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極地探險家霍爾,早於南森20多年前曾3次闖入北極進行探險,他也提及,當他的探險隊一行正沿冰山而上時,在距他們大約7千米的地方出現了一片不凍海域,這片“開水”從南到北,占據了兩座冰山之間的整個海峽。

1906年,極地研究家威廉·裏德根據南森和霍爾的敘述,坐著狗拉雪橇直奔北極,想去親眼看看這片不凍海域。

據他說,當他接近這片海域時,周圍開始湧出團團濃霧,那片“開水”就在濃霧籠罩下。裏德猜測,濃霧是由地球內部流出的暖空氣造成的,也就是說,在北極圈的某個地區肯定有一個通過地勢加溫並使熱空氣泄漏的地方。

裏德的假設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誰也不知道。死海古文書中記載的核災難之謎

1947年春,一個吉卜賽人在尋找遺失的山羊時迷失了方向,在死海附近的山洞發現了很多黏土器皿的碎片和幾個保存完好的罐,罐中裝有用奇怪文字書寫的卷軸。此後,考古學家們又在這一帶發掘出了大批古代書的抄本,被命名為“死海古文書”。

“死海古文書”特別引人注目,是由於發現它在安提黎巴嫩山地附近。從收藏在黏土罐裏的抄本中,發現了古老的舊約聖經前幾章的文本,這是兩千多年以前,依照更為古老的原文抄寫下來的。我們知道,古代猶太人的祭司在編纂聖經時,是吸收了當時保存的古老文書的內容的。在舊約聖經前幾章所收的傳說中,有從天而降的神和由人間被帶到天上去的人的故事。故事說:“他和埃諾克神一起漫步,神攝走了他,轉瞬無影無蹤。”

關於索道姆和哥莫拉城毀滅的記載,也引起了具有核物理學知識的現代人的興趣。傳說災難降臨前,天使來到索道姆居民羅特麵前,對他說:“逃走可以救你的性命,不要回首顧盼,不要在窪地徘徊,逃到山上去!否則你將喪生。”羅特回答:“我不能逃上山,既然大難臨頭,就難免一死。”聖經接著寫道:“當地煙霧如同爐灶濃煙升騰……硫磺與火從天降至索道姆和哥莫拉,城內窪地上的居民和所有生物概無幸免。羅特妻回首張望,變成鹽柱。羅特離開小鎮,上山而去……”

用現代語言複述這個傳說,大概是這樣:人們被勸告離開預定爆炸地區,不要站在戶外觀看爆炸情況,最好躲藏在土堆後麵。隨後發生爆炸,導致特殊形狀的煙霧塵砂的圓柱,帶來巨大破壞,所有植物和留在現場的人都被毀滅。逃跑途中回頭觀看的人,雙目失明而死去。藏在爆炸中心附近的臨時躲避所裏幸免一死的人,隻好按預先得到的警告,轉移到遙遠的山洞裏去。

如何解釋古聖經中的描述呢?有人認為神——宇宙人離開地球,某些“地球的子孫”也和他們一起飛去。可能是宇宙的來客預先警告周圍的居民後,引爆了多餘的核燃料。此後,這件令人震驚的事件,便反映在曾居住在死海附近的各民族傳說中。然而,這僅僅是揣測,死海古文書對於我們來說,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中國“通古斯”之謎

1626年5月30日上午9點左右,明代都城北京,天色明麗,忽然傳來巨大的聲音,從城東北方漸至城西南角,同時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滾動。巨響聲中,天空絲狀、潮狀的五色亂雲橫飛,有大而黑的蘑菇,靈芝狀雲像柱子那樣直豎於城西南角。刹那間天昏地暗,塵土、火光飛集,天崩地陷,萬室平沉。東自阜城門,北到刑部街,長1500~2000米,寬6500米範圍內的木材、石塊、人體、禽屍像雨點那樣從天空中降下。數萬間屋、2萬多人都被炸成粉狀,瓦礫騰空而下,衣物遠飛至昌平,死者皆裸體。正在紫禁城內施工的匠師們,從高大腳手架上被震了下來,2000人跌成“肉袋”。隻見空中紛紛落下來人的屍體。禦史何遷樞、潘雲翼在乾清宮被震死,住在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由於皇宮處在爆炸區邊緣,使皇帝朱由校幸免於難。

據史書記載,大震猛發之時,天啟皇帝正在乾清宮用早膳,他聽到巨響,見乾清殿搖晃,慌忙跑出。一個太監扶他去交泰殿躲避,行至建極殿旁,有木檻、鴛瓦自空中墜下,這個太監腦頂被砸裂,隻剩下朱由校一人奔入交泰殿,躲在房角大桌子下麵。同時,乾清大殿嚴重損壞,侍奉皇帝進早膳的太監皆殉難,無人存活。

