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這個首富02(1 / 2)

阿爾賜說完,隻顧一個勁地吸煙,擰開一瓶礦泉水,咕咚咕咚喝了幾大口。

“還有嗎,盧生明的傳奇故事,再說兩個來我聽聽。你這麼啪嗒啪嗒一捋起來啊,我這胃口倒是吊起來了。”嚴隊問。

“有啊,如果不論大小,多得很。我再跟你說一個大公無私的利民項目吧,這事兒我印象深刻。”

“你說……什麼項目?”

“架橋!……這個事兒是早些年幹的,大概是八八年下半年。你也知道,咱這地兒,河山大川倒是壯麗得很,但交通向向來是一個大問題。這些年好多了,前幾年我剛在簡普鎮上任的時候,每次下鄉辦事,都能看到孩子們為了求學,不惜跋山涉水、涉險過河的情況。八八年夏天,簡普鎮下邊有個叫洪村的小村子出了件大事。有四個孩子到村小學上學,途中要過一條河,那時正是盛夏,隔三岔五地下暴雨,河中水位經常上漲,水流也很急。平時上學的時候吧,碰到這種情況,都是十多個孩子手挽手地一起過,偏偏那天這四個孩子去遲了。小娃子嘛,心裏都比較著急,怕遲到了被老師責罰啥的。一著急,竟不分青紅皂白,自個兒挽起褲腿就往河裏趟,一不小心就讓洪水給衝走了。事後,洪村那村幹部幾乎是發動全村人沿河去找,當然,也少不了學校的事。可是幾天找下來,最後卻是連一個人的屍首也沒找著。你說這個事,慘還是不慘?”

“慘,太慘了。”嚴隊低沉著嗓子說。

“可更慘的是,偏偏那四個孩子中有兩個是兄妹倆。你說怎麼這麼不討巧,這不是要把人往死裏逼嗎。”

一聽這話,我這心裏不由得猛的一顫,像瞬間結上一層冰殼一般。

“孩子被衝走後,這兄妹倆的母親沒過幾天就自殺啦,原本好好的一個家庭,眨眼間就弄得支離破碎。”阿爾賜接著說,“這個事,當時在簡普鎮造成了很大的轟動,孩子們上學的安全問題、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的事實,立馬就像斷氣的魚兒一樣浮出水麵,成了鎮政府工作中的一大焦點。據說那會兒民調辦公室下鄉走訪調查時,發現怨聲載道的人民群眾不在少數,煽風點火的極端分子也不乏其人。當地人都紛紛把輿論矛頭指向了政府,責罵政府平日裏坐視不管,淨攬著老百姓的稅收不幹實事。其實啊,不光它洪村出現這種現象,要知道,這簡普鎮下邊,那會兒偏遠落後的地方可不止它一個,孩子上學的安全問題也不止它才有。好些偏遠地方都是這鳥樣,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牽一發而動全身’,你洪村出了這麼大個事,一經傳開,其他偏遠地方盡皆感同身受,不少鄉親也隨波逐流地共訴悲聲。如果控製不好,大有星火燎原之勢。你說發生這樣的事,有誰願意了,政府它當然也不願意。雖說小老百姓也是一時臉紅耳熱,人雲亦雲地發發牢騷,往往最終也是莫奈其何、不了了之,但政府臉麵上終究是掛不住的,尤其是對於政績考核及公眾口碑而言,無疑是響當當地打了一記大悶棍。”

“就在這種緊要關頭,他盧生明非常應景地冒出來了,說是打算和政府聯手,挑選幾個偏遠的地方建幾座人行橋--後來建了四座。實際上吧,這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辦法,可是當時的形勢確實是有些炙手可熱,政府必須要出麵來幹點什麼,以平息下民憤。這不正好,盧生明來了,帶來了民間資本,還有博愛之心。經過一番磋商,終於選出了四個比較危險的地帶,擬定架橋方案、選擇開工時間,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那洪村出事的地方。方案剛一敲定,這盧生明立馬聯合鎮政府,統一搞了個奠基儀式,把市裏交通局的某位領導都請來了。進入秋季後,眼見著開工在即,又來了個開工慶典,記者們忙裏忙外,攝影機喀喀整個不停,把聲勢做足了,把輿論方向引導好。隻花了兩個月的功夫,四座橋就架設完成,統一命名為‘博愛橋’,前邊加上地名。竣工後,媒體報道和宣傳辦又跟上,緊鑼密鼓地歌功頌德,廣而告之,讓廣大人民都知道政府幹了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