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

教師要成為激趣者

要讓學生樂於作文,便要激發其寫作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產生作文的興趣呢?

(1)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學生作文畏懼心理產生的原因很多,諸如缺乏信心、惰性心理、因某次作文失敗、老師的態度等。

教師要因人而異、個別分析,找出解決辦法。對懶惰者要鼓勵其奮起,對缺乏信心者要多作表揚、指導,對因作文失敗喪失興趣者要幫助其分析原因、找出對策。特別是教師要反省自己在教學中態度是否粗暴,行為、語言是否傷害了學生的自信心。

一句話,教師應采取循循善誘的態度,讓學生勤練筆,多寫作,不要畏懼作文,逐漸對作文產生興趣。

(2)鼓勵學生的創意表達即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鍛煉求異思維。初中學生由於年齡小,獨立性差,作文容易陷入人雲亦雲的誤區,寫不出新意。久之自己便厭倦了作文。

老師要引導學生敢於向一些傳統、陳舊的觀點挑戰,激發其求異思維。如讓學生寫作《弄斧必到班門》、《狐狸的聰明》、《開卷未必有益》等。要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激發創造思維。如讓學生寫《賈雨村的無奈》、《假如於勒是富翁》、《競選州長失敗之後》等。

學生經過多次練習後,將會逐步走上獨立思考、認真作文的道路,此時作文對他們而言,或許會成為一件充滿趣味的事。

(3)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師生共同寫作,然後在全班展出評比。當老師寫出一篇好文章後,學生會由衷地佩服你;同時,也會覺得作文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進而不再對作文畏之如虎。筆者在作文教學中經常采用此法,大大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

教師要成為欣賞者

很多時候,教師是學生(除自已外)作文的第一讀者;在學生心中,教師往往也是其作文最權威的評判者。可以說,教師對每位學生作文的看法,在學生心中不啻於“聖旨”:當作文交給教師後,學生總是會顯得惴惴為安,生怕寫砸了教師會批評。

老師則往往帶著一種挑剔的眼光,對學生的作文品頭論足,總是要找出一大堆的毛病,仿佛找不出問題、挑不出刺兒就顯得老師沒水平一樣。這樣,無形之中又拉大了學生與作文的距離,讓學生覺得自己永遠也寫不好作文,即使再努力,結果總是不能令人滿意。

長此以往,學生便也遠離了作文。其實,教師隻要仔細想想便不難發現,那些從小便有超常作文才能的“神童”,全中國又有幾個?而我們教師自己,在學生這個年齡時又寫出了多少像樣的文章?這樣想想,我們是否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挑剔了?對學生的要求是否太高了?以至於作文竟成了學生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們的筆下,是否扼殺了那一顆顆充滿了創造力的脆弱的童心?

教師,應該成為學生作文的欣賞者,要用一種賞識的目光來打量每一篇作文。雖然結構不夠完整,但語言流暢啊;雖然缺乏過渡照應,但有創造意識啊;雖然語言不夠優美,但書寫工整啊……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每一個細小的閃光點,然後予以充分的表揚、鼓勵。

對不足之處也要指出,但是否可以采取平等的商量式的建議而不采用居高臨下式的命令式語氣呢?用“我認為此處這樣寫會更好”的評語總比用“主題不清、結構混亂”等公式化評語更能讓學生樂於接受吧?

要知道,教師的哪怕是很小的一點表揚、鼓勵,或許都可能成為學生一生的轉折點,因為教師的表揚往往會讓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原來作文這樣寫就行!同時,表揚還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要知道,就連我們成人都有強烈的成就感,對自己的付出與努力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何況是十來歲的小孩。一旦學生建立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或許你不讓他作文都難。

