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奧林匹克精神
□顧拜旦
聯邦主席先生、女士們、先生們:
5年前,來自世界各國的代表聚會在巴黎——1894年宣布恢複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地方——同我們一起慶祝恢複奧林匹克運動會20周年。在過去的這5年內,世界崩潰了。雖然奧林匹克精神經曆了這5年內所發生的一切,但是,她沒有恐懼,沒有斥責,也沒有成為這場劫難的犧牲品。豁然開闊的前景證明一個嶄新的重要角色正等待著她。
奧林匹克精神為逐漸變得鎮靜和自信的青年所崇尚。隨著昔日古代文明力量的逐漸衰退,鎮靜和自信成為古代文明更寶貴的支撐;它們也將成為即將在暴風雨中誕生的未來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現在,鎮靜和自信卻不是我們的天然夥伴。人自幼就開始擔驚受怕,恐懼終身伴隨著他,並在他走近墳墓時猛烈地將他擊倒。麵對如此擅長擾亂他工作和休息的天敵,人學會了反對勇氣這一曾為我們的祖先所崇尚的品德。你能想象當代人讓勇氣之花在他們手中凋謝嗎?我們知道今後該如何去思考這個問題。
但是,勇氣僅是造就時勢英雄的尚武德行。正如我以前在一篇教學論文中所說的,根除恐懼的真正良藥是自信而不是勇氣。自信總是與它的姐妹鎮靜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再回頭來看剛才提到的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以及把奧林匹克精神同純粹的競技精神區別開來的特性。奧林匹克精神包括但又超越了競技精神。
我想對這一不同之處作出詳細闡述。運動員欣賞自己作出的努力。他喜歡施加於自己肌肉和神經上的那種緊張感,而且因為這種緊張感,即使他不能獲勝,也會給人以勝利在望的感覺。但這種樂趣保留在運動員內心深處,在某種程度上隻是自得其樂。那麼設想一下當這種內心的快樂向外突發與大自然的樂趣和藝術的奔放融合在一起,當這種快樂為陽光所縈繞,為音樂所振奮,為帶圓柱形門廊的體育館所珍藏時,該是何等情景呢?這就是很久以前誕生在阿爾弗斯(Alpheus)河岸邊的古代奧林匹克精神絢麗的夢想。在過去幾千年裏,正是這一迷人的夢想使古代世界凝聚在一起。
現在,我們正處於曆史的轉折關頭。人類渴望進步,但又常常因某個正確思想被誇大而被引入歧途。青少年往往為陳舊、複雜的教學方法,愚蠢的放縱和魯莽的嚴厲相交替的說教,以及拙劣膚淺的哲學所束縛而失去平衡。我想這就是為何要敲響重開奧林匹克時代的鍾聲的原因。人們早就希望能夠複興對強健肌肉的獻祭。我們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運動功利主義同古希臘留傳下來的高尚、強烈的觀念結合起來,開辟奧林匹克新時代。在對紐約和倫敦舉辦奧運會的現實可能性作出評估後,我為這一意外的合成物向不朽的希臘祈求一劑理想主義的良藥。先生們,這就是15年的成就於今天凝成的傑作——剛才你們還向她表達了敬意。
如果你們的讚美之詞是向為之工作的人說的,我將感到羞愧。這個人沒有意識到他應受這樣的讚揚,因為他僅僅是憑一種比其意識還強大的直覺在行事。但他愉快地接受對奧林匹克理想的讚美之辭,他是這一理想的第一個信徒。
我剛才回憶起1914年6月的慶典。當時,我們似乎是在為恢複奧林匹克的理想變成現實而慶祝。今天,我覺得又一次目睹她含苞怒放,因為從現在起,如果隻有少數人關心她的話,我們的事業將一事無成。在那時,有這些人也許就夠了,但今天則不然,需要觸動懷有共同興趣的大眾。事實是,憑什麼該把大眾排除在奧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憑什麼樣的貴族法令將一個青年男子的形體美和強健的肌肉、堅持鍛煉的毅力和獲勝的意誌同他祖先的名冊或他的錢包聯係起來呢?這樣的矛盾雖然沒有法律依據,但的確要比產生這些矛盾的社會更具生命力。也許該有一個由凶暴的軍國主義支持的專製法令給它們予以致命的打擊。
