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A輯麵對青春的萌動
幸福,你不要來得那樣快,在人們懂得你的真正含義的時候,你再到來!
愛是難分彼此——彼此的優點和缺點。
我以為這是我的優點,你卻說是缺點。你的缺點太多,我卻喜歡你,這是我的優點。
愛就是難分彼此。
以青春換明天
□羅蘭
一個女人愛上一個有婦之夫,那個男人年紀比她大很多,他們在一起已經十多年,十多年來,男人在生活上照顧她,已經失去謀生的能力,也從來沒有奢望男人會離婚,大家都習慣這種相處方式。
男人要與家人移居美國,叮囑她盡快辦理移民手續到加拿大,那麼,以後男人可以從美國跑到加拿大探望她。女人不知道何去何從,不知道自己是否在蹉跎歲月。
我隻能告訴她,女人的身價與古董剛好相反,越遲離開這個男人,她越難找到一個比他好的男人。而她這個男人已經算有情有義,有些男人,留下一筆錢便離開,有些男人,留下幾句話便離開,有些男人,連說話也不留下一句便離開,末世的愛情,說恩義太奢侈。她的男人,至少努力希望與她在他國度餘生。
這個女人最好的結果,便是一直等下去,直到男人喪妻。
最壞的結果,不是他的妻子長命百歲,而他們被逼一直偷情,也不是她比他妻子短命。最壞的結果是她和他的妻子都長命百歲,而男人卻最早離開人世。她沒有死在男人的懷抱裏,卻要忍受失去他的悲痛和孤寂。
一段愛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個人的死亡,同時也可能讓死亡毀掉一切。以青春換明天的愛情,從來淒愴。
愛是難分彼此——彼此的優點和缺點。
我以為這是我的優點,你卻說是缺點。你的缺點太多,我卻喜歡你,這是我的優點。
愛就是難分彼此。花園一閃就不見了,稀疏的秋天從頭上飄落,雛菊是白天的夜曲。
感受青春
□張海濤
隻有秋天的時候,你才知生命的季節已經悄悄遠遁。落葉之下,簌簌的風聲,很難再記起在春天的日子裏是如何萌發希望的新綠的。
就像感受春天,在青春的歲月裏我不可能沒有一種悵惘的遺憾。那種寥落的感覺源於何處?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黑暗之處,我的影子是那樣單薄而孤獨,靜佇在時空的心中。但時光是永遠行進著的,我的腳步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和停頓。
用真誠的心,去真真正正地回想過去的日子,你會品嚐到一種淡淡的澀澀的滋味,心中是不能不有所感觸和深思的。為這今天的一切,我們丟失的已經太多了。漫漫途中,我們背負行囊與渴望而行,走遍天涯,驀然回首時,卻發現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
然而,我還是想起了那些很遙遠很隱約的往事,就像剛剛發生在昨天,那些細節使我不能全部忘懷。懷念過去是痛苦的,沉醉於痛苦卻能得到一種解脫。在紛雜的現實中我常留戀往昔的那份純真與善良,而現在,這些太難尋覓了。人們都低著頭各自匆匆趕路,沒有人會注意到我的存在,沒有人會與你打招呼,在旅途上也沒有熟悉的親人和朋友。這漫漫行程需要你自己去走,用你的腳步去丈量它的裏程。等到人生盡頭再回首時,你才能了解自己的青春是否無悔。
人的一生很短而又很長,對麼?我說是的。人生是一場矛盾,或者是一串探索,而我們,便在這反複的變化和無盡的磨難中學會生存、發展。然而,人生不是夢,不是太多的虛無和迷茫。夢隻是夜的寵兒,我們卻生活在白天。
而路,卻沒有終點,仍是那麼遙遙無期,我們還要趕路。
在今天的時候,人們無法確定明天的行蹤如何漂泊。雨總會有的,而太陽,也永遠不會消失。抬起頭,你看,現在還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人生的驛站很多,走一段征程,心中便有一點收獲。晨光中有許多清新的歌聲和泥土的芬香,你聞見了嗎?每天的時序都是這樣反反複複地變更,你我都無法永遠有時間的偏愛,那麼,把握住這束稍縱即逝的陽光,走過光陰的雨季,便有一陣鴿哨在心中清脆地和鳴。
