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興奮得滿臉通紅,高高的舉起雙手,向沸騰的觀眾表示謝意,然後,立即向場邊的教練張健老師跑去。師生緊緊擁抱在一起,許多觀眾都為這感人的一幕流下了熱淚。

李寧在取得成功後,首先要感激的是他的教練張健老師。他心裏非常明白,那金光閃閃的獎牌上有張健老師的心血和汗水。

他跟著張健老師學習了4年體操。4年來,張老師費盡心思,根據李寧的特點,設計了一套又一套動作。每套動作設計出來,他就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地陪李寧練習,仔細、耐心地糾正李寧的每一個動作,直到滿意為止。張教練為李寧設計的幾套“絕招”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李寧屢次奪得世界體操冠軍的基石。李寧常說:“我在場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教練心血的體現。”

1983年第2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在團體賽最後單杠自選動作比賽的節骨眼上,李寧不慎失手,失去了成功的機會。李寧含淚走下場,心裏痛苦極了。他不能原諒自己,自己給團體成績拉了分……

李寧失手,張老師的心裏很不是滋味,他理解李寧的心情,但不允許李寧這樣沮喪。他走到李寧身邊,用低沉而有力的聲音說:“李寧,抬起頭來!麵對現實,才能奮發崛起!”事後,他又和李寧一起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總結了教訓。

李寧就是這樣在張健老師的培養下,很快成為世界冠軍。在他奪得金牌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老師,永遠忘記不了自己的老師。

洛杉磯奧運會結束後,李寧把自己奪得的三枚金牌,一枚送給了張健老師,一枚送給了他在廣西體操隊時的教練梁文傑老師,最後一枚留給自己作為紀念。科學家何天白的敬業精神

何天白,長春應化所工作,1991年被中科院破格提升的研究員獲中科院青年科學家一等獎。

幾年來,何天白幾乎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科學研究工作上。他尊敬老師,尊重科學,勤學敬業,執著追求,不僅重視應用技術方麵的研究,同時也重視科學理論方麵的探討和研究,致力於聚合物破壞機理、高性能複合材料、聚合物結構與性能,以及高強度、高模量聚合物等方麵的研究,有些成果已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1987年以來,他主持和參加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中科院開放實驗室基金,一項“863”高技術研究任務和一項國家“八五”攻關項目,以及中美、中意等合作研究項目。辛勤耕耘,碩果盈枝。五年來,他先後在國內外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40多篇,不僅有十幾個國家索要這些論文,而且在國際學術雜誌上被引用20多次,產生了良好影響。

何天白1968年中學畢業,當時求學無門,隻能在家鄉田野裏默默耕耘。1973年他進入合肥工業大學,畢業後到工廠工作。1978年考入長春應化所攻讀研究生。1985年被公費派往美國留學,先後在麻省大學等三所大學和國際著名的聚合物研究中心工作。他兩次赴美期間,虛心向導師求教,刻苦鑽研,博采眾長,開展了一些開創性研究工作,受到導師和同行們的讚賞。為了快出成果,他白天搞調研,做實驗,晚上查文獻,寫論文,冬去春來,兢兢業業,廢寢忘食,頑強拚搏。為了節省時間,經常做一大鍋飯菜放在冰箱裏,吃上幾天,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

“中華振興,學子有責”,“我留學歸來最大的願望就是要利用在國外學到的本領,為自己的祖國服務,並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這是何天白的理想和抱負。他常說,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老師,老師不僅教給我攀登科學高峰的本領,也教給我如何去做人。他離別了在美國學習和工作的妻子、女兒、哥哥和弟弟等親朋好友,回到撫育和培養他成長的祖國,他決心為祖國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懈地追求,把科研工作搞上去而再立新功。謝軍感謝啟蒙老師

在菲律賓馬尼拉,21歲的中國女棋手謝軍,在女子國際象棋冠軍爭奪戰第15盤比賽中,與蘇聯名將瑪雅·齊布爾達尼澤戰和,從而以4勝2負9和積分85分的總成績取得最後勝利,成為世界冠軍,結束了蘇聯選手41年來對這個項目的壟斷。

謝軍自幼喜愛象棋,10歲時獲北京兒童象棋冠軍。在北京什刹海體校,跟隨張連城老師改學國際象棋。1984年,她獲得國際象棋全國少年冠軍和成年組第6名,成為國家大師;1988年晉升為國際大師;1989年她在全國青年(男女混合編組)和全國女子個人賽中均名列榜首;1990年她在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的分區賽、區際賽、候選人賽三個階段的角逐中,連挫諸多名將,分別奪得第一、第二和第一名,成為繼劉適蘭、吳敏茜之後第三位中國女子國際象棋大師。同年舉行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上,以她為主力的中國女隊榮獲第三名,她本人獲最佳勝率獎和最佳名次獎。

謝軍基本功紮實,棋風銳利,亦不失穩健,對中、殘局的處理獨具功夫。她說:“這些功夫我首先感謝啟蒙老師張連城的指導和培養。”她的思路敏捷,算度精確,在僵持局勢下屢有妙手計,比賽規格越高,對手越強,她越是鬥誌昂揚,從不怯陣。她善於領會教練們的意圖,根據變化的局勢,靈活運用並加以發展變化。她說這是教練員們辛勤培養和指導的結果。1984年初,她就和大人們一起集訓了。教練讓她參加乙組,她找到教練王升軍,說:“我的等級分夠甲組呀!”王老師笑著說:“你乙組打好了,自然就讓你上甲組。”可她在乙組的比賽也沒打好,這在她幼小心裏明白了一個道理,棋下得不好,在哪兒都不行。從此她更加刻苦鑽研棋藝。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兒,她的棋藝突飛猛進。正是憑著對老師和教練員們的信任和敬重,她的學習和訓練才更加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