明朝天啟皇帝的司禮太監劉若愚,是這次大災變的目擊者之一,在他所著的《明宮史》一書中,詳盡地記述了這場巨大災變:“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日辰時(注:上午7點到9點),忽大震一聲,烈逾急霆,將二十餘株盡撥出土,根或向上,而梢或向下;又有坑深數丈,煙雲直上,亦如靈芝,滾向東北。自西安門一帶皆飛落鐵渣,如鼓如米者,移時方止。自宣武門迤西,刑部街迤南,將近廠房屋,狡然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殺死有姓名者幾千人,而闔戶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幾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爐中之火皆滅。惟有賣酒張四家兩三間之木焚然,其餘了無焚毀。凡列者肢體多不全,不論男女,盡皆箔裸體,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明末著名的曆史學家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一書中,也生動地敘述了這次大災變:“天啟丙寅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日巳時(注:上午9點到11點),天空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震蕩。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裏,周圍十三裏,盡為文粉。屋數萬間,人二萬餘,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僵屍重疊,穢氣熏天,瓦礫騰空而下,無所辨別街道門戶。傷心慘目,筆所難述。震聲南自河西務,東自通州,北自密雲、昌平,告變相同。京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無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狀,舉國如狂。象房傾圮,象俱逸出。遙望雲氣,有如亂絲者,有五色者,有如靈芝者,衝天而起,經時主散。”

大震帶來的強烈衝擊波,使得“大木飛至密雲,石駙馬大街五千斤大石獅子飛出順城門外”。“長安街一帶,時從空中墮人頭,或眉毛和鼻,或連一額,紛紛而下”。“德勝門外,墜落人臂人腿更多”。這些記載都見於明朝的官方報紙——《邸報》為這場大災變而頒發的“號外”——《天變邸抄》之中。《天變邸抄》還記載了大震爆發後許多人失蹤的事件:“宣府新推總兵拜客至元宏壽大街,一響和馬同長班七人並無蹤跡”。“粵西會館路有慕師開學,童子三十二人,一響之後,先生學生俱無蹤跡”。“承恩寺街有女轎八肩過,震後,隻見轎打壞在街心,女客轎夫俱不見”。

明末學者文秉在《先撥誌始》一書中描述這場大災變道:“俄頃,有聲如轟雷,從西北起,震撼天地。黑雲乘之顛蕩,壞民居室數裏無存,驢馬雞犬殆盡,斷臂折足破頭缺鼻者,枕籍於街。”《明史五行誌》記載:“天啟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廠災,地中霹靂聲不絕,火藥自焚,煙塵蔽空,白晝晦冥,凡四一裏。”朱祖文在《丙寅北行譜》一書中記述:“忽聞恭廠地雷之變,地裂一十三丈,火藥騰空,不焚寸木,而傾覆房屋以萬計,男女以千計,聲震宮闕,為古今所未有”。《蕪史》一書記載:“王恭廠署在都城之西南隅。天啟六年五月忽大震,拔大樹二十餘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廠房屋傾倒,木在上而瓦在下,殺數千人。乃改卜於西直門街北建廠,熹廟賜名日安民”。“屋至東華門,坍頹稍緩,內閣格窗傾毀殊基”。朱彝尊在《日下舊聞》一書講述:“天啟丙寅五月六日,王恭廠忽震烈。響若轟雷,平地陷兩坑,約長三十步,闊十四、五步,深兩丈許”。明代學者沈國元在《兩朝叢信錄》一書中轉載了當朝禦史王業浩呈天啟帝的奏折:“(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臣等於辰刻入署辦事,忽聞震響一聲,如天折地裂,須臾,塵土火木四麵飛集,房屋梁椽瓦窗壁如落葉紛飄。臣等俱昏暈,不知所出。幸班皂多人拚命扶行,及至天井,見火焰煙雲燭天,四邊頹垣裂屋之聲不絕。又覓馬出衙門,首見婦女稚兒泣於街,則知屋碎壞不可勝計也。震壓衝擊,蹂踏死者,不可勝計也。比策馬行不數步,又見萬眾狂奔,家家閉戶,則因象房(注:王恭廠附近有皇家畜養大象的苑囿,故此這一帶至今仍叫做象來街)傾倒,群象驚,狂逸出,不可控製也。臣等急策賽騎至朝房,驚魂南定。”

此事最奇怪的是“死、傷者皆裸體”,為空前罕見的咄咄怪事,令明末清初的名人、學士大惑不解。

例如:有一人被壓傷一腿,赤身露體倒在街邊不能逃走;火光之中,過路的男女皆身無寸縷,一絲不掛,有一婦女邊行邊用瓦片遮擋下身;有的婦女用裹腳帶子遮著下部;有的男女或披半條破褲,或披半塊被單,幾十個人大家相見啼笑皆非。

無宏寺街有女轎過路,炸聲一響,轎頂被狂風掀去,轎內女客全身赤體,隻見她蜷曲蹲在轎內,竟然沒有受傷。她自述,爆炸時黑霧濃煙,好像有誰故意將她的內衣、內褲、外衫、外裙皆脫去。