我們卻常常反悔,反悔往日的不可追悔。其實,這並沒有什麼怨恨的,怨恨的隻能是我們自己。美麗的事情總是這樣一閃即逝的,稍不注意,就會從你的手中溜走。譬如有一天清晨我們麵對草尖上閃亮的淚滴而驚歎時,能否想到黑夜裏那顆哭泣的心是多麼沉重。作為陽光的眼睛,即使是一滴晶瑩的淚,也會閃爍著一絲純淨的希冀,我們沒有理由輕易拋棄永恒的信念和追求,太陽的誘惑總是神聖而執著的,它的溫暖常令我們感動一生,就像小時候常在母親懷抱中唱的那首歌。
歌很美,其實生活也是很美的,隻要那首歌你別唱走了調子。韻律是那樣和諧而奇妙,如無窮無盡的陽光,賦予你快樂的遐想。
青春的日子已經是很現實的了,麵對眼前的一切,你該怎麼辦?有沒有勇氣去承擔你肩著的那份屬於你自己的空間?不是做夢的季節,夢隻是虛幻的煙霧,在心中隻能留下一片陰影。我們崇尚的隻是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做一個人不容易,許多人並不能真正理解它的內涵。
沒有那麼多時間供我們去逍遙自在,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獨自徘徊,你的目光便會漸漸萎縮。而窗外的風,已在輕叩你的窗欞。別再沉溺於無聊的泥潭不可自拔,有那麼多美妙的事情都在等待著我們的到來。
在生命接受命運的洗禮時,我們就注定了要在這世界上流浪一生。列車在生命的站台旁呼嘯而過,能停靠的站太少太短暫。揮起手,別說再見,隻因心中那份永遠的期待和永遠的懷念。錯過了許多可以停棲的港灣,你就不能再記起原先的起點。
心仍真誠地跳動,握著你的手,我們在青春裏尋找最珍貴的意義。當再一次感受青春,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無怨無悔!情海是苦海,沒有人敢與你同溺,也沒有人能救你。
愛情物語
□周芬伶
想我的時候請喚我的名字
在愛中我是多麼強悍啊!我的血液一定還有野蠻的成分,我想去抓,去搶,想狂叫,想遊走。
然而,我又萬分溫柔,想輕輕地哭,輕輕地唱,不讓任何人聽見。
但是,我們隻能斯文地談話,靜靜地微笑,交換一封信,或打一個電話,像世間的一切好男好女,相見歡喜,相待有禮。啊!你永遠不會知道,我是多麼寂寞。“痛苦是愛的深度。”你說。“因此,我原諒你。”我說。
“要不然是愛,要不然是不愛,決無中間。”你說。“我已無從分辨。”我說。
“身在情常在。”你說。“不!是情在身常在。”我說。
“所有的偉大的情人都在地下。”你說。“一切的愛亦是一切的虛空。”我說。
風起的時候,手插著口袋散個步吧;舉杯的時候,留下封麵的位置給我;如你抽煙,就留下灰燼給我吧!有霧的夜晚,不應該吵嘴,應該傾聽;讀到美好的句子,請為我念一遍;調一段哀戚粗獷的音樂,流幾行真摯的淚水,做一個酣暢的好夢,想我的時候,請喚我名。
記情
在許多年前的一個深夜,我曾穿著睡袍捧一束野薑花,在無人的街道上遊走,明明知道你不會來,我仍不斷等待,踮著腳尖走路,哼著支離破碎的歌,對著影子發笑,這樣的傻,這樣的癡,而你真的一直沒有出現過。
迷情
這是什麼樣的心靈波動?一會兒心悸,一會兒心死;我企盼重新變得美麗,不被你照得太蕭瑟;我企盼更加勇敢,足夠抗拒你的美感;我企盼更加超卓,能夠與你把酒論交;我企盼能夠擄人,也能被擄,那用星星溫柔光輝包圍的臉孔,我要逃避你,逃入黑夜的陰影裏,再不渴望陽光。
悟情
因為你沒有愛上我,我遂愛上別人。像別人一樣小心翼翼地維護感情,修補創傷,不輕易發怒,長久地忍耐,而我仍然失敗了。在失敗中我才醒悟,情海是苦海,沒有人敢與你同溺,也沒有人能救你。因此,感謝你沒有愛上我。
忘情
一直相信,失去你,我寧可死去。事實上,自你遠去,你的影像越來越難記憶,你的書信早已焚化成灰。隻有每年到了分手的季節,我會有長長的憂鬱,仿佛在一夕之間老去,怕見人,怕照鏡,怕黃昏,怕落花——而那也不過是短短的一季,我隻在那一季老去。
無情
聞情不喜,別離不傷,受寵不驚,淚已幹,心如灰,淡然回首,才知道我是最最無情的人。
流浪的心