要滿足學生的成就感,讓他們樹立自信心有多種方法。諸如在作文評講課上範讀,推薦在板報、校報、校刊上發表,交學校廣播室廣播,向報刊投稿等。

當學生看見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發表時,心中就會充滿興奮、愉悅、成功、快樂等感情,而這些感情會激勵他們不輟地寫下去。也許將來學生會忘記教師教的所謂作文方法,而他們是絕不會忘記你曾經帶給他們的成功的。這,或許是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總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較為頑固的壁壘,存在著許多令人困惑的問題。但是在大力進行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肓的今天,如果不能解決作文的效率問題,那麼語文教學的效率就不可能真正提高。作為教學的設計者,語文教師是教學諸多矛盾中關鍵的一環。

如果教師不能轉變思想、開動腦筋,完成教學角色的轉換,進行創造性地教學,而仍然在作文課堂上充當“放羊者”或“主講者”,那麼作文教學的改革更無從談起。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應該努力學習《課程標準》,領會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要旨,完成作文課堂上角色的轉換,激發學生興趣,努力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這是擺在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眼前的、亟須解決的嚴峻問題。

9.提高作文教學趣味的方法

調研發現,不少學生寫作文勁頭不夠,甚至把寫作文看作是苦差事,農村中學的學生更是如此。事實上,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對教師而言,語文教學最難教的就是作文,因為我們幾乎沒有普適的係統的教材,甚至也沒有成係列的好用的題目,適切的範文和素材也很缺乏,身處農村的教師與同行交流機會又不多,而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也不大好移植,欲走出作文教學困境,更是難上加難。

解決難題方法

這也許是個永恒的話題,悲觀地看,也許永遠無解;樂觀地看,也許常講常新,我持樂觀的看法。我以為,破解策略關鍵在於:樂趣,就是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驗到言語和精神生命茁壯成長的樂趣,教師樂學生之樂,樂此不疲,正如題名——後學生之樂而樂。

享受作文之樂

先介紹一段梁啟超的自白,與老師們共享。梁啟超說:“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分化“梁啟超”這件東西,把裏頭所含的一種元素名叫“趣味”的東西抽出來,隻怕所剩下的僅有個0了。我以為凡人必須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那麼,生活變成沙漠,要他何用?

教寫作,學寫作,就是漸漸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如此才有可能創造並享受作文之樂。

我想,不能借助寫作使學生成為一個有趣的人,自己也很難說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寫有趣的文章,做有趣的人,趣文趣人,趣人趣文,語文教師理應神而往之。

有效作文教學

我的做法大致如下(次序隻是為了表述的方便)。

(1)習字100天逐漸定型,貫穿始終不懈怠。

①範本手寫體我推薦唐鍾紹京小楷《靈飛經》,印刷體我推薦“方正硬筆行書簡體”。用紙初學推薦使用半透明書寫紙,有點樣子之後,推薦使用考試作文格子紙。

②用筆用0.5厘米黑色中心筆書寫,另備藍色中心筆和紅色中心筆,用來修正筆畫。

③過程第一個月,用半透明書寫紙蒙摹範本,注意間架結構和提按連帶,捕捉並及時圏賞學生的進步點。

第二個月,用半透明書寫紙蒙摹範本,間或用考試作文格子紙臨摹範本,糾錯、正型的重點依然是間架結構和提按連帶,賞識正點而及時是必須的。

第三個月,用考試作文格子紙臨摹範本,間或用半透明書寫紙蒙摹範本,逐漸定型,並注意書寫速度的提高;此後,常抓不懈,確保入格後像模像樣,學有餘力者要追求賞心悅目。

我想,作文之樂,離不開書寫進步的快樂,作文之趣,也離不開書寫成型的樂趣。習得一手好字,非但考試獲益多多,一生都會受用。一篇文章,字寫得歪瓜裂棗,非但會影響別人閱讀的興趣,也會影響本人表達的自信和交往的樂趣;字寫得有進步,有型,賞心悅目,寫作的興趣會往往會同步發展,自信和情趣也會高人一籌。

(2)薦讀介紹心儀的好文章,推薦學習點。

①教師薦讀要選擇適合本班學生仿學的文質兼美的文章,說出欣賞點,推薦學習點。主要推薦書寫自我、關注當下、有青春氣息的妙文,學究氣、師爺腔的不宜使用。推薦學習點,略讀、跳讀都可,抓準一兩點即可,隻求精到,不求麵麵俱到。