麵對一個需要根據迄今仍被認為是烏托邦式的,但現在已成熟即可被使用的原則進行整頓的全新世界,人類必須吸收古代留傳下來的全部力量來構築未來。奧林匹克精神是這種力量之一,因為事實是僅有奧林匹克精神不足以確保社會和平,不能更加均衡地為人類分配生產和消費物質必需品的權利,甚至也不能夠為青少年提供免費接受智力培訓的機會,使他們能夠保持自己的天賦,而不是停留在其父母生活的那種境況。但是,奧林匹克精神將依然為人類追求強健的肌肉所需要。強健的肌肉是歡樂、活力、鎮靜和純潔的源泉。奧林匹克精神必將以現代產業發展所賦予的各種形式為地位最低下的公民所享受。這就是完整、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今天我們正在為她奠定基礎。
這次慶祝儀式是在極為祥和歡樂的氣氛中舉行的。古老的赫爾維希亞(Helvetian)聯邦最高委員會及其尊敬的主席、被上帝和人類所愛的沃州(Vaudois)地區的資深代表、這個最慷慨和熱情好客的城市的領導人士、享譽世界的歌星以及一支精心挑選的朝氣蓬勃的體育隊伍聚集在這裏,為這次盛會樹立了曆史性、公民精神、自然性、青春和藝術性五重聲譽。
願喜愛勇敢者的幸運之神厚待比利時人民。不久前,比利時在申辦明年的第七屆奧運會這一殊榮時作出了高貴的姿態。
目前的時勢依然很嚴峻。即將破曉的黎明是暴風雨過後的那種黎明,但待到日近中天時,陽光會普照大地。黃褐色的玉米又將沉甸甸地壓在收獲者的雙臂。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些生活中的細節,要知道,一個人的曆史,一個民族的曆史乃至整個人類的曆史都是由這些細節寫成的。
生活的細節
□劉文鳳
整日奔走紅塵,日月流水般過去,似乎不曾流下一絲痕跡,但不知哪一天,由於一件事情一句話的提醒,會突然勾起你記憶長河裏的某一片沙石,某一朵浪花……也許你將整個事件的大背景忘了,但你卻清楚地記得那個細節。
那一年我20歲,20歲正是人生的青春花季,20歲的目光看人世間的一切都應該美麗,20歲的眼裏揉不進半點世俗的沙粒。那一年我認識了一位搞文學的朋友,朋友聰明、勤奮、有才,我對他佩服有加。我們常在一起談文學,談人生,談理想,談得非常投機。記得那是冬天裏的一個晚上,朋友來單位找我。我們一起聊到很晚,直到我送他下樓時,我們仍談興未盡,他一邊推自己的自行車一邊跟我說話,沒想到他將車子推出車棚時,突然大驚失色道:“哎呀,自行車鈴蓋丟了,真倒黴!”忽然他又一改沮喪的神色,衝我詭譎的一笑,轉身從別人的車上擰下一個鈴蓋,安在他的車上。這一連串的動作都是在瞬間完成的,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我驚愕得老半天說不出話來,想不到一個整天將文學、人生、理想掛在嘴上,口若懸河的人竟這般世俗。他的勤奮,他的聰明,他的才氣,頓時在我眼裏黯然失色。
在我跟這個朋友以後交往的日子裏,我的腦海裏總是反複出現這個細節,直到有一天他從我的生活裏消失。
後來,到了該談朋友的年齡。別人為我介紹了一個大學生,大學生儒雅、謙恭,初次給我的印象還不錯,誰知他第二次去單位的集體宿舍找我時,也許他自以為與我已經相熟,便大大咧咧地半躺半靠在我對麵同事的床上,雙腿還不住地抖動。這個最不能讓人容忍的細節,讓我原先對他的好感跑到九霄雲外,最後的結局是顯而易見的。時隔20年,也許他直到今天也不明白我當初為什麼拒絕了他。
再後來遇到我現在的丈夫,記得他第一次上我們家時,還有些靦腆,有些羞澀。母親熱情地給未來的女婿做荷包蛋麵條。做好了端到跟前,用慈愛的目光看著人家吃,還不住地詢問味道鹹淡如何。他則忙不迭地回答好好好。送走客人後,鍋裏還剩下半碗,母親非要讓我吃了。我隻吃了一口,便“哇”地一聲全吐了出來,因為實在太鹹了。母親恍然大悟,方記起自己放了兩次鹽。想想那個傻乎乎的他,明明這麼鹹的麵條,還一個勁地說好,並“津津有味”地吃下一碗,真是傻到了家,但又不知怎麼覺得他傻得有些可愛。
20年的無情歲月,早已磨鈍了我心靈中最敏感的觸角,當年的理想主義者也變成了食人間煙火的凡人。今天,重新審視過去這些生活中的細節時,我變得平和而寬容,當初認為不能容忍的一些生活細節今天看來未必就那麼令人生厭;當初認為值得欣賞的品行今天看來未必就那麼可愛。
可是,一個人必須從年輕時走過,你不能要求他20歲就會有40歲的目光,而隻能牢牢記住,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些生活中的細節,要知道,一個人的曆史,一個民族的曆史乃至整個人類的曆史都是由這些細節寫成的。“除了我沒有任何人知道結局,沒有任何人知道!”
