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屋
□閻衛青
自從隨父母搬來小屋居住,算來已有十餘年了。現在因故要搬走,心中不免生出一股留戀之情。陋室雖小,但這裏有我的歡樂、我的憂傷、我的徘徊、我的奮鬥……
剛搬來時,我才六歲,白天父母把我反鎖在家中,因我身有殘疾,不能同小朋友們一塊玩,而家人都上班。那幾個小時對我來說實在太漫長、太難熬了,我隻能同小鬧鍾的滴嗒聲一起數著那分分秒秒,盼望家人早早地歸來,真是還未到孤獨的年齡,便飽嚐了孤獨的滋味。每到晚上,也隻有晚上,我才有歡樂,才能把漫長的孤獨忘去,沉浸在短暫的歡樂裏。而所有的歡樂,源於父母的愛心,燈光下,那愛意溫馨的小屋,足以令我終生難忘。
後來,由於我的爭強好勝,我上學了,雖然學校隻答應試一試,可一試就是八年。八年來的辛酸苦辣,隻有我自知。記得有一次,我在外邊受了委屈,哭著跑回小屋,媽媽正好下班回來,見我這樣,一把抱住我,什麼也沒說,但她的體溫,她的愛卻溫暖了一顆幼小的心,受傷的心。這些年來,每當我的心受了傷害,小屋就是療養所,愛便是最好的藥品。那件事後,媽媽跟我談了很久很久,加之以後的生活使我慢慢懂得了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殘疾人所應持的生活態度。但我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女孩子,畢竟有懦弱的一麵,每當我在別人的目光下,感到好累好累的時候,在小屋裏可以讓心的盔甲卸掉,輕輕鬆鬆地休息。八年來,小屋改變了許多,惟一沒有改變的是那濃濃的愛意。
初中畢業後,我不能繼續深造了,並不是因為我的學習成績,而是因為身體殘疾。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間小屋又一次成了我全部生活的空間。雖然早有思想準備,但還是難於接受,我痛苦,我彷徨,我消沉,我失望乃至絕望,我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或許我的第一聲啼哭
便注定了這錯誤的命運
而那場痛苦的大病
使我走上了更加錯誤的歧途
寫到這裏,我的眼睛已被淚水模糊。我在將錯就錯中長大——
長大了
才知道一切全是錯
我再也寫不下去了,淚水已奪眶而出,滴在日記本上了……
在我最痛苦的日子裏,愛是我支撐下來的惟一動力。那溫馨的愛,濃鬱的情,使我怎能舍它而去呢?還有施於我愛的人們,他們更可愛更可敬,我又怎忍心讓他們傷心呢?更何況自己還是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女呢?難道就這樣沒有開放就凋謝嗎?經過痛苦的掙紮,我終於走出了迷宮。我要做生活的強者,雖然煩悶還不時的困擾我,但我想到心中的小屋,那洋溢在小屋裏的情和愛,生活就感到充實,不再迷惘。我翻開日記本接著寫道:
既然來時路
已在荊棘中消失
既然愛
將這錯誤的生命澆灌
我情願
一錯再錯
一天,我在窗前讀書,有個人走了進來。一看,是我初中的同學,這是在我最需要友情的時候,父母的愛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但那不是全部,因為我已長大。那天,我們談了很久很久,小屋裏洋溢著濃濃的友情。她走了,可那份情誼永遠留在我的心間。
此後,我想了許多許多,我接受的愛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用我手中的筆,心中的情,使缺少愛的人,得到一些安慰,使不懂愛,不珍惜愛的人,懂得愛去珍惜愛。人人獻出一點愛,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可愛。我不知道能否達到這個目的,但我會努力的,因為我心中有一間充滿愛意的小屋,直到永遠……五月的湘南正是梅雨天。而永州的天空卻像一塊綠油油的草地,在我的記憶裏留下永生難忘的印象。
午夜走在永州大街
□陳勇
五月的湘南正是梅雨天。而永州的天空卻像一塊綠油油的草地,在我的記憶裏留下永生難忘的印象。整個五月,因為徐誌摩那首低吟淺唱的詩,越來越多的學子們坐在綜合樓前的靈犀橋上,用深情的目光靜靜地打量著腳下碧波蕩漾的湖水中拔節而長的睡蓮。
許多次,我從7310走出來,總看見一朵又一朵的鮮花次第在樓道間開過,遠處寺廟的鍾磬如佛祖的聲音般慈厚纏綿。在永州三年,我從沒有睡過午覺,室友們跌宕起伏的鼾聲時常讓我想起陶潛。當臃腫的人群醉心於生活的平庸與不堪時,我卻一個人夾著書本,搜尋柳子舊跡,在靜謐中度過一個又一個難眠的夜晚。那時,我常常因為一些瑣事而感動,我在試圖拾起本民族血液芬芳的同時,還探索過懷素和柳宗元。
對學校的生活我時常感到厭倦,就連中文係開設的所有課程我也覺得過於難堪。課堂上,我不是昏然而睡垂涎三尺,便托一方素箋,勾畫著自己可憐複可笑的感歎,不停地種植文字以編織花環。文學,在這個已成為瘋子的代名詞的時代,而我卻還喋喋不休地尋找一種與心靈直白的方式,就如一個騎著瘦驢的書生,在風雪之夜尋找火爐與酒。大學三年,我似乎完全成了別人眼裏的輝煌:擔任過校文學社長,經常在一些場合拋頭露麵,臨近畢業又在中文係的鼎力支持下舉辦過個人作品展……可這一切,連同北上的列車變得模糊而遙遠。
我忽然想起一把鑰匙。這個概念,直到畢業晚會的那個晚上,我突然驚奇地發現,就連本班的同學,我亦覺得陌生而不可再現。或許是因為精神上的清澈、孤僻,我在把自己鎖在屋子裏的同時,也把自己鎖在了世界之外,西山、睡蓮、小石潭,午夜走在永州大街,一陣風距我多遠。青春,一個夢的誘惑,我在筆與紙的纏繞間突然意識到生命的反常與不安。
千禧年春夏之交回到湘西,生命已完全純粹如一張白紙讓我不忍卒讀。少不更事的學生,四人同住的宿舍,桌上散亂的講義,一種針管刺破皮膚的陣痛,慵倦和徹骨之疼,隨著世俗的目光靜靜滾過每一個日子,到處都是憔悴的麵容。教室、宿舍、廚房、學生,過去的詩,人不單是為了吃米而活著,把酒臨風,愛恨相對匆匆。離去,又難解枷鎖之鏈,難道人的一生隻是一個不可改變的過程?我從哪裏來,又將到哪裏去?
