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卷一古豔部
比職
甲乙倆同年初中。甲選館職,乙授縣令。甲一日乃對乙語曰:“吾位列清華,身依宸禁,與年兄做有司者,資格懸殊。他事不論,即拜客用大字帖兒,身份體麵,何啻天淵。”乙曰:“你帖上能用幾字,豈如我告示中的字,不更大許多?曉諭通衢,百姓無不凜遵恪守,年兄卻無用處。”甲曰:“然則金瓜黃蓋,顯赫炫耀,兄可有否?”乙曰:“弟牌棍清道,列滿街衢,何止多兄數倍?”甲曰:“太史圖章,名標上苑,年兄能無羨慕乎?”乙曰:“弟有朝廷印信,生殺之權,惟吾操縱,視年兄身居冷曹,圖章私刻,誰來懼你?”甲不覺詞遁,乃曰:“總之翰林身價值千金。”乙笑曰:“吾坐堂時百姓口稱青天爺爺,豈僅千金而已耶!”
[譯文]甲乙兩人同一年考中舉人,甲被選到翰林院任職,乙被任命為縣令。有一天,甲傲慢地對乙說:“我官位階高顯貴,身居朝廷,與老兄做地方官相比,身價上差得很懸殊。別的事且不論,僅拜客用的名帖就顯出我的身份極為體麵,和你簡直有天壤之別。”乙說:“你的名帖能用幾個字,怎能趕得上我告示中的字,難道不比你的作用大了許多?讓各地皆知,百姓無不凜遵恪守,但老兄的名帖卻毫無用處。”甲說:“那麼出行時我有黃傘和衛士護衛,十分顯赫炫耀,老兄你可有嗎?”乙說:“小弟我出門時,持牌棍的人清道,隊伍擠滿大街小巷,何止多老兄數倍。”甲說:“我有太史官的印章,標有上苑字樣,難道你不羨慕嗎?”乙說:“小弟我有朝廷授給的官印,生殺大權,歸我操縱,看你身居冷官閑職,有了圖章也是沒有用處,誰怕你呢?”甲不由得詞窮,於是說:“總之翰林的身價值千金。”乙譏笑道:“我坐堂理事時,老百姓都喊我青天大老爺,難道不遠遠超過千金嗎!”
發利市
一官新到任,祭儀門畢,有未燼紙錢在地,官即取一錫錠藏好。門子稟曰:“老爺這是紙錢,要他何用?”官曰:“我知道,且等我發個利市看。”
[譯文]有個官員剛剛上任,在門前祭儀完了時,發現地上有未燃的紙錢,官員馬上收取一疊紙錢藏好。看門的人稟報說:“老爺這是紙錢,要它有什麼用?”官員回答說:“我知道,你等著我生發錢財吧。”(注,利市:利潤。)
貪官
有農夫種茄不活,求計於老圃。圃曰:“此不難,每茄樹下埋錢一文即活。”問其故,答曰:“有錢者生,無錢者死。”
[譯文]有個農夫栽種茄苗不活,向老菜農討求栽種茄苗的方法,菜農說:“這不難,隻要每棵茄苗下埋上一文錢就能夠活。”農夫問這是為何,菜農回答說:“有錢者生,無錢者死。”
有理
一官最貪,一日拘兩造對鞫,原告饋以五十金,被告聞知,加倍賄托。及審時,不問情由,抽簽竟打原告。原告將手作五數勢曰:“小的是有理的。”官亦以手覆曰:“奴才,你講有理。”又以一手仰曰:“他比你更有理哩!”
[譯文]有個官吏十分貪婪,一天拘來原告與被告進行審訊,原告贈送給官吏五十兩金子,被告聽到,便加倍賄賂。等到審訊時,官吏不分清紅皂白,抽簽便打原告。原告伸出五個手指打手勢說:“我是有理的。”官吏也伸出五指說:“奴才,你的確有理。”接著又把手一翻說:“他比你更有理哩!”
取金
一官出朱票,取赤金二錠,鋪戶送訖,當堂領價。官問:“價值幾何?”鋪家曰:“平價該若幹,今係老爺取用,隻領半價可也。”官顧左右曰:“這等,發一錠還他。”發金後,鋪戶仍候領價。官曰:“價已發過了。”鋪家曰:“並未曾發。”官怒曰:“刁奴才,你說隻領半價,故發一錠還你,抵了一半價錢,本縣不曾虧你,如何胡纏?快攆出去!”