《哈利·波特》的“魔法媽媽”
□文婷
6月21日,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新書——《哈利·波特》第5集《哈利·波特與鳳凰令》正式上市,就在新書正式上市的前一天,羅琳接受了《泰晤士報》記者安妮·特納曼的采訪,袒露隔了3年《哈利·波特》5集終於上市的喜悅,以及婚姻和家庭生活帶給她的幸福感覺。
關於成名:“我不為名聲和金錢寫作”
這些天,羅琳完完全全是個快樂的女人,這可以從她的臉上看出來。她在自己家裏接受了采訪,抱著她的小兒子——大衛,那是一個圓滾滾的小家夥。在書架上,放著羅琳另外一些“寶貝”——《哈利·波特與鳳凰令》。
針對第5集,羅琳說:“那真是個‘巨作’,我甚至不敢去數到底有多少字。最後我的編輯告訴我,有25萬字!我幾乎要被嚇死了。”
這是我(記者,下同)第3次采訪羅琳。第一次是在1997年,在《哈利·波特》係列第1集《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上市時。那時她還沒有現在這麼紅,真想不到《哈利·波特》會取得如此轟動的效果。那時當第1集賣到3萬冊時,羅琳說:“我從沒想過會賣得這麼好,我想我頂多能得到一些好評。對我來說,現在像一腳踏入一個魔幻世界一樣。”
的確是個魔幻世界。3年後,在2000年5月,記者與羅琳在愛丁堡大酒店又見麵了。她剛寫完《哈利·波特與著火的高腳杯》。那時她趕時間,而且有點緊張,在兩個小時的采訪過程裏抽了5根煙,說話的速度也像“機關槍”一樣。羅琳那時的資產估計達到1500萬英鎊,但同時,她的生活也一團糟,努力處理她女兒、朋友和寫作之間的關係,這是金錢所不能處理的事情。
時間很快又過去了3年,如今羅琳的書已賣出近2億本,她的資產也達到2.8億英鎊,甚至比女王還富有。有的人也許沉迷於自己所取得的這些成就,但羅琳不會。羅琳甚至不覺得自己非常有名,她最近的一次購物隻是給自己買了一個綠玉戒指。
目前,羅琳看起來改變了許多,她整個輕鬆了,她的鋒芒圓潤了。她“機關槍”似的話語也變為低沉、柔軟,沒變的是她咯咯的笑聲。我對她說,你變了,現在很沉靜。
羅琳說:“我的確靜了。我現在快樂了許多,這令我整個人平靜了。”
“我從來不渴求名聲,也不為了它而工作。我視它為我必須感受的一些經曆。有名聲聽起來真的不錯,但對我來說,壞的一麵要多於好的影響。金錢對我來說也一樣,錢能讓我擺脫很多麻煩,保證我孩子的安全,衣食無憂。這是我對錢的定義。”
關於壓力:“我甚至想過寫不下去了。”
我說:“你和我上次采訪你時完全不同了。”
羅琳說:“你上次采訪我時,是我最糟糕的時候。寫《哈利·波特》係列第4集真是個噩夢。我寫到一半寫不下去了,我不知我想怎樣,後來我意識到不能再陷入這樣一個困境裏。我不得不瘋狂地寫,到最後我覺得自己快燃燒起來了,真的,當我想到還要繼續寫下一集,我甚至覺得很害怕。那時我寫了哈利10年了,我第一次有害怕的感覺。我不想繼續寫下去了。”
1990年,羅琳在曼徹斯特等一班晚點的火車時,有了寫7集《哈利·波特》的想法,而已很快就投入創作中,那時她還是一名單身母親。羅琳寫作的地點多數是在咖啡廳。寫完一集,羅琳馬上投入第二集的寫作。當她寫完第4集,在準備上市的期間,羅琳著手第5集的創作,她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這並不是羅琳第一次感到了極限的壓力。“在寫完第3集《哈利·波特和阿茲卡班的囚徒》時,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馬上著手第4集的寫作。這時我真的受到震動,我想自己自由地寫,按著自己的時間去寫,而不是被下一年就要出版新書的最後期限逼著去寫。”