想起愛情,穿著白衣的阿英,如一隻蝴蝶飛過我的視線,在一陣沉醉的氛圍中,我心如止水。惟一的欣慰是,在眾言紛紛的時代,在無愛之情遊戲人間的年代,我品味到了純潔與真誠。穿著白衣的阿英,不知道什麼叫愛情,但她會用烏黑油亮的長發,纏住我的一生。路遙《平凡的世界》影響了一代人,諸如我,在向往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想起崔健的《一塊紅布》,更多的是那種催人向上的力量。是的,正是穿著白衣的阿英,讓我從容奔走於都市與鄉村之間,堅守住我的靈魂。而這個世界上,惟一聽我歌唱的,也隻有穿著白衣的阿英。
流年似水,又一次行走,午夜,在永州大街。日子一天天老去,街頭狂吼的卡拉OK訴說著不可告人的心酸。在這個長江以南的城市,金黃的玉米從天空緩緩落下,夢裏杏花一次又一次驚醒床頭綻放的風鈴,越來越多的人背叛精神家園,我隻是一隻孤獨的羚羊,而又有誰記得我泣血的歌唱。寧靜之流,這一切都無所謂,我在天涯的盡頭看見佛的眼淚,那裏千百年來最後一首絕唱,叫普度。
立交橋下,我停留在一個算命的老頭兒攤前,他瞅了瞅我說:“你命帶貴人,今年當交好運;平生三絞,應占魁星。”可笑,那時我連吃飯的銅板都沒有,戶口、工作,我再一次有冰寒刺骨的感覺。我再次來到曾經度過我生命中最值得記憶的三年時光的地方——零陵師專,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我準備再一次的尋夢,可南方,對我真那麼真實嗎?我怏怏不樂地回到村莊。看著自己以前寫下得那些文字,我欲哭無淚,前後都是絕壁,我已無路可走。
寓在長江三峽的穀地,有一天,我驚訝地發現,窗前那盆被割的韭菜竟然又冒出了新芽。教書之餘,我又拾起了久違的書本,艾略特、卡夫卡、李白、沈從文,在視野裏又呈現出另外一種麵容。在學校一次周末例會上,有人當著全體同事的麵問我:“你這樣寫寫畫畫,一年能發表幾篇文章,又拿得到幾個稿費,可能還抵不上我口袋裏一包煙吧!”我付之一笑,我這樣答道:“發不發表,稿費多少,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我能經常與我的心靈進行溝通。它若變成了文字,則證明社會承認了我的思考。”春風沉醉的晚上,我默默誦著傳誦了幾千年的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它使我的夢想永不幻滅。
所有的苦難都超出我的想象而成為豐富的文字之源,但我不刻意把它追求成一種財富。寧靜之鈕,夢裏杏花又一次開滿我的床頭。這個午夜,我在永州大街上行走。用生命的長度,換取生命的寬度。在站成一棵樹的最後一刻,我無端地想到這句話。
站成一棵樹
□於晨
平凡如我,也會在蒼生凡境中擁有一個獨立的位置,恰如一棵樹。
“站成一棵樹吧。”軍訓場上,我無奈地告慰自己。
許多時候,我們隻能無條件地接受,正如十八年前被莫名其妙地拋向這個世界。
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心情,選擇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十分鍾
抬頭、挺胸、並腿……我發現這種凝固的感覺已經快要從我的經驗中淡卻了。
但一棵樹,卻是可以輕鬆甚至是虔誠地麵對凝固,也許真的像舒婷所表白的那樣: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兒時每逢周末,都會去河邊靜候在外求學的父親,分分秒秒。現在想來,那時的雲朵、花鳥、靜立的人影也有著與此刻軍訓場上相仿的凝固,或許世界原本就包含了太多凝固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