②學生薦讀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眼光確定選文或選段,再與教師交流,教師認可後,正式向同學介紹欣賞點,推薦學習點。薦讀方式,可仿效教師,也可別出心裁。

③實施要點一般在正常閱讀教學之前用5分鍾時間,讓兩位同學上講台薦讀(有條件的可借助多媒體),一周可以安排10名同學薦讀,一輪下來後,教師要及時把這些薦讀之文收集歸類,選印成冊,放在班級供自由閱讀(有條件的可做成電子書,電腦和手機均可瀏覽)。

這麼做,讀寫結合是直接指向寫作的,又與本班同學直接相關,幾輪下來,教師、學生都很有成就感和喜悅感,不僅大大拓展閱讀視野,還能促進精神和言語共同生長,樂趣自在其中。

(3)摹寫先學關鍵段落,再學基本章法。

①臨摹段落,形神兼備段落臨摹訓練,我們重視的很不夠,研究的很不夠,抓出成效、走出路子的更是稀罕,農村中學尤其這樣。我以為,這種訓練,很有必要,也很關鍵,也很易上手,教師隻要保證範本合適、解析到位、批閱及時,學生寫作進步將非常直接非常可觀。

②學習章法,大智若愚第一階段,大約用時三個月至六個月,先遵依範本,學一種章法,我推薦的是“一拖三”,初看章法傻傻無奇,實則一招鮮,吃遍天,一個同學兩周內就同題文章改個兩三稿並認真謄清兩三遍,成效顯現後,再換題操作,直至能以一敵萬,以不變應萬變。

第二階段,大約用時三個月至六個月,學別的章法,三五種都行,嚐嚐鮮,練練手,破一破呆氣,寫得模樣還算周正就好,偶爾回頭寫個兩三篇原已熟練的章法,也是可以的;最後階段,主練已經純熟的章法,練成拳頭,偶爾隨意練練自己有點感覺其他章法,以備不時之需。

好生,模仿力、跟隨力、定力一般較好,段落和章法適宜分階段訓練,周期可以縮短,輪次可以增加;中等生,可以互相穿插、互相濟補,周期和輪次可以明確;後進生,適宜分階段訓練,周期要長輪次要少。

(4)真寫常寫自己的心聲,符合特定的要求。

書寫自我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語段或篇章皆可,多寫有趣的場景或事件,多發有趣的議論或質疑。盡量學以致用,把觀察和思考當作習慣,把觀察和思考所得寫成耐讀的文字當作習慣,把成文寫得有點像薦讀的文章當作樂趣,堅持不懈,筆勤思進,漸入佳境。

符合特定要求就是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命題、半命題、供材料都能寫;實用類、論述類、文學類都能來。你限時間,我有速度;你要卷麵,我能悅目;你要意味,我有真情實感;你要看法,我有真知灼見;你要應用,我能貼近生活。

前者是常規學習,長素養,長實力,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精神生命發展和表現的需要,做得好,則習慣優雅,文質彬彬,近於君子;後者是場合應用,顯才華,顯智慧,是生存應急的需要,也是升學發展的需要,做得順,則應付裕如,勝任愉快,可能冒尖。兩者緊密關聯,不可偏廢。兩者皆善,作文焉有不樂?生命焉有不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讀評體味師心,講究文心。

①寫貼心話寫評語,第一要貼近學生的心,最好創造條件麵談麵批,用自家創造的評語流露出對學生點滴之進步的賞識,寬容習作中的生澀、模糊、幹燥乃知紊亂,引領其漸漸提高,不擺教師爺麵孔教馴人,不說沒有營養的套話和空話糊弄人。

第二要及時,我們知道,學生作文上交後,最希望老師快快給出評語,評語拖宕和延遲,學生的期待將轉向失落,興趣也將隨之減弱,甚至轉向反感。期待就是召喚,就是命令,我們別無選擇,這也許是作文教學最難做的地方,也是最有意義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