羅琳經常會被問為什麼哈利·波特能如此成功。“我真的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我從來沒想過《哈利·波特》會這麼受人們歡迎。我想如果我這樣去預測的話會非常危險。如果這樣想可能會讓我停下我正做得對的事情,誤導我……”
關於家庭:“讓女兒在倫敦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羅琳說她熱愛寫作,但無論高興與否,她都必須得寫作,隻是當她高興時會更容易寫出東西來。《哈利·波特與鳳凰令》就是在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寫出來的。早在2001年節禮日(聖誕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羅琳結婚之前,她就已經著手寫該書了。
羅琳主要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寫她的新書,偶爾也去蘇格蘭的佩思郡寫作。她不再在原來的地方寫作了,因為在那裏人們時刻關注著她,令她感覺很不自在。她通常整個上午都在家裏的辦公室寫作,這個辦公室其實是一個獨立的臥室,也是整套房子裏最小的房間。大概到了中午12時30分,她會休息一會兒,吃個三明治,然後繼續在電腦前工作,直到女兒傑西卡放學回家(雖然羅琳有兩個孩子,但她卻沒請保姆)。羅琳會同傑西卡一起去遛狗。如果感覺不是那麼累的話,羅琳會繼續“開夜車”。
羅琳對女兒傑西卡的保護意識相當強烈,她從不讓傑西卡在公眾場合露麵,也不帶她出席電影《哈利·波特》的首映式。羅琳甚至在采訪當中極少談到傑西卡,隻是在問到為什麼她會在倫敦買房子時,羅琳才笑著說,一方麵她要留在倫敦一段時間,另一方麵女兒可以在倫敦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關於新書:“哈利和女孩有了交往”
《哈利·波特》叢書在全世界刮起了“哈利·波特旋風”。盡管《哈利·波特與鳳凰令》即將出版上市,但我卻未能獲準看到該書的內容。反倒是羅琳自己談到了新書的一些內容:“這本書隻是另一個新開端的開頭。哈利在書中非常憤怒,他在整本書中都很憤怒。但我想在讀者看到了哈利在本書中的遭遇之後,就會明白為什麼哈利會如此憤怒。”羅琳說,哈利平生第一次和一位女孩有了交往。
她補充悅:“哈利現在已經處在青春期,他正在經曆成長的煩惱。”
羅琳已經在開始寫《哈利·波特》第6集,她說:“我還在懷著大衛時就已經開始寫第6集了。這一次情況完全不同了,因為現在沒有了像《鳳凰令》那時的最後期限,我寫《哈利·波特》第6集、第7集並沒有跟書商簽合同,也就不存在什麼按合同辦事的最後期限。”
羅琳說:“我現在真的自由了,我希望花時間照看大衛,我可不想把他送進‘保姆軍營’。但我真的很想寫完《哈利·波特》的第6集、第7集。第6集將比較簡短,第7集則比較長……它將是目前為止我寫的最長的一本書。第7集我已經寫好了結局,但除了我沒有任何人知道結局,沒有任何人知道!”通過人類的智慧,把空間充足的能源和豐富的資源融為一體去創造新的物質財富,航天技術是必要的手段,這將會開創一個空間文明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