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古滇國的一幕逼真的畫麵。這些景象並非憑空想象,它們刻畫在古滇國出土的青銅器上。從這些場景中,我們可以窺見古滇國人的真實生活。
上個世紀50年代,這些青銅器在滇池附近被研究人員發現,後來在這裏又發現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記》對這枚金印有過記載,那是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賜予滇王的。司馬遷在《史記》裏曾說,雲南有個被稱為“滇”的國家。但此後,除了《後漢書》和《華陽國誌》引述了司馬遷的記載外,沒有人再提起過這個國家。
研究人員為找到這個神秘的古老王國感到非常興奮,但同時,他們也非常困惑,這個古滇國為什麼會突然銷聲匿跡?一群偉大的創造者,怎麼會突然就退出曆史的舞台,而沒留下任何線索?如果不是偶然在滇池附近發現了這些青銅器,可能我們永遠也不會知曉,在兩千多年前,雲南昆明附近還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發達的古代文明。
這個古老王國像是突然之間出現的,又在突然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72.中東“玫瑰紅”的隕落
佩特拉城曾是納巴泰王國的首都,在希臘語中是“岩石”的意思,因為它所有的建築都是在玫瑰色的山岩上開鑿而成的,所以又被叫做“玫瑰紅”。
佩特拉城一度是納巴泰人的商業樞紐。公元106年,古羅馬人接管並統治了它,佩特拉在羅馬人的統治下也興旺了一段時間。但在佩特拉後期,古羅馬的統治者們把注意力都投到了鋪築商道上,他們不斷地改進交通設施,越來越多的貨物開始通過亞曆山大港運輸。同時,佩特拉的陸地運輸也因為新線路的開通而逐漸衰退。就這樣,佩特拉逐漸失去了對運貨通道的控製權。而正因為如此,使得佩特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經濟實力大大減弱,到了公元3世紀,整個城市開始衰弱。
可就算是失去了對運貨通道的控製權,它也可以生存的啊,許多並不如它繁華的城市都生存下來了,它又為什麼會消失呢?
有科學家分析,可能是環境的惡化造成了佩特拉的衰亡。佩特拉興旺時期,隨著城市人口增多,人們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住房需求和燃料需求,砍伐了大量的森林,使這裏慢慢變成了沙漠地帶,而周圍環境,也無法再為日趨增加的人口提供足夠的食物和燃料,迫使人們不得不離開了這座曾經繁華的城市。
還有史學家分析,導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原因可能是天災。因為在公元363年,佩特拉城發生了一場可怕的地震。震後,許多建築物變成了廢墟,同時由於這裏繁華已不再,許多屋主便放棄了修葺而改為背井離鄉。公元551年,有一次嚴重地震襲擊了佩特拉城,給本就苦不堪言的居民們雪上加霜。於是,更多的人選擇了背井離鄉,由於人們的放棄使整個城市徹底衰亡了。但這一說法也還沒有被證實。
73.夢回樓蘭
很多人聽說過“樓蘭古國”,可樓蘭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它在哪裏?又是怎樣消失的呢?
其實,司馬遷曾在《史記》中對樓蘭做過較全麵的描述,他把樓蘭描述成一個風景迷人,美麗富饒的國度。由於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該地區貿易發達,樓蘭古城也因此變得繁榮昌盛。
雖然種種跡象都表明,樓蘭古城的確曾經存在過,可是在一次次的尋訪中,人們卻始終沒有發現它。直到1901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等人,在塔裏木河東側的孔雀河下遊無意中看見了一個廢棄的城市,有城牆、街道、房屋、烽火台……隨後的數十年間,人們對這裏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樓蘭才像一個姍姍來遲的貴婦,向我們呈現了她昔日的麵貌。
可是如此繁榮的城市,不知什麼原因,隻存在了五六百年的時間。公元4世紀左右,也就是從我國史上的東晉十六國時期之後,再也沒有了有關樓蘭古城的記載。這是為什麼呢?
從第一次發現樓蘭古城至今,一個世紀過去了,人們對樓蘭古城的消失還隻是停留在猜測的階段。
有的說與我國古代的戰亂頻繁有關。樓蘭地處沙漠,又是軍事要地,戰爭不僅洗劫了樓蘭,還破壞了它的植被、交通和商貿地位。如果自然環境和對外交通被破壞,樓蘭就有毀滅的可能。
有的說與飲用淡水有關係。由於樓蘭的唯一淡水源——孔雀河幹涸,樓蘭人失去了生命的依托,於是人們為了活命而大批轉移,這座古城終因人去樓空而消失。
還有的說是因為羅布泊是個遊移湖,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物,而樓蘭是依水而建的,如果羅布泊遊移不定,人們就會漸漸離散,於是樓蘭就消失了。
74.同古羅馬城說再見
在環地中海地區,曾有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帝國——羅馬帝國,其首都古羅馬城則被稱為“永恒之城”。但不知是何種原因,這個“永恒之城”消亡了。
據史書記載,公元410年,哥特人攻打了羅馬,雖然並未給羅馬帶來毀滅性的傷亡,但送給了羅馬帝國400多年來第一次慘敗,羅馬人在心理上很難承受,以至於整個國家的鬥誌極低。所以,就有學者認為,古羅馬城是由於哥特人的攻打而最終消亡的。
但是1969~1976年,考古人員發掘了4世紀末5世紀初的羅馬人墓群,共找到了450具骸骨,發現這些骨頭多數都鉛含量超標,是正常人的80倍以上!而其中幼兒骸骨中的鉛含量則更多。在發掘羅馬帝國的貴族、王公的墓葬時,也發現了一些十分奇怪的黑斑。經分析後發現,原來這些黑斑是硫化鉛,它是由沉積於骨骼中的鉛與屍體腐爛時產生的硫,發生化學作用而產生的。
研究者們推斷,在古羅馬城消亡前的幾百年中,羅馬人對他們的供水係統非常引以為傲,而這些供水係統通常都以鉛管輸送飲用水。不僅如此,他們還用鉛質的杯子喝水,用鉛質的鍋做飯,還用鉛製的器皿儲存糖漿和酒。他們甚至在製作葡萄醬時還要加進鉛丹(即四氧化三鉛),婦女們的化妝品中也含有大量的鉛……天長日久,羅馬人普遍發生了鉛中毒,尤其是那些用鉛較多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