示大MD地形與目標的位置關係。
M109A5式榴彈炮發射普通彈的射程增大到24千米,發射火箭增程彈的射程增大到30千米。采用半自動裝填係統,使爆發射速達3發/15秒,持續射速達8發/分。該榴彈炮能在艙門全部封閉狀態下發射,具有較高的生存能力。
英國L118式榴彈炮
L118式榴彈炮是英國研製的105毫米輕型牽引榴彈炮,1974年開始裝備皇家炮兵輕型團。由於火炮重量輕,因此行軍、戰鬥轉換程序簡單,能迅速投入戰鬥和撤離戰鬥。該炮配用菲斯野戰炮兵計算機、奧達茨火炮諸元傳輸器和埃米茨自動氣象探測裝置等射擊指揮係統,以提高射擊精度。
火炮口徑105毫米,最大初速712米/秒,最大射程172千米,最小射程25千米。高低射界-55°~+70°,方向射界不用底盤時為左右各55°,使用底盤時為360°。最大射造18發/分、6發/分,持續射速3發/分。炮全重1860千克。行軍狀態長6324毫米、4876毫米,寬1778毫米,高2630毫米、1370毫米;戰鬥狀態長7010毫米,高1778毫米。炮班6人。該炮配用榴彈、照明彈、底排發煙彈和曳光彈等。在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美國廣泛使用了L118式榴彈炮。這些火炮經常以高射速進行長時間射擊。實戰證明,該炮在嚴寒、塵土、直升機反複吊運和長時間射擊等條件下,都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英、德、意FH-70式榴彈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