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怪獸探索5

艾騰海參

艾騰海參發現於泰國某海灣泥濘的紅樹林中。它不僅是個新物種,而且是一個全新的食蟲海參家族的頭目。

其它大多數海參以藻類或腹足類動物的卵為食。腹足類動物是指一種包括軟體動物在內的動物。艾騰海參成年後表麵光滑,呈黑色,命名於泰國哇揚戲的木偶明星艾騰。

侏儒海馬

侏儒海馬是國家地理2009年十大新物種之一,是科學家在紅海和印度尼西亞的珊瑚礁中發現的,共5種新海馬物種。所有這些被打上侏儒標簽的海馬身長均不足0.025米,是世界上已知體型最小脊椎動物之一。

根據媒體報道,科學家在紅海和印度尼西亞的珊瑚礁中發現了5種新海馬物種,所有這些被打上侏儒標簽的海馬身長均不足0.00025米,是已知體型最小脊椎動物之一;其中一隻被命名為“瓦裏島侏儒海馬”。這些生活隱秘的海馬之所以能夠被發現,還要感謝水下攝影師和潛水員敏銳的眼睛。

據悉,這些侏儒海馬是5年來發現的第一批新海馬物種,其中的“瓦裏島海馬”以印尼蘇拉威西中部一座島嶼的名字命名。除了這座島嶼,人們尚未在其他任何地方發現瓦裏島海馬的蹤影。

彩虹水母

彩虹水母是國家地理2009年十大新物種之一,個頭較大,身長達到0.13米,會發光,是在澳大利亞沿岸發現的。

這種發光的新水母物種是在澳大利亞沿岸發現的。在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水母並不蟄人。水母專家利薩·格什溫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沿岸一個防波堤附近發現了這種水母,並利用便於拍攝海洋動物的小型水族箱將其捕獲。

這種水母並不像其它發光生物一樣本身能夠發光,所發出的彩虹色光來自於纖毛對光線的反射。纖毛是一種類似頭發的微小凸出物。

雖然彩虹水母已經是格什溫在澳大利亞發現的第一百五十九種水母,但她仍然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彩虹水母個頭較大,身長達至0.003米。格什溫表示,新發現的水母是櫛水母家族成員,我們對這個怪異的家族知之甚少。

閱讀點擊

●新種巨蛤:新種巨蛤是幾十年來第一次發現的巨大的蛤種生物,而且發現的時間也恰到好處:化石跡象表明,它體內的紅海巨蛤的基因曾占它們的基因總數的80%,現在這個數字僅為1%。發現魚類新物種

黑色魔鬼魚

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可持續生態係統和最大的生物圈,同時也是人類研究最少的領域。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科學家們正在海底山脈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

在海麵下1000米,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黑色魔鬼魚,又稱琵琶魚。也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裏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0.45米,最長可達2米。體色從褐綠色至灰黑色各不相同,體表還具有雜色斑點。琵琶魚身體扁平,頭很大,背鰭和胸鰭發達,還有一條馬鞭一樣的長尾。

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麵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琵琶魚是底棲性的魚類,喜歡砂礫的底質。琵琶魚以各種小型魚類或幼魚為食。

褐色粘魚

2006年科學家發現一種褐色粘魚,這種魚體長0.41米,是英國研究探索小組在南極洲和非洲、印度洋交界的克羅澤特群島發現的,這是一種生活在海底4500米的魚類。

這種深海魚全身濕潤,肉質像果凍一樣,或許由於它們在海底身體承受巨大壓力從而導致行動十分遲緩。

基因改良魚

這是第一種成為寵物觀賞魚的基因改良魚類,斑馬魚的基因信息與發光水母DNA相結合,起初這種基因改良魚的培育是達到水質汙染的預警作用,之後由於這種雜交斑馬魚身體發出特殊的光逐漸成為觀賞魚市場的新寵。

2003年12月,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科技公司將這種基因改良魚引入美國市場。

藍道氏鈍塘鱧

藍道氏鈍塘鱧顏色亮麗,是海底的漂亮寶貝,和槍蝦在海底共生,槍蝦挖洞築房子,鈍塘鱧負責守護,是海底大千世界的絕配。槍蝦挖洞讓鈍塘鱧居住,大魚攻擊時,有類似防空洞的掩護作用。鈍塘鱧眼明動作快,槍蝦視力不好動作慢,有機伶的鈍塘鱧守護,槍蝦就可有恃無恐的覓食。

亞諾鈍鯊和藍道氏鈍塘鱧屬同類,分布在日本及印度海域,1996年在墾丁山海裏海域曾發現,兩年前才被拍下照片,因人為幹擾少,目前已有近10尾。

路易斯安那蝙蝠魚

路易斯安那蝙蝠魚,像煎餅一樣的魚。看到它,你可不要以為這是一張煎餅。這種外觀酷似多寶魚即比目魚的物種,其實是副棘茄魚屬中的新成員。

2010年,路易斯安那州大學的魚類學家在墨西哥灣發現這種魚。比起遊泳它更喜歡用長得像手臂的魚鰭在海底跳躍,能在1500米的亞熱帶深海處活動,安靜時則把自己埋進沙裏。這種魚在西大西洋、北加州、墨西哥灣北部直至南美洲北部均有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