在異地的街道上,我們意外地相遇,彼此以熱情的臂彎擁抱,我們的笑臉在黑夜中發亮,然後倉促地道別。當你消失在人群中,我方想起,原來我們是如此互相喜歡,卻沒有機會表達。如果不是這場異地的風雪,我們永遠是羞怯地相望。
旅人之歌
我們的身心勞頓,靈魂卻不疲倦,縱使我沉默不語,我的心仍在歌唱。你可以靠近我取得一些溫暖,但我隨時會離你而去,生命太美麗,它催我前去。不管夢裏會有幾張重疊的臉,不管心上刻著幾個名字,我不會因離別的感傷,總在歌聲中暗藏眼淚。我唱著寂寞的歌離去,說“人生原本如是”。
顧盼
我的心不曾因遠離你而得到自由,一步一回首,你的影子一如明月相隨。我們都因為不善分離而憔悴了。你說:“什麼都不用帶給我。”於是,我知道該帶給你什麼了。善待自己的生命是人生的一大課題,是對生命的一種珍視。
善待生命
□馬役軍
人最寶貴的可謂是生命。可環顧四周,懂得善待生命者幾何?當然我也不在其外。
善待生命,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善待生命,不是吃得好些,穿得體麵些,大事小情別委屈了自己;也不是裝孬怕死,把承載生命的肉體裏三層外三層地緊緊包裹起來。這隻是一種小心的活法,而不是善待生命。
人活著是應該有價值的。但價值到底有多高,那要看你想的是什麼,做了些什麼。在需要把自己付出去、情況又是不得不把自己付出去的時候,死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善待。
可有些人,對自己的生命表現得相當隨意。
這個問題給予我的第一次震憾在17年前,當時我剛剛畢業,分配在一所大學團委搞宣傳。那天,一個數學係的男同學在外麵臥軌自殺了。我隨著去了現場,一截破草席蓋著一個年輕的軀體,但已經被火車的利輪分割成幾截。從現場上看,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候,後悔了自己的舉動,想往外爬,但呼嘯的列車沒有憐憫他的猶豫,拽走了他年輕的生命。
那是我第一次麵對一堆沒有生命的血肉,思忖生與死的哲學,在這兩個哲學命題構造的人間與陰間的臨界點上,學著大徹大悟。
他是懷疑自己“陽痿”。
人生原本不易,但死卻很容易。
生命的奧秘在不斷地困擾曆史,困擾迫切想弄明白眼前這個世界但怎麼也難以窮盡疑問的人們,多少歲月的艱難探詢。直到19世紀,達爾文才揭示出包括人在內的有機自然物形的演變過程。
從5億年前的古生代後期到100萬年前的新生代初期,在這漫長的年代裏,地球上的生命經曆了從單細胞生物到人類的進化過程。這是一個既發展人類肉體,也發展人類思維的複雜過程。
一個活脫脫的生命,就這樣消逝,讓人覺得似乎太簡單了些。
記得當時在《中國青年報》上還展開了一場討論。許多人認為,他的死太沒有價值。但又覺得,他在死亡麵前還是有點勇氣。人最寶貴為生命,他這樣無所顧忌地把自己推向死亡,說明他還有點膽量。但更多的人認為他懦弱,因為,人活著才是艱難的,死後萬事皆空,他可以再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了。
人有沒有權利選擇自殺:這在法學界是一個爭論了若幹個世紀的問題。人們一直在試圖弄明白,自己毀滅自己的生命是否也是一種犯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自殺是一種戕害生命的謀殺行為,即“自我謀殺”,所以也是一種犯罪。
中國人曆來的觀點是“殺人償命”,但對於自殺,人們則網開一麵。從眾多的史料中,你可以看到許多描述自殺的故事,無不使用的是一種悲壯、或者淒慘的筆調,從中可以看到人們對自殺者所抱的同情或敬重的心態。
人與社會盡管是個體與群體的關係,但還是密不可分的。即使人使用生命是個人最基本的權利,但生命也是人履行法律義務的基礎。你可以放棄權利,但你不能放棄義務,即一個人所必須承擔的贍養老人的義務,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報效國家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