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自”學習指導
“三自”學習指導指的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調節、自我控製的學習指導。
許多心理學家把它劃歸在認知策略的範疇之中,其實質是學習者依據自身學習特點、水平和風格支配自己的心智技能以完成學習任務的策略技術。它是學生進行反省自控學習的關鍵和核心部分。
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包括學習者對自我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反檢和自我評價,是學習者對自己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的學習風格、特點、水平和學習環境適應能力的認識。其活動一般與學習活動過程同步,或者在一定學習活動之後。
自我觀察常常是學習者在自我學習活動過程中,著重觀察自己的個性狀態、心理反應、思維方式、記憶質量等。由於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能力尚未成熟,我們在要求小學生做自我觀察時要進行觀察記錄。
一般說來,觀察一次的項目不宜過多,可以由簡至繁逐漸提高其要求,如可以讓學生試驗自己的記憶力,然後確定自己一般要通過幾次重複才能達到完全背誦;如觀察自己的智力高峰期,可以通過不同時間的學習效果來確定。
自我反檢一般是在一定學習活動量之後,這個量不必像反省自控整個活動過程那樣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而是指一堂課乃至於一項學習任務,簡單到一個問題的解決,是對一定的學習效果進行反審檢查。
一種方法是回憶法,指的是學習者通過內隱語言來檢查自己在一輪學習活動中的得失成因情況。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可以在課的間隙中,也可以在其它的休息娛樂活動的間隙中進行,但這易為小學生所疏忽。
另一種方法便是作業反檢法,包括學生對自己的課堂作業、回家作業、階段測驗、考試等的自我反審。這種反審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麵的,通過這種顯性的學習活動效果檢查,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自我反省能力。
在作業效果反檢的過程中,對小學生反檢內容一般可以有這樣幾項:
我的預習工作和學習常規好嗎?
上課時我能集中注意聽講嗎?
我能跟著老師的要求思考問題嗎?
我做作業是否大意粗心?
對學習任務我是否常常是課上懂,課後忘?
作業審題正確嗎?
思維方式正確嗎?
我的身體狀況是否影響了學習?
我的學習環境對我有利嗎?
當然這種自我反檢還是比較簡單,很難對自我學習作出客觀評價和判斷。一般說來,學生的自我評價應該通過多次作業的自我反檢,然後做出自己的對策措施;同時,還可以把個人學習效果檢查放到群體學習效果中去比較考慮,這樣就能作出比較客觀的評價了。
自我檢查評價的另一種方式則是通過一些智能和非智能的科學測試手段來進行。其項目有個性測試、認知風格測試、認知特點測試、學習能力測試等。這類測試常常有一定科學權威的測試中心提供樣卷和評價常模,依照一定的嚴格規程進行。
至於智力分數,一般說來是不被允許告訴給學習者本人的。這是由於智力測試的評價研究未成熟,把智力分數告訴給學生易使學生產生負效應。心理學家發現,人的個性與其行為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相關性,對學習者的學業成績有一定的影響。
還有,認知風格、認知特點等不僅同個性有關,而且與學生的情感動機特征也有很大的關聯。
施良方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學生認知與優化教學》一書中介紹了與學習成績相關較大的幾種認知風格有:一是場依存和場獨立;二是整體性策略與係列性策略;三是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四是衝動型思維與反省型思維;五是內傾與外傾。
從幾種認知風格自身來看,其自身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但當學習者了解了自我的認知風格特點後,有利於學習者揚長克短,改善自我特性,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益。
②自我調節。自我調節是繼自我反省之後的反省自控學習技能的中間環節,也是一項重要的步驟。自我反省的目的在於為自我調節找到邏輯依據,而自我控製則必須在自我調節的基礎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