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娃子的出路(1 / 1)

山,高,水,清,這是古池村給人的一個整體上的感覺。村子四麵都是高山,從高空俯視就好像是一個大水池,“水池”的東麵僅有的一條羊腸小道就是全村人與外界聯係的唯一通道。

村裏隻有那十來戶人,這些人都是一個姓:姓陸。他們在清朝時代就已經搬來此地,據看守宗祠的十七公說,他太祖的太祖在清朝那時就來這裏落戶了。據傳,當年老祖來此落戶是因為這裏風水好,曾經有一風水大師點此地名為“龍穴”,意思是滋養真龍天子的巢穴,如果有人甘願在穴邊為天子守護,一旦真龍得道,守護之人也將出三代丞相,世代公卿,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這隻是一傳說,代代相傳,到底是不是真的,沒有人知道,至少現在村裏麵沒有出過什麼像樣點的人物,更別說是什麼丞相,什麼公卿了,到了現在隻能充當村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已經沒有人相信了。

古池村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人們沒有什麼經濟收入,日子過得很是清苦。村裏唯一的經濟收入就是讓自家的孩子出去打工。窮人家的孩子當家早,村裏的孩子無論男女,剛剛成年就要出外打工幫補家用。不出去也不行,古池村方圓幾十裏沒有其他人居住,把孩子收在家裏,別說男子取不到老婆,女子也別想嫁得出去,因為沒有人知道這裏還有人。

世界上沒有誰甘願落後、甘願受窮,古池的村民也不甘願。出去打工的孩子回來都說,外邊有文化,有學曆的很吃香,人家大熱的天打帶,穿著筆挺的西裝,坐在辦公室裏,開著空調,每天用筆寫寫,接幾個電話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自己沒文化的每天做到汗流浹背隻有一千多點。孩子們的話影響很大,逐漸在村民的腦海裏形成了一種意識:要想孩子出人頭地,就要讀好書。這是山娃子的出路,也是古池村的出路。

陸文軒就是這種思想下的產物。

陸文軒的爸爸陸家振,母親何翠兒,都是在家裏種地。文軒有三兄弟,老大陸振傑,老二陸宇浩,他是老三。老大讀完小學就出去打工了,不是說老大讀書不好,不想讀書,而是家裏窮,沒法支持他讀下去。有了老大幫忙,老二勉強讀完初中,也出去打工了。文軒是很幸運的一個,老大老二打工賺錢,供老三讀書。陸文軒自小聰明伶俐,打自讀書開始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小學的時候就能把哥哥初中時的文言文背得滾瓜爛熟。文軒考初中的時候,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全市重點初中,但他不去重點初中讀,反而回到鎮上的一般中學讀書。不是說他怕路遠想家不去,而是鎮上的中學能免了他三年的住宿、夥食費。現在考高中,文軒以全市第三名成績考上重點高中線,重點中學的錄取通知書已經由文軒的老師送到了文軒的手裏。

這天一早,村裏的人都離開家下地忙去了,但文軒家卻沒什麼動靜。在一間斑駁破舊的瓦屋裏,文軒的父親踹在門口,吧吧地抽著煙,母親站在飯桌旁慈愛地看著正在扒早飯的文軒。文軒扒了幾口,覺得有點不對勁,抬起頭說:“爸,媽,你們咋還不準備下地?”

何翠兒瞪了他一眼,笑著說:“臭小子,沒大沒小的,啥時候到你發號施令了?”

“呃~~”文軒捎了捎頭說,“我哪有這個膽,我這不是好奇一大早的,很少見這個時候您們還沒出門口的嘛。”說完又低下頭扒飯。

何翠兒憐愛地看著扒飯的兒子,說:“你兩個哥哥托人帶回口信說讓你去重點中學讀書,不要為了省幾個錢又去讀那些免費學校,重點學校怎樣說學習環境會好些,那兒的老師的水平也會高很多,現在家裏還能支持得起,叫你不要擔心。我和你爸也是這個意思,畢竟是高中了,起點過低對你以後的前途影響不好。”

文軒三兩口扒完碗中的飯,把碗放出一邊,抬起頭看了看日漸年老的雙親,泯了泯嘴,重點高中,自己不是不想去,雲安中學,是雲安市近年花了成10億的資金興辦起來的學校,學校麵積整整占了幾個山頭那麼大,教學大樓、辦公大樓、科學大樓、圖書館、公寓式的宿舍樓、體育館、運動場、園林式的校園等等一應俱全,學校水平已達到全國一級學校的水準。學校裏硬件設施相當完善,各種教育教學設備更是先進,師資隊伍強大,裏邊任教的教師至低的也是全省一級教師,更不用說還有那些省特級教師,全國一級,全國特級教師這些變態的人物存在呀!但是,好的地方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消費得起的,自己家境貧困,自己雙親已經快是年過半百的人了,為了自己三兄弟日夜操勞,沒享過半日清福不說,現在還要為自己的學業勞煩憂心。自己不能那麼自私,為了自己的享受而不顧雙親的死活,能為家裏減輕一點負擔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