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理科能力故事推薦6(2 / 3)

自然界的各部分緊密聯係,地球表麵不同區域之間相互影響。如果不加控製,點汙染會發展為麵汙染,局部的生態惡化會逐漸影響到整個地球生物圈。綠色技術可以防止和治理汙染,改善生態,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綠色技術的開發、應用,總是在具體的區域進行。那些應用綠色技術的區域,環境問題就得到解決。具體區域環境問題解決了,就是對比鄰區域的“生態支持”,對維護全球生態平衡做出了貢獻。如果現在所有區域都開發、應用綠色技術,那麼,困擾人類幾百年的環境問題就可望在不久的將來從根本上解決。我們將留給子孫後代一個美麗、富饒的地表自然。顯然,綠色技術的開發、應用是一種善的行為,綠色技術負載倫理價值。

綠色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在政府法規、市場力量和公眾壓力綜合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選擇綠色戰略,推進綠色技術創新,生產綠色產品。企業之所以開發、應用綠色技術,主要是綠色技術負載經濟價值。這些經濟價值可能是顯性的、貨幣化的,也可能是隱性的、非貨幣化的。

具體說,綠色技術的經濟價值包括三部分:一是內部價值,指綠色技術開發者或綠色產品生產者獲得的價值。如綠色技術轉讓費,清潔生產設備、環保設備和綠色消費品在市場獲得的高占有率等。二是直接外部價值,指綠色技術使用者和綠色產品消費者獲得的效益。如用高爐餘熱回收裝置降低能源消耗,用油汙水分離裝置清除水汙染,使用綠色食品降低了人們的發病率等。三是間接外部價值,指未使用綠色技術(產品)者獲得的效益。這是所有社會成員均能獲得的效益(如幹淨的水,清新的空氣),也是綠色技術負載的最高經濟價值。

41.新型生態住宅

美國公司最近研製出一種新型生態住宅,這種住宅水、電自給自足,使用生態環保材料,室內空間圍合隨意,寬敞、明亮、寧靜、舒適。

新型生態住宅的特點是:收集雨水,循環利用——雨水彙集到房下的儲水槽然後送到廚房,在廚房使用後還可衝洗廁所或澆灌植物;充分利用太陽光能——太陽能電池及時為電器設備供電,不用電或用不了的電由蓄電池儲存,即使太陽能電池不工作,蓄電池可以保證5天用電;房屋結構靈活多變——外觀呈圓柱形,坐落在矩形的輕鋼質平台上,平台上的房屋由各種可拆卸組合的構件組成,空間分割圍合隨心所欲,房間更新隻需變換隔牆板。

這種新型的生態住宅之所以走俏市場,除了能滿足消費者強烈的生態環保需求外,更重要的是住宅本身功能完善、安靜舒適且節約能源,實現了環境生態效益、經濟社會效益與消費群體需求的統一。

42.沙塵天氣的形成原因

浮塵、揚沙與沙塵暴統稱沙塵天氣。揚沙與沙塵暴都是由於本地或附近塵沙被風吹起而造成的,特點是天空混濁,能見度明顯下降。揚沙天氣風較大,能見度在1公裏到10公裏之間;沙塵暴天氣風力很大,能見度小於1公裏。而浮塵是由於遠地或本地產生沙塵暴或揚沙後,塵沙等細粒浮遊空中而形成,俗稱“落黃沙”,出現時能見度小於10公裏,大致出現在冷空氣過境前後。

據統計,20世紀70年代沙塵天氣共發生13次,80年代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發生過30多次,並且波及範圍愈來愈廣,造成的損失也愈來愈嚴重。沙塵天氣的形成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地麵上要有沙源;二是要有大風。影響中國的沙塵暴源區可分為境外源區和境內源區。境外源區主要有蒙古國東南部戈壁荒漠區和哈薩克斯坦東部沙漠區。境內源區主要有內蒙古東部、新疆南疆的沙漠地區。當沙塵從境外源區進入中國時,境內源區則成為加強源區。對北京地區影響最大的沙塵暴源區和路徑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和河北北部。造成這次沙塵暴天氣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夏天至今我國北方持續幹旱使草場等的沙化麵積擴大。

