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懷孕第一月1(3 / 3)

不斷重複細胞分裂動作的受精卵,於懷孕1個月左右時著床於子宮內膜,不久之後,從著床的胚胞體表麵生成纖毛組織,形成胎盤。

胎內的受精卵繼續分化,婦女在這個時期幾乎感覺不到懷孕。敏感的人可能會感覺身體疲勞、發熱,好像快要感冒的樣子。胎教方法

胎教的意義

胎教是一個科學的新概念,它是隨著科學文化、優生優育的發展而產生的。簡單地講,胎教就是指孕婦對胎兒心理上的良好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從受精卵著床到一朝分娩為止。在10月懷胎的整個過程中,孕婦的言行舉止、喜怒哀樂等各種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客觀環境中的一切聲、色、形、味等,通過感官直接或間接影響母體的各種客觀事物均能影響胎兒,以至於影響胎兒終生的性格和智力,而這種影響在某種意義上是後天的教育所無法彌補的。

胎教從懷孕早期就開始。進行有效控製孕婦體內外的各種條件,有意識地給予胎兒良好的刺激,防止不良因素對胎兒的影響,使嬰兒具有更好的先天素質,為出生後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妊娠早期胎教方法

聽音樂

音樂是胎教的良好選擇,必須根據懷孕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音樂曲目。妊娠早期,孕婦情緒容易波動,還可能產生不利於胎兒生長發育的憂鬱和焦慮,因此,這個時期孕婦適宜於聽輕鬆愉快、詼諧有趣、優美動聽的音樂,使孕婦不安的心情得以緩解,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孕婦最好不要聽那些過分激烈的現代音樂。因為這類音樂音量較大,節奏緊張激烈,聲音刺耳嘈雜,可使胎兒躁動不安,易引起神經係統及消化係統的不良反應,還可促進母體分泌一些有害的物質,危及孕婦和胎兒。

睡眠

妊娠是非常辛苦的,孕婦易疲倦,總想睡,那就不妨多休息一會兒,但不能整天躺著不動,應該勞逸結合,適度運動,才能促進胎兒發育。

其他

除了采取聽音樂、合理睡眠等形式外,還可采取一些其他形式,如參加畫展、花展,欣賞閱讀優美雋永的文章,以及學習一些能陶冶性情的知識或技能。飲食保健

懷孕第一月的保健措施

母體保健

早期防治孕婦疾病,確保胎兒安全,通過詳細病史和體格檢查及早地查出對孕婦、胎兒、新生兒有高度危險的病理因素,有效地指導防治。

胎內保健

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及健康進行預測和監護,了解胎位是否正常,實現安全分娩。如發現胎兒具有遺傳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應提前決定是否終止妊娠,達到優生的目的。

孕期飲食指導

基本的營養物質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在營養學裏歸納為: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六大類。

蛋白質

食物蛋白質中的各種必需氨基酸的互相比例越接近人體蛋白質的組成成分,越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合成人體的蛋白質,其營養價值就越高。動物性蛋白質在各種必需氨基酸組成的相互比例上接近人體蛋白質,又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因此是優質蛋白質,如:奶類、蛋類、肉類,孕晚期,母體子宮、乳房和胎盤增大,蛋白質約需貯留375克,是貯留最多的時期。胎兒體重由28周的1000克增至40周的3000克左右,其蛋白質貯留也是最多的時期。為此,孕晚期蛋白質供給量在原有基礎上每日增加25克。

脂質

脂質包括脂肪和類脂。

脂肪主要給人體以熱能,類脂由多種組織細胞組成,其中磷脂是嬰兒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

脂肪是人類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如吸收脂肪過少,會造成熱能的攝入不足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對胚胎、嬰兒發育及母體健康都有危害,而且還會因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造成維生素A、D、E、K的缺乏。

脂肪主要來源於植物油和動物油。植物油除菜籽油、茶油外,必需脂肪酸的含量都比動物油含量高。如:葵花油、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均是營養價值較高的油類,既能為孕產婦提供熱能,又能滿足母體和胎兒對脂肪酸的需要。

碳水化合物(糖類)

碳水化合物也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按其結構可分為單糖、雙糖和多糖三大類。

食物中的單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糖有蔗糖、乳糖、麥芽糖;多糖則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組成,主要是澱粉,另一種是粗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和果膠類,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較多。

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對澱粉類的食物以吃飽為準,不宜過少,也不宜過多。按熱能計算,以占總熱能的60%為宜。

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這是人體組織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保證,因此,人體每天必需攝入定量的水。孕婦對水的需要量多於一般婦女。

無機鹽

無機鹽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主要的無機鹽有鈣、磷、鐵、鋅、鈉等。

鈣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材料,妊娠後鈣的需要量增加,胎兒所需的鈣從母體取得,即使母體缺鈣時,胎兒仍然要從母體吸收定量的鈣,母體缺鈣若沒能得到補充,嚴重時母體骨骼和牙齒就會脫落,造成難產。胎兒缺鈣導致胎兒骨骼發育不良,引起先天性佝僂病。因此,孕婦必須在懷孕時就開始注意供給充分的鈣,以防止嬰兒軟骨病。

動物性食物中的鈣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奶類中的鈣含量大,吸收率也高。

鈣的供給量:成年人每日600毫克,孕婦每日1500毫克,乳婦每日2000毫克。

鐵主要與血液有關係,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因此缺鐵可直接引起血紅蛋白不足,從而造成缺鐵性貧血症。缺鐵性貧血可以影響細胞免疫和機體係統功能,降低機體的抵抗力,使感染率增高。

鐵的供給量:成人每日12~15毫克,孕婦、乳母每日18毫克。

鐵需要通過飲食來適當地補充,有一半以上的孕婦腹中的胎兒需要的鐵是通過這個途徑得到的。

鋅是人體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被稱為“生命之素”。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鋅對生殖腺功能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攝取足量的鋅,分娩時就會很順利,嬰兒也非常健康;若孕婦嚴重缺鋅,可降低子宮肌的收縮能力,增加產婦的痛苦和出血量,增加分娩時婦產科疾病的並發症和分娩時母嬰的危險性。孕婦缺鋅還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體重減輕,甚至導致畸形。所以,孕婦在日常飲食中,應增加含鋅元素多的食物,如各種肉類、動物內髒、魚類、海產品、豆類、核桃、栗子、芝麻、花生等。特別是動物內髒及海產品中含量豐富;植物中也含有鋅,但因纖維素、植物酸的存在而不易被人體吸收。

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特別是水分代謝有著密切的關係。孕、產婦的食物,調味要淡,最好少吃或不吃鹹菜、鹹魚等鹽分多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