[譯文]有個官員要買兩錠赤金,金店的人送到後,當堂等著拿錢。官員問他多少價錢,金店的人說:“通常的價錢應是若幹,現在是你用,隻收取一半的價錢就行了。”官員瞅瞅周圍的人說:“這樣的話,退還給他一錠金子。”退還一錠金子後,金店的人仍然等候著領錢。官員說:“錢已經給過了。”金店的人說:“並沒有給呀!”官員十分惱怒,說:“刁奴才,你說隻收半價,因此退還一錠金子給你,抵償了那一半價錢,我沒有虧你,為什麼還胡攪蠻纏?給攆出去!”
糊塗
一青盲人涉訟,自訴眼瞎。官曰:“你明明一雙清白眼,如何詐瞎?”答曰:“老爺看小人是清白的,小人看老爺卻是糊塗得緊。”
[譯文]有個患青盲眼的人被牽連到官司裏,該人爭辯說自己眼瞎。官員說:“你的一雙眼青白分明,為什麼假裝瞎子?”那個人回答說:“你看我是清白的,我看你卻是糊塗得很哩!”
不明
一官斷事不明,唯好酒怠政,貪財酷民,百姓怨恨,乃作詩以誚之雲:“黑漆皮燈籠,半天螢火蟲,粉牆畫白虎,黃紙寫烏龍,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鍾,唯知錢與酒,不管正和公。”
[譯文]有個官吏斷事糊塗,隻嗜好飲酒,常常怠誤政事,且又貪吝財物,殘酷百姓。老百姓對他十分怨恨,於是作詩譏諷他說:“黑漆皮燈籠,半天螢火蟲,粉牆畫白虎,黃紙寫烏龍,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鍾,唯知錢與酒,不管正和公。”
啟奏
一官被妻踏破紗帽,怒奏曰:“臣啟陛下,臣妻羅唕,昨日相爭,踏破臣的紗帽。”上傳旨雲:“卿須忍耐,皇後有些憊賴,與朕一言不和,平天冠打得粉碎,你的紗帽隻算得個卵袋。”
[譯文]有個官員被他的妻子踩壞了烏紗帽。官員生氣地向皇帝上書說:“啟奏皇上,我妻子好吵鬧,昨天和我相爭,踩破我的烏紗帽。”皇上傳旨說:“你須忍耐,皇後有些頑皮,與我隻要有一句話不和,就把我的平天冠打得粉碎。與其相比,你的烏紗帽隻能算個卵子袋。”
偷牛
有失牛而訟於官者,官問曰:“幾時偷去的?”答曰:“老爺,明日沒有的。”吏在旁不覺失笑。官怒曰:“想就是你偷了。”吏灑兩袖曰:“任憑老爺搜。”
[譯文]有個人丟了牛,上訴到官府。官員問他說:“什麼時候丟的?”那個人回答說:“老爺,是明天沒有的。”旁邊的一個差役聽後忍不住笑出聲來。官員大怒說:“想必就是你偷的了。”差役甩動兩隻袖子說:“任憑老爺你搜查。”
避暑
官值暑月,欲覓避暑之地。同僚紛議,或曰,某山幽雅。或曰,其寺清涼。一老人進曰:“山寺雖好,總不如此座公廳,最是涼快。”官曰:“何以見得?”答曰:“別處多有日頭,獨此處有天無日。”
