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探索

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人類對月球總是懷著無窮的好奇心,充滿了極強的探索欲。在沒發明望遠鏡之前,人類隻能用肉眼觀察月球,產生了很多幻想。中國古人有嫦娥奔月的美麗神話,而古希臘人則認為月球裏有一位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古往今來,人類總是想揭開月球神秘的麵紗,為此也一直付出著艱辛的努力。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衛星,距地球約38.44萬公裏。月球的質量約等於地球質量的1/81,體積隻相當於地球體積的1/49。同一個物體在月球所受的引力隻有地球上的1/6。

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最早用望遠鐿觀察月球,他發現月球上有群山,有密如麻點般的坑洞——環形山。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逐漸對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

1958年8月18日,美國發射的月球深測器由於第一級必箭升空時爆炸,半途夭折,隨後又發射的先鋒號探測器,也未成功。1959年—1976年是月球空間探測的第一次高潮,在這期間,發展了月球硬著陸、軟著陸和繞月飛行技術,並於1969年最終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夙願。

1958年—1976年,前蘇聯共發射了24個月球號探測器,其中有18個完成了探測月球的任務。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了重361.3公斤的月球1號探測器,首次成功脫離地球引力。月球2號探測器於1959年9月12日發射升空,兩天後飛抵月球,在月球表麵的澄海硬著陸,成為到達月球的第一位地球使者,但其科學儀器艙內的無線電通信裝置在撞擊月球後停止了工作。前蘇聯的月球3號探測器於1959年10月4日飛往月球,3天後環繞到月球背麵,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麵的照片。

1966年1月31日發射的月球9號探測器成為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軟著陸的探測器,它飛行79小時之後在月球的風暴洋附近著陸,用攝像機拍攝了月球表麵的照片。1970年9月12日發射的月球16號,9月20日在月麵的豐富海軟著陸,並第一次使用鑽頭采集了120克月岩樣品帶回地球。1970年11月10日發射的月球17號載著世界上第一輛自動月球車上天。月球車1號裝有電視攝像機和核能源裝置。在月麵雨海著陸後進行了10個半月的科學考察,它行程10 540米,考察了8 000平方米月麵地域,拍攝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萬多張月麵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盡才停止工作。

1973年1月8日發射的月球21號,把月球車2號送上月麵,取得了更多成果。最後一個探測器——月球24號探測器於1976年8月9日發射,8月18日在月麵危海軟著陸,鑽采並帶回170克月岩樣品。

土星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美國這期間先後發射了9個“徘徊者號”和7個“勘測者號”月球探測器。最初的5個徘徊者探測器均無建樹。徘徊者6號於1964年1月30日發射,成功地在月麵靜海地區著陸,但由於電視攝像機出現故障,沒有能夠拍回照片。1964年7月28日徘徊者7號發射成功,在月麵雲海著陸後拍攝到4 308張月麵特寫照片。1965年2月17日、3月24日發射的徘徊者8號、9號,都在月球上著陸成功,並分別拍回7 137張和5 814張月麵近景照片。

1966年5月30日,美國發射了新型探測器——勘測者1號,經過64小時飛行後在月麵風暴洋軟著陸,向地麵發回11 150張月麵照片。到1968年1月1日發射的7個勘測者探測器中,有2個失敗,5個成功。在此之後,美國發射了5個月球軌道環行器,為阿波羅載人登月選擇著陸地點提供探測數據。

為了爭奪太空科技的領導地垃,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1961年5月25日在議會演講中說:“美國要在60年代末以前,讓人登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從此,美國耗資250億美元的“阿波羅”(Apollo)登月計劃正式開啟。“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太陽神的名字,它與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是雙胞胎。以“阿波羅”作為登月計劃的名稱,意思是讓太陽神飛到月球女神處相逢。“阿波羅”計劃的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並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