43.不容忽視的熱汙染

所謂熱汙染,是指現代工業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廢熱所造成的環境汙染。熱汙染可以汙染大氣和水體。火力發電廠、核電站和鋼鐵廠的冷卻係統排出的熱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紙等工廠排出的生產性廢水中均含有大量廢熱。這些廢熱排入地麵水體之後,能使水溫升高。在工業發達的美國,每天所排放的冷卻用水達45億立方米,接近全國用水量的1/3;廢熱水含熱量約2500億千卡,足夠25億立方米的水溫升高10℃。

熱汙染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於水溫升高使水中溶解氧減少,水體處於缺氧狀態,同時又使水生生物代謝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熱效力作用下發育受阻或死亡,從而影響環境和生態平衡。此外,河水水溫上升給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個人工溫床,使它們得以滋生、泛濫,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類健康。1965年澳大利亞曾流行過一種腦膜炎,後經科學家證實,其禍根是一種變形原由,由於發電廠排出的熱水使河水溫度增高,這種變形原由在溫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汙染而引起了這次腦膜炎的流行。

隨著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長,城市排入大氣的熱量日益增多。按照熱力學定律,人類使用的全部能量終將轉化為熱,傳入大氣,逸向太空。這樣,使地麵反射太陽熱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陽輻射熱減少,沿地麵空氣的熱減少,上升氣流減弱,阻礙雲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區幹旱,影響農作物生長。近一個世紀以來,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氣候變暖,冰川積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熱的城市,變得更熱。專家們預測,如按現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計算,每10年全球溫度會升高01℃~026℃;一個世紀後即為10℃~26℃,而兩極溫度將上升3℃~7℃,對全球氣候會有重大影響。

造成熱汙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環境熱汙染將日趨嚴重。然而,人們尚未有用一個量值來規定其汙染程度,這表明人們並未對熱汙染有足夠重視。為此,科學家呼籲應盡快製訂環境熱汙染的控製標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熱汙染。

44.節水科技

1推廣農業節水技術

農業用水占我國總用水量的80%,但農業用水中的浪費現象也最嚴重,灌溉用水占農業用水量的70%,灌溉過程中半數以上在中途滲漏,采用漫灌又要浪費30~35%。今後應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轉變為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對灌溉農業區,節水灌溉技術應以改進地麵灌溉為主,推廣適合我國國情的地麵灌溉節水技術(如平地、溝灌、間歇灌等)。在北方渠灌區推行並渠結合的灌溉方式,有條件的地區可發展噴灌和滴灌。應使水利工程和農業技術相配合,進行節水的輪作製度,推廣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抗旱高產優質品種。對旱地農業區,應按照水旱互補的方針,充分利用雨水集蓄節灌等現代旱地農業技術,進行以坡改梯為重點的基本農田建設,並通過各種措施,降低無效蒸發,提高土壤有機質,建設土壤水庫,增加貯水。同時,根據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當地水資源條件,調整作物布局,優化種植結構,選育優良品種。

2推廣工業節水技術

工業生產也是用水大戶。目前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是發達國家5~10倍,壓縮工業用水量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降低工業用水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入手:(1)改革生產用水工藝,爭取少用水。如我國煉鋼等生產過程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若用氧氣轉爐代替老式平爐,不但可提高鋼的產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2)提高水資源的重複利用率。國外先進工業企業的水重複利用率高達90%以上,而我國企業的用水絕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後作為廢水排放。雖然我國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較高,但地區差別很大,進一步挖潛可節約大量用水。(3)探討利用海水、微鹹水的技術。由於淡水資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作工業冷卻水和生活衝廁水,華北和西北地區可開發微鹹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