[譯文]天氣炎熱,有個官員打算尋找避暑的地方。同僚們紛紛議論。有的說:“某山幽雅。”有的說:“某寺院清涼。”有位老人進言道:“山上和寺院雖好,但都沒有這大堂上涼快。”官員問:“憑什麼這樣說?”老人回答說:“別的地方常常有太陽,隻有這大堂上有天無日。”
強盜腳
鄉民初次入城,見有木桶懸於城上,問人曰:“此中何物?”應者曰:“強盜頭。”及至縣前,見數個木匣釘於樵樓之上,皆前官既去,而所留遺愛之靴,鄉民不知,乃點首曰:“城上掛的強盜頭,此處一定是強盜腳了。”
[譯文]有個鄉下人第一次進城,見有木桶懸掛在城門上,便向別人問道:“那裏麵裝的是什麼東西?”那人回答說:“是強盜頭。”等到了縣衙門前,見數隻木匣被釘在打更鼓的樓上,實際上都是以前當官的離任時所留下的靴子。鄉下人不曉得,於是點頭說:“城門上掛的是強盜頭,這裏一定是強盜腳了。”
屬牛
一官遇生辰,吏典聞其屬鼠,乃醵黃金鑄一鼠為壽,官甚喜曰:“汝等可知奶奶生辰亦在目下乎?”眾吏曰:“不知,請問其屬?”官曰:“小我一歲,醜年生的。”
[譯文]有個官員過生日,典史官們聽說他屬鼠,便湊集黃金鑄成一隻金老鼠,獻給官員為之祝壽。官員十分歡喜,說:“你們是否知道我太太的生日也在近日?”眾官吏回答說:“不知道,請問她屬什麼?”官員說:“她比我小一歲,屬牛。”
同僚
有妻妾各居者,一日妾欲謁妻,謀之於夫,當如何寫帖。夫曰:“該用‘寅弟’二字。”妾問其義如何,夫曰:“同僚寫帖,皆用此稱呼,做官府之例耳。”妾曰:“我輩並無官職,如何亦寫此帖?”夫曰:“官職雖無,同僚總是一樣。”
[譯文]有個人妻妾分居。某日妾打算拜見妻,與丈夫商量應怎樣寫帖子,丈夫說:“該用‘寅弟’二字。”妾問為什麼要這樣寫,丈夫說:“在一起做官的人寫帖子,都用這樣的稱呼,這是官場的慣例。”妾說:“我們並沒有官職,為什麼也寫這樣的帖子?”丈夫說:“你們是同僚的身份總該是沒錯的。”
家屬
官坐堂,眾役中有撒一響屁,官即叫:“拿來!”隸稟曰:“老爺,屁是一陣風,吹散沒影蹤,叫小的如何拿得?”官怒雲:“為何徇情賣放,定要拿到。”皂無奈,隻得取幹屎回銷:“稟老爺,正犯是走了,拿得家屬在此。”
[譯文]有個官員坐在大堂之上,眾差役中有人放了一個響屁,官員立即喊道:“把屁拿來。”差役報告說:“老爺,屁是一陣風,吹散沒影蹤,叫我怎麼拿得著?”官員大怒說:“為什麼徇情放跑,定要拿到。”差役沒有辦法,隻得拿來幹屎回話:“報告老爺,正犯跑了,拿得家屬在這裏。”
州同
一人最好古董,有持文王鼎求售者,以百金買之。又一人持一夜壺至,銅色斑駁陸離,雲是武王時物,亦索重價。曰:“銅色雖好,隻是肚裏臭甚。”答曰:“腹中雖臭,難道不是個周(同州)銅(同同)?”
[譯文]一個人酷愛古董,有人拿文王鼎出售,他以一百金買下。又一人拿一夜壺來,銅色斑駁陸離,說是周武王時的文物,要賣高價。文物愛好者說:“銅色雖然好,隻是肚裏臭得很。”賣的人說:“腹中雖然臭,難道不是個周(州)銅(同)?”
