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物體發熱時均會產生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光線,稱為紅外線。在通常情況下,一切發熱的物體都會輻射出紅外線,人體也不例外。這樣,從理論上說,即使無法看到物體本身,隻要能觀察到它發出的紅有了紅外遙感測溫儀,列車運仃的安全性就更高了
外線,也可準確地判斷它的位置並測定它的大小形狀等特征。由於熱釋電晶體對熱量敏感,因此正可擔當此任務。現在被大量裝備在軍事武器上的紅外夜視儀就是利用熱釋電晶體做成的熱釋電元件和其他電子、機械等元件製作而成的。它的神通可大了。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埋伏在叢林中的敵人、遠處的汽車、坦克等,以前是很難被發現的。現在有了紅外夜視儀,情況就不同了。因為人體、各種動物以及發動機等都是熱源,都會輻射出紅外線,這時坐在夜視儀前,通過屏幕就可以清楚地觀測到遠處的物體,甚至可以分辨人、動物及汽車、坦克的形狀。如果給戰士們配置上這種黑夜“千裏眼”,並裝備上激光測距儀,黑夜裏他們也能百發百中,彈無虛發。如果在導彈的前頭裝上一個用熱釋電晶體製成的紅外線製導裝置,導彈就會向著產生紅外線的飛機發動機等目標緊追不舍,直至命中。
這種設備稍加改進,還可在醫療中幫助醫生診斷疾病。經過改造的儀器叫做“紅外熱像儀”,因為人體發炎的部位會比正常部位輻射出更多的紅外線,利用紅外熱像儀可以幫助醫生確定病灶的位置及形狀。
軍用夜視儀紅外線也是醫生的好助手液晶材料越來越時髦
液晶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遇見,小到電子手表,大到幾十平方米的液晶屏幕,還有液晶顯示的電腦、電視、攝像機等等。這些物品中的液晶屏幕能顯示出字符和色彩逼真的圖像,說明液晶有著非凡的本領。
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萊茨尼爾在加熱一種叫安息香酸酯的化學藥品時,發現它有兩個熔點,把它加熱到145攝氏度的時候便熔化成液體,隻不過是渾濁的,不像其他純淨物質熔化的時候是透明的;但是,如果繼續把它加熱到178攝氏度,它就會變成清澈透明的液體。在145到178攝氏度之間,它就處於一種中間狀態。這種處於“中間地帶”的液態晶體,簡稱為液晶。嚴格地說,液晶既不是晶體也不是液體,卻兼有兩者的特性。液晶被發現後一直默默無聞,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一下子引起人們的重視,因為科學家發現,它是製造顯示元件的絕好材料。
液晶用於顯示主要靠它的獨特本領。液可折疊液晶電子書
晶分子之間的作用力非常小,容易受機械力、電磁場、溫度和化學環境等影響,所需要的驅動電壓很低,所以功耗極低,而且可靠性高;液晶顯示能在明亮環境下工作,不怕日光或其他強光的幹擾,而且,外界光線越強,顯示的字符圖像越清晰;液晶顯示可用於高信息量器件,如計算機終端、通信及攝像監視器等,而且液晶顯示器件的尺寸可大可小,能做到輕、薄和便攜,使用十分方便;尤其是液晶顯示無閃爍,也沒有對人體有害的軟X射線,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目前,我們已知道七千多種有機化合物具有液晶的特征。這些液晶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它們在光學特性上有一定的差別。液晶的觸角已經滲透到現代科學的各個領域,其應用範圍也不斷擴大。例如,有的液晶顏色能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從藍紫色到綠色再到黃色等,這樣可以作為指示劑指示出化學實驗中的溫度變化情況;有的液晶同某些有毒氣體接觸也會變色,這種液晶片掛在容易泄漏毒氣的地方可以起監測作用。
成員眾多的液晶家族中有一個“巨人”,它就是液晶高分子。20世紀50年代,有人研究發現含有多個氨基酸的多肽具有液晶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