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奇異物種探險4(1 / 3)

第三章奇異物種探險4

沙漠中的雕像

有誰聽說過雕像自己移動的怪事嗎?這裏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前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前,前蘇聯考古學家米哈伊爾·格科革裏維奇·布加金和他的3名同伴在前往一座古城遺址的考察途中遇到沙漠迷了路。

偶然發現沙漠中有兩座奇怪的雕像,兩座雕像一男一女,男的比女的略高一些,而且身材不勻稱,軀幹和胳膊都很長,兩腿卻又細又短。男雕像的臉是用粗線條雕刻出來的——幾乎不能分辨出鼻子和耳朵,他寬闊的嘴巴隻是個窟窿。

一對輪廓分明的眼睛顯得極不自然,隻有菱形的瞳仁虹膜的青筋,直挺挺的梳妝眉毛十分醒目。米哈伊爾·格科革裏維奇好像受到了某種神奇外力的驅使,竟伸開雙臂,向雕像緩緩地走過去。當他的胸口撞到雕像的腳時,他感到大腿好像被什麼東西灼了一下。他將一隻手伸進口袋,不禁“呀”了一聲,他的黃銅煙盒變得滾燙,好像被火烤過一般。

於是,米哈伊爾·格科革裏維奇幹了一件考古學家最忌諱的事,他從女雕像的腳上敲掉了幾塊碎石作為標本,打算帶回去研究,以確定這雕像的取材。同時,米哈伊爾·格科革裏維奇又用相機拍下了他們的形象。

幾天以後,一架飛機發現了他們,把他們帶回了彼得格勒。後來,衛國戰爭爆發,米哈伊爾便上了前線。戰爭結束後,米哈伊爾·格科革裏維奇念念不忘沙漠中那兩座奇怪的雕像,於是又帶隊踏上征途,去尋找5年前被他發現的雕像。

重返沙漠尋雕像

當他們到達目的地後,眼前的情景使米哈伊爾·洛科革裏維奇驚呆了。他所看到的這兩座雕像已經變了原來的姿勢:女雕像兩膝微屈,一隻手伸向曾被米哈伊爾·格科革裏維奇敲掉了幾塊碎石的腳的方向。

男雕像則向前跨了一步,朝女雕像側過半邊身子右手拿著武器伸向前方,仿佛在保護著她,這與5年前的照片不一樣。

這使米哈伊爾·格科革裏維奇想起了同伴第一次見到這雕像所說的話:“我無論如何也不能擺脫這樣的印象——它們是活的。”

眼前的變化使米哈伊爾·格科革裏維奇也懷疑這兩座雕像是有生命的生物了。他浮想聯翩,當下作了這樣的假設:它們根本不是什麼雕像,而是來自其他星球的生物。

雕像的秘密

由於生物的新陳代謝和生命的延續時間不固定,它們因物種而不同,相差幅度極大,就像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空間概念和自己的生命期限一樣。我們知道大象能生存幾十年,而某些昆蟲隻能存活幾個小時。

但是,如果我們對大象和昆蟲一生的動作分別進行統計,就會發現它們的動作次數幾乎是相等的。對於動作迅速的螞蟻來說,蝸牛等一類軟體動物簡直如同化石般。正如這兩座雕像和人的動作相比。它們有自己的時間,地球上的100年,也許隻是它們的一瞬間。它們的不動可能僅僅是一種假相,隻不過動得極緩慢罷了。

不過,這僅僅是他的個人假想,這兩座雕像真是外來客嗎?至今我們仍無法作出回答,隻有等待後來人進一步探索了。

閱讀點擊

肯亞中部火山,位於赤道之南。是非洲第二高峰,僅次於南方320千米的吉力馬紮羅山。東非大裂穀最大的死火山,位於肯尼亞中部。最高峰海拔5,199米,是僅次於乞力馬紮羅山的非洲第二高峰。她穿越赤道線,平時煙霧繚繞,峰頂若隱若現,而在晴朗的日子裏幾英裏以外都可以看到屹立在遠處的雪峰。蛇島是怎麼形成的

我國的蛇島

許多海島由於氣候溫和濕潤,適合蛇類棲息。海島中蛇類數量最多的,當首推我國的蛇島。

蛇島位於渤海東部,距旅順老鐵山隻有20多千米,屬大連市管轄。它長約1500米,寬700米,麵積0.8平方千米,海拔215米,島上植物繁茂,灌木雜草叢生。就是這麼一個小島,上麵竟盤踞著14000條凶猛的毒蛇——黑眉蝮蛇。

黑眉蝮蛇善於利用各種保護色進行偽裝。它們掛在樹上就像幹枯的樹枝,趴在岩石上恰如岩石的裂紋,蜷伏在草叢中活像一堆畜糞。這樣的偽裝很能迷惑過往的候鳥。

這些鳥兒一旦收攏翅膀降落在樹枝上、岩石上或草叢中,轉眼間就被蝮蛇咬住,成為它的美餐。據說在20世紀30年代,島上的黑眉蝮蛇有50000條之多!由於種種原因,蝮蛇的數量急劇下降。現在,已經采取了保護措施,經國務院批準,1980年成立了遼寧省蛇島老鐵山自然保護區。

蛇島的形成

蛇島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經過長期的自然變化而形成的。從蛇島的岩層、岩相分析大約在10億年以前。蛇島和遼東半島連在一起,在距今一億年前的中生代燕山運動以及後來距今1000萬至2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產生了遼河斷裂,渤海下陷。蛇島在這個階段由被擠壓的巨石在渤海中形成。當時蛇島很小,隻是現在的幾分之一,在以後若幹年地殼不斷上升後才形成今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