衙官隱語
衙官聚會,各問何職。一官曰:“隨常茶飯掇將來,蓋義取現成(縣丞)也。”一官曰:“滾湯鍋裏下文書,乃煮(主)簿也。”一官曰:“鄉下蠻子租糞窖。”問者不解,答曰:“典屎(史同音)。”
[譯文]衙門裏的官員聚會,互問擔任什麼職務。甲官說:“我是平日的茶飯隨用隨到〔意思是‘現成(縣丞)’〕。”乙官說:“我擔任的職務是‘沸水鍋裏下文書〔即煮(主)薄〕’。”丙官說:“鄉下的蠻子租用糞窖。”問話的人不明白,丙官說:“典屎(史)也。”
太監觀風
鎮守太監觀風,出“後生可畏焉”為題,眾皆掩口而笑,當問其故,教官稟曰:“諸生以題目太難,求減得一字也好。”當笑曰:“既如此,除了‘後’字,隻做‘生可畏焉’罷。”
[譯文]有個鎮守太監觀察民風,出“後生可畏焉”做題目,大家都掩口而笑。太監問大家笑的原因,教官報告說:“許多書生認為題目太難,請求去掉一字。”太監大笑說:“既然這樣,去掉‘後’字,改做‘生可畏焉’吧。”
武弁夜巡
一武弁夜巡,有犯夜者,自稱書生會課歸遲。武弁曰:“既是書生,且考你一考。”生請題,武弁思之不得,喝曰:“造化了你,今夜幸而沒有題目。”
[譯文]有個武官夜裏巡視。一個觸犯夜規的人,自稱是書生,說因為上課才回來晚了。武官說:“既然是書生,姑且考你一下。”書生讓武官出題,武官想了半天沒想出題目,喝道:“算你運氣,今夜幸而沒有題目。”
垛子助陣
一武官出征將敗,忽有神兵助陣,反大勝。官叩頭請神姓名,神曰:“我是垛子。”官曰:“小將何德,敢勞垛子尊神見救。”答曰:“感汝平昔在教場從不曾傷我一箭。”
[譯文]一個武官出征作戰,眼看就要失敗,忽然遇有神兵助陣,反而大獲全勝。武官磕頭請問神的姓名,神說:“我是箭靶神。”武官說:“小將我有什麼功德,竟敢勞駕箭靶尊神前來救助?”靶神回答說:“我是感謝你過去在練武場上,從來沒有傷著過我一箭。”
進士第
一介弟橫行於鄉,怨家罵曰:“兄登黃甲,與汝何幹,而豪橫若此?”答曰:“你不見匾額上麵寫著‘進士第(弟)’麼?”
[譯文]一人哥哥中了進士,他就橫行鄉裏,怨恨他的人罵他說:“你哥中了進士,與你有什麼相幹,這樣橫行霸道?”答:“你不見我家匾額上麵,寫著‘進士第(弟)’麼?”
及第
一舉子往京赴試,仆挑行李隨後,行到曠野,忽狂風大作,將擔上頭巾吹下。仆大叫曰:“落地了。”主人心下不悅,囑曰:“今後莫說落地,隻說及第。”仆領之,將行李拴好,曰:“如今恁你走上天去,再也不會及第了。”
[譯文]有個被推舉應試的人到京都參加科舉考試,仆人挑著行李跟在後麵。行走到曠野,忽然狂風大起,將擔子上的頭巾刮掉了。仆人大叫道:“落地了。”主人聽後心裏很不高興,叮囑說:“今後不要說‘落地’,隻能說‘及第(科舉考中之稱)’。”仆人答應了,接著將行李拴好,說:“現在任憑你跑上天去再也不會及第(考中)了。”
嘲武舉詩
頭戴銀雀頂,腳踏粉底皂。也去參主考,也來謁孔廟。顏淵喟然歎,夫子莞爾笑。子路慍見曰:“這般呆狗,我若行三軍,都去喂馬料。”
[譯文]頭戴銀雀頂,腳踏粉底皂。也去參主考,也來謁孔廟。顏淵喟然歎息,夫子莞爾發笑,子路慍見曰:“這般呆狗屎,我若行三軍,都去喂馬料。”
封君
有市井獲封者,初見縣官,甚蹐,堅辭上坐。官曰:“叨為令郎同年,論理還該侍坐。”封君乃張目問曰:“你也是屬狗的麼?”
[譯文]有個商人被封官,第一次拜見縣官,十分拘束,堅持不肯坐上座。縣官說:“實在有愧,我跟你兒子同歲,按理應當服侍你坐。”商人竟然瞪大眼睛問道:“你也是屬狗的嗎?”
老父
一市井受封,初見縣官,以其齒尊,稱之曰:“老先。”其人含怒而歸,子問其故,曰:“官欺我太甚,彼該稱我老先生才是,以作歇後語叫甚麼老先。明係輕薄,我回稱也不曾失便宜。”子詢問何以稱呼,答曰:“我本應稱他老父母,今亦縮住後韻,隻叫他聲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