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恒星距離的測定,天文學家還有其他的途徑。現在,間接的測定方法比直接的測定方法更為普遍。間接方法包括利用恒星的物理性質來判斷它的實際的發光強度(光度)。例如,恒星的光譜,就可以作為測定恒星單位麵積亮度的良好工具。某種光線的相對強度,能夠指示恒星大氣的壓力,使天文學家據此判斷是大的亮星還是小的暗星,或者是某種特殊類型的變星,而變星的光變周期,又可以量度恒星的實際光度。另一方麵,當我們知道了恒星的本身亮度和目視亮度之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它在天空中顯示的光照情況,簡捷地估計出這顆恒星應該距離我們多遠。
前麵已經提出,最亮的恒星往往是最近的恒星,而那些最暗弱的恒星則是最遠的恒星,但有許多例外情況。嚴格來說,這條規律對肉眼更為適宜。在所有恒星中最近的南門二是顆1等星,距離我們4光年稍多一點。另一顆一等星是南河三,距離我們略大於10光年。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也是比較接近我們的1顆恒星,它的光線通過空間的路程多於8光年。反之,第二顆最近的、通常叫做巴那德的星卻很暗弱,隻比1顆10等星少許亮一點,距離我們6光年。
老人星是僅決於天狼星的1顆最亮的恒星,它的光線到達我們這裏大約需要100年。大角星是北半球最亮的恒星,距離我們36光年。角宿一與我們的距離是2m光年,明亮的參宿七,它的記錄為900光年。
平均來說,在靠近我們的恒星當中,亮星所占的比率大於暗星,這是事實,然而這並不是一條適用於全部恒星的規律,因為1顆恒星之所以比另1顆恒星亮些,也許是由於這顆亮星離我們比較近些,但不是任何特別暗弱的恒星都是離我們最遠的。亮度的大小標誌著恒星的遠近,但並不能反映出恒星的實際發光量。有大量的事實可以說明這種情況,有些恒星看上去不如我們的太陽亮,然而它們在宇宙空間所發出的光量,比太陽還大10萬倍。這是因為太陽離我們近,而那些恒星離我們遠的緣故。一般而言,隻有那些相對來說較近的恒星,才能在我們的望遠鏡裏看到。
對於恒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在我們知道恒星與我們的距離以前是完全不清楚的。它們之間,有些似乎靠得很近,甚至聚集在一起,幾乎處在我們的同一視線之內,而實際上它們彼此卻離得很遠,要比它們和我們之間的距離遠好多倍。我們觀測到許多星群,並不是由於視覺的錯誤,我們仍有理由設想,那些組成星群的恒星之間有著某種緊密的聯係,並且它們之間的距離較之與其他恒星之間的距離為近。這一設想已被光譜分析和望遠鏡觀察所證實:根據光譜研究,這些星團內的恒星,大致處於同一發展階段,它們似乎有共同的起源,彼此也比較接近。例如通過望遠鏡對昴星團的研究表明:這個星團是移動的,它的全部恒星在空間的運動方向相同,它們似乎有共同的目的地。大熊座內的七顆主要恒星中,有五顆包括在一個移動星團內,隻有鬥形中央的第一顆星和鬥柄上的最後一顆星不是這個星團的成員。雖然太陽不是這個星團的成員,但是由於這個移動星團不斷地接近太陽,以至使太陽也位於這個巨大的移動星團的範圍以內。天狼星、北冕座星和禦夫座星(五車三)都是大熊星團的組成成員。畢星團和昴星團一樣,也是移動星團。畢星團的運動是頗不尋常的,它的全部恒星的運動都向天空中的一點彙聚,很像一個透鏡。它們又像許多平行的鐵路線向車站集中一樣,會集在地平圈上的同一升出點。離我們較近的獵戶座紅星參宿四,也有類似的情況,它與另一顆恒星彼此平行地運動著,最後也會聚到相同的一點。包括許多亮星的天蠍座和半人馬座屬於同一個移動星團。美麗的後發星團是一個肉眼可見的星群。巨蟹座的蜂巢星團也是一個暗弱的肉眼星團。禦夫座
冬季的夜空,從雙子座沿銀河向西望去,有一個由5顆亮星組成的五邊形。這個五邊形最南麵的那顆星是金牛座的β星,而北麵的4顆星以及周圍的部分星空就是禦夫座。禦夫座中最亮的α星叫五車二。