長班(官僚的侍從)在爆炸時,棕帽、衫褲、鞋襪一霎那間飛得無影無蹤。

屯院內有個文書(明朝稱書手)手執鍬钁站在倒塌的瓦礫上,大喊:“喂,下麵有人嗎?”忽聽下麵有人細聲:“快救救我!”眾人喊:“你在哪裏?”答道:“在這兒。”眾人又問:“你是誰?”答道:“小二姐。”等到將她挖出來一看,哎呀!她竟然赤身裸體,一絲不掛,連裹腳的長布條也沒有,驚得大家目瞪口呆。此時,文書慌忙脫下自己的長衫,將小二姐裹起來,讓她騎一條驢回娘家養傷。

人們的衣服到哪裏去了呢?震後有人發現,有許多衣服被刮到西山,掛在樹上;而落在昌平州教場的衣服成堆。戶部派長班去昌平查驗,長班回來報告,果然衣服、器皿、首飾、金銀、鞋襪俱有。戶部(管民政的機構)張鳳奎將此事寫入奏折向皇帝彙報。

災變後,原本就處在風雨飄搖中的明王朝舉國上下一片慌亂,人心惶惶,朝野震動,怨聲沸騰。有些人認為,這是由於奸臣賊子、閉黨宦官橫行霸道、倒行逆施、貪汙受賄、腐敗成風所招致的“天譴”,“蒼天有眼懲治朱家王朝”;有些人認為,這是由於“上天示儆(警告)天之子”,上書要求皇上“反躬修省”,“萬歲爺”萬般無奈,下了一道“罪已詔”,將自己罵一通,並表示要親自赴太廟恭敬地行慰問神的三牲大禮。他指示所有的“中外臣工”都要穿樸素的服裝,務必竭力虔誠地“洗心辦事”,“痛加反省”,以便期望王朝“長治久安,萬事消洱”。當然這一套理論和行動,純屬自欺欺人,無稽之談。

對於這次巨大災變,明末清初的誌、史書中多認為,起因是“王恭廠災”,意為皇家部隊的火藥庫引起的;也有認為是地震引起的,究竟是不是呢?

王恭廠明中葉一度製造過火藥。古代製造火藥係為兵卒釋放作為聯絡信號,部隊戰鬥實力全靠大刀、長矛等“十八般”武器,並非靠炸彈。王恭廠名不符實,隻是幾個老北京的“四合院”,駐有士兵,其規模都比不上現代中國鄉、鎮辦的鞭炮廠大。即使是四合院內火藥成堆,但中國古時的黑色炸藥威力很小,就算全部點著,也不過將四合院以及周圍的房屋燒光,焚為平地而已,決不會死傷數千數萬人。特別是當時的司禮大監若愚明確記敘,“王恭廠”是負責管營建的皇家部隊後勤部。有錢、糧草、馬匹是真的,也不排除有儲備火藥的庫房,所以將都城災變一起推給王恭廠爆炸是錯誤的。當然,王恭廠也在爆炸範圍內,居住附近的百姓說王恭廠有鐵砂紛紛飛散,但這是在“蘑菇”雲、“靈芝”雲落地之後,衝擊波摧毀了小火藥儲蓄室必然的結果,絕非王恭廠失火引起的災變。史、誌各書如實記載這次災變“不焚寸木”,“焚燎之跡全無”,也完全證明王恭廠是災變的受害者,根本不是災變的罪魁禍首。

罪魁禍首是誰呢?是地震嗎?如今國家地震局、地震出版社皆可用史料、數據證明,當時沒有發生地震。

又有人認為,這個300多年前發生之事的謎底與不明飛行物有關。而比較接近謎底的論證,要數3位美國科學家提出的,是一個由反物質組成的隕石,意外地闖入太陽係,才導致了這場災難。

那麼什麼是反物質呢?世界由物質組成,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皆帶電荷,電子帶負電,質子帶正電。但是,有沒有帶正電的電子,帶負電的質子呢?應該有。這樣就構成了反質子、反分子和反物質。

現代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反物質,也計算出“半克”的“反鐵”與半克正鐵相結合產生的爆炸威力,比1945年在日本廣島爆炸的原子彈還要大數倍。不過,仍有許多科學家持反對意見。由此可見,當年北京大爆炸還沒有定論。歐洲版圖幾何圖形之謎

在幾十個世紀以前,人類尚處於石器時代,曾經有人在地麵上設置了幾何圖案一般的網絡。石器時代的許多部落沿著直線建立起聖地。這些直線延伸長達數千米,它們縱橫交錯,共同組成了這個網絡。

1921年6月,英國攝影家阿爾弗雷德·瓦特金斯試圖在地圖上找出一條正好經過一些巨型石碑建築物的最短路線,他想在這些地方拍些照片。在地圖上,他用紅筆圈出他找到的地點,突然,他驚呆了:他所標出的地點都位於一條直線上。走這條路,他幾乎可以如閑庭信步一般信馬由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