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提高理科能力故事推薦5(2 / 3)

而且更耐人尋味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學界關於森林植被與水的爭論,因缺乏國內的科學數據,引用的都是國外的研究數據。一位專家曾把這種現象比喻為“洋槍洋炮打內戰”。

中國存在水資源數量不足和時空分布不均、水質下降、水環境惡化、旱澇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等生態環境問題,影響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增加森林植被是解決水資源水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中國正在開展空前的大規模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迫切需要生態水文學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支持。

我國在森林植被與水關係研究方麵,開展了一些基礎研究,建成了一些森林水文野外觀測站,但已有的森林水文學研究結果,存在內容完整性和係統性差、尺度偏小、過程單一、缺乏對森林植被的水分穩定性認識、不能預測森林植被的區域水文影響等不足,還沒有形成能有效指導調控林水關係和進行流域水分管理的成熟理論和技術,現有的科學理論、方法和相關的技術成果遠遠不能滿足國家重大生態工程的科學需求。同時,重大基礎理論研究滯後問題製約了國家的宏觀決策,也影響到植被恢複技術的選擇,降低了順利實施生態工程的科技保障水平。

我國水利建設和林業建設已經有幾十年的曆史了,為什麼到目前,森林和水資源關係的問題,還存在這麼多未知數?

王彥輝認為,首先,問題的根源在於部門利益衝突。我國的機構設置是條塊分割,搞水的就搞水這一部分,搞林的就搞林,牽扯到交叉領域,非常難以進行,包括搞課題搞研究。另外,是社會發展階段和科學發展階段的原因。隨著全球範圍內環境問題的呼聲日趨高漲,我國林業從林業工業向生態優先的轉變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水利部門也同樣,最早的水利是為農業、工業服務,沒有考慮生態、可持續發展問題。過去的單目標,“單打一”,已經不適合現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需要考慮多目標的問題。

現在,王彥輝和他的同事開展的“中國林業發展戰略專題——植被建設與水資源合理配置戰略問題”,就是旨在充分發揮森林植被的涵養水源、減免洪災、改善水質的作用,考慮森林植被對缺水地區的影響,科學而詳細地進行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結合全國和區域水資源管理及綜合配置規劃,以保障我國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誰擠占了誰?

多年來,生產和生活用水擠占了生態用水,而不是生態用水擠占了生產和生活用水,現在是歸還擠占的生態用水的時候了。

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一種觀點認為,西部地區是因為植樹造林用掉了寶貴的水資源,種樹把用水的比例加大了以後,就會減少農業、工業用水,以及生活用水。這樣,是做了一件並不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針對這種觀點,王彥輝認為,是多年來生產和生活用水擠占了生態用水,而不是生態用水擠占了生產和生活用水,現在是歸還擠占的生態用水的時候了,應該將長期忽略的生態用水列入水資源配置計劃。

目前,生態用水得到了承認和認可,是一個認識上的進步,但還有很多具體問題。生態用水怎樣歸還?怎樣降低生態恢複的成本,如何在生態和生產、生活用水之間找到最優的平衡點?現在,依然存在生態用水數量的計算依據缺乏實驗基礎的問題,在計算生態用水時不僅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還應該包括土壤水。

王彥輝說,計算項目的完整,是將生態用水納入水資源配置計劃的基礎工作。

4節水是關鍵

生態環境建設的出發點,應該是在目前的技術和經濟力量可及的前提下,首先修正那些破壞生態平衡的人為行為和改變那些不當的人為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退化結果。

王彥輝談到,西部生態環境問題分很多方麵,造成這些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既有人為的,也有自然的,人為原因對不同生態環境問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生態環境建設的出發點應該是在目前的技術和經濟力量可及的前提下,首先修正那些破壞生態平衡的人為行為和改變那些不當的人為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退化結果。

西部與水資源和森林植被有關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包括:旱災和水資源短缺、洪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以及大麵積麵源汙染(酸雨、農藥、化肥)引起的水質惡化。

其中,水資源短缺是水資源需求大於水資源供給的結果,它不僅存在於北方和西北,也存在於富水的南方。造成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很多,不僅僅是降水量,解放以來,隨著人口、農業灌溉、工業、城市化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快速增加,是導致水資源短缺和一些地區(尤其是西北綠洲)生態環境退化的根本原因,其中農業是用水大戶,存在“管理型”、“汙染型”、“工程型”缺水問題。雖然在西北地區恢複和增加森林植被覆蓋會影響水文循環和消耗一些生態用水,但這是生態環境治理必須要付出的成本,節約用水和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

35.體驗“聰明廁所”

幾個引人注目的微生物生態環保廁所充分派上了用場,它們的“聰明”之處在於可以就地將大小便“消化”掉。據介紹,“聰明廁所”裏的複合活性菌泥可以將糞便分解、消化,將其轉化成沼氣、二氧化碳和水,然後消毒滅菌,最後作為糞便循環衝洗水被再次利用。

測算表明,一個兩蹲位的“聰明”衛生間,一年可節約1000餘噸水,這些水可提供10平方米以上綠化麵積的灌溉。該環保廁所全部用電腦來“打掃清理”,電腦按照固定程序進行自動化管理,還可通過聯網進行遠程監控。

據介紹,第一座“聰明廁所”被命名為“諸葛明廬”號,既取其“聰明”之意,還給廁所賦予了一種文化內涵。“聰明廁所”的最獨特之處在於它符合了網絡時代的潮流,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查看“聰明廁所”的內部情況,在“聰明廁所”的控製室裏,有一個網絡端口,隻要將其端口接到電話上,就可以知道廁所裏是否有人、工作狀態是否正常。經廁所處理留下的固化物僅占整個糞便固化物的2%,一般隻需6個月清理一次。

36.蚯蚓可吞龐大垃圾山

讓蚯蚓來處理垃圾不失為一個環保的辦法,戈峰、霍維周等專家獻言2008年北京奧運會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