禦夫座的一半浸在銀河之中,它的東南是雙子座,西北是英仙座,南麵是金牛座,北麵是鹿豹座。我們可以利用禦夫座來尋找北極星,方法是θ星和β星的連線,向北延伸約3倍,便可碰到北極星。
每年1月15日晚上8時禦夫座上中天。禦夫座中幾顆亮星組成一個五邊形,像個風箏一樣飄浮在銀河中。禦夫座的範圍為,赤經:4時35分~7時27分,赤緯:+28°~+56°,麵積為657平方度,其中0等星1顆,2等星1顆,3等星4顆,4等星4顆,亮於6等的恒星共102顆,不過組成禦夫座五邊形的5顆亮星中,有1顆屬於金牛座(金牛座β星)。在我國傳統星官體係中,禦夫座相當於五車、柱、天潢等星官。禦夫座最亮的α星,西方叫作卡佩拉(Capella),是牝山羊的意思,我國叫它為五車二。它的亮度為008等,是全天空第七亮星,距離為43光年,是C5型的巨星。對它的光譜分析發現,它是顆分光雙星,有一個GOⅢ型的伴星,軌道周期約104天。兩子星亮度相近,絕對星等為012等和0,37等。主星的半徑為太陽半徑的14倍,伴星為89倍。五車二還是X射線雙星。禦夫座中名五車三,西名“門卡裏南”(Menkalinan),意思是馬車夫的肩膀。它是一個A2型的亞巨星,距離約80光年,絕對星等為06等,相當於太陽光度的45倍。也有人測定它的絕對星等為03等,光度為太陽光度的110倍,距離約55光年。它的視星等為190等,實際上它是顆大陵型食變星(食雙星),亮度變化於189~198等之間,光變周期為3天9時2分276秒。禦夫座的4顆3等星分別是ε(299等,FOIa)、θ(262等,AOp)、ι(269等,K3Ⅲ)和(317等,B3V),中名分別叫柱一、五車四五車一和柱三。
關於禦夫座,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種傳說:天神宙斯的父親克洛諾斯,殘忍地把自己的兒女一個個都吃掉了。當宙斯出生的時候,他母親瑞亞設法把石頭給克洛諾斯,而偷偷地將宙斯生養在克裏特島上,用母山羊阿馬爾菲亞的奶水將宙斯喂養大。後來,宙斯推翻他父親的統治而成為眾神之王的時候,他為了報答母山羊哺乳之恩,將它升上天空,成為禦夫座中牧人肩上的母山羊,它還帶著兩隻小羊羔。宙斯和神後赫拉有個兒子叫赫斐斯塔司,他是個瘸子。他的兒子厄裏克托尼·俄斯也是十位腿腳有病、行走不便的殘疾人。厄裏克托尼俄斯為了彌補自己的缺陷,發明了四套馬的馬車,並能駕駛自如。宙斯褒獎他,便將他升到天上成為禦夫座,並將母山羊和兩隻小羊羔托他保護。禦夫座中的有趣天體
禦夫座中有許多有趣的天體:禦夫座ε(柱一)是一大陵型食雙星(食變星),亮度變化於292~383等之間,其光變周期長達9892天(271年)是已知食雙星中周期最長的。交食開始後192天內亮度降到極小,亮度極小這個食相持續大約1年(330天)之久,然後又在192天內亮度恢複原狀。下一次亮度極小為公元2010年秋季。上一次亮度陂小為1982年。柱一的主星是-FO型超巨星,距離6500光年,其半徑為365個太陽半徑,光度為太陽光度的20萬倍,絕對星等為-85等。在1982~1984年的交食期間,曾對它作過空間和地麵的紫外和紅外觀測,推測其伴星是1顆溫度為1萬開以上的熱星,其周圍有一個鑲嵌在氣殼內的塵埃環,環的半徑為10個天文單位。順便指出,有的書上認為,柱一的絕對星等為-71等,光度為太陽光度的6萬倍,半徑為180個太陽半徑,距離取值3300光年。
柱一附近的禦夫座ζ星(中名柱二),也是一個大陵型食雙星,距離為530光年。主星為一K4型超巨星,具有延伸大氣,伴星是小得多的B型星,光變周期為972天,光變在370~397等之間。下一次亮度極小日期為公元2003年11月25日。主星的絕對星等為-23等,半徑和光度各為太陽的53倍和655倍。著名的雙星觀測專家伯納姆測定它的絕對星等為-44等,半徑為300個太陽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