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消除雷電(1 / 3)

(18)回收雷電

五一早上,尉工開車來到家樂,用眼睛遙控開了大門,汽車開進院內、關門,教授在大廳開門迎接。教授:“來這麼早啊,辛苦了。”

“沒事。今天你們去宜昌西邊一百公裏我直接送你們去吧。”

“我們去的地方沒有路,時間充裕我們還想去看看張家界、利川、鶴峰,我們開錦程6號過去,還是去珞龍山吧。”

“三天時間,待會我在路上給孩子們帶點吃的。”

融老師和鳴萱、尚麥先後來到大廳。大家相互問候,然後上車駛向珞龍山。車出了市區,教授就把飛碟調到了。汽車開到珞龍山公路岔道,四個人下汽車,與尉工再見,走向僻靜的山崗,上了錦程6號。

教授在屏幕上顯示了宜昌西部的地圖,在一個沒有公路、鐵路,沒有鄉鎮的空白地方點了一下,飛碟在山嶺上空盤旋,時而懸停觀察、俯瞰崇山峻嶺。教授又讓飛碟在附近轉了兩圈,在一個山崗草地降落。

走下飛碟,看著滿眼的蔥綠蒼翠,空氣清新、小溪潺潺、鳥語花香,鳴萱:“哎呀,這個地方好幽靜啊,還保持著原始狀態。”

尚麥在絲毯般的草地上躺著,沐浴著上午的陽光,又起身翻了幾個前滾翻。

鳴萱和老師欣賞著舞動藍色熒光翅膀的蜻蜓。教授坐在草上享受著眼前的美景。

尚麥幾個連續的前滾翻停在了教授的旁邊:“教授,您在看什麼?”

“看風景,跟我們綠色星球似曾相識,我仿佛回到了綠星的古裏裏山。”

“您提出的如何消除雷電的問題被鳴萱查到了。”

“不會吧!在哪裏看到的?我們的飛船隻帶來了綠星近200年的文獻資料。消除雷電是500年前的技術,應該查不到。”

“她是在綠星科技史上找到的,就是我們現代的集莊,過去叫集電柱。”

“這個丫頭,看似憨憨的,倒是鬼機靈的。”

“又在罵我,教授爺爺,您這可不好。”鳴萱不知什麼時候來到教授的身後嬌憨的說,“我剛才在飛碟裏看了,這裏的好多山頭都可以建成天然的集電柱。科技史隻是對消除雷電作了簡單的介紹,教授正好可以給我們講講。”

教授聽到鳴萱喊他爺爺,心裏美滋滋的。緩緩地講述了綠星科技消除雷電的經曆:“綠星500年前也是經常打雷,有高大古老建築被毀、不少人和動物被雷劈致死,學者們分析了雷電形成的原因,也就是我們上次討論的那樣。尚麥,我們分析雷電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尚麥:“水蒸氣容納大氣中遊離電子、成為電荷的載體,上升後遇冷相變、電荷被驅趕出來,聚集在雲層周圍、形成了雲層中的高電壓,隨機的劈向地麵形成雷電。”

“不錯。”教授又問:“雷電是不是蘊含了大量的能量?”

鳴萱:“那當然,巨大的能量,而且是純淨的電能。就是神出鬼沒。”

“於是綠星的科技人員就想方設法利用這種大自然的饋贈,讓它變害為利、服務社會。”教授又問道,“我們上次測定的雷雨雲的高度是多少?”

尚麥:“500-1000米。”

“高度不是很高,但是位置卻是飄忽不定。於是科技人員提出在大地上均布集電柱的設計,集電柱頂端設置電磁波發送、接收天線,底部設置大型電容器和大型蓄電池儲存電能。”教授又問,“天空的電荷隨機聚集,怎麼能把‘神出鬼沒’天空電荷收集到集電柱的大電容呢?”

鳴萱:“天空的電荷聚集多了,就會形成較高電壓、同時產生電場。”

“對,集電柱頂端首先是感應、測量天空的電場,找準方位。”教授又說道,“在地球,雷雨天有人打手機被雷電劈死,綠星曆史上也有這樣的教訓,說明手機通訊電磁波的通路也是高壓電荷的通路。”

尚麥:“那就向電場方位發射電磁波,把電荷引向集電柱。或者集電柱之間相互發射接收電磁波,把雷電電荷引向集電柱。”

“對,這是一種辦法,但是有時電磁波頻率不匹配,不是完全有效。開始時,雲層有時聚集很高的電壓,甚至把集電柱擊毀。怎麼辦?”

尚麥扣腦袋、鳴萱疑惑地看著教授:“要及時準確的把電荷引導到集電柱,不能讓電荷聚集多了形成太高的電壓。”

“對,引導,後來發明了一種引導槍。這種搶的射程8公裏、子彈後麵尾隨導電材料。”

尚麥:“好辦法。雲裏電壓高了,集電柱收到電場感應,首先向電場方位發射電磁波,不行,就發射引導槍,把雷電電荷引到集電柱,儲存到電容器。”

鳴萱:“那時間長了,地上就會有子彈和許多細電線。”

“你也有設計思維啊。”

“什麼是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是某件事還沒有看到,或者是將要發生,就能夠如同身臨其境對這件事的過程甚至是細節考慮得很仔細、周到。”教授讚道並回答,“後來用了專利技術的新材料,讓子彈和尾隨導線在三分鍾之內氣化。”

尚麥:“什麼金屬怎麼能夠在三分鍾之內氣化?”

“想一想,上次雷電討論,水蒸氣攜帶電荷,鳴萱還說什麼物質能夠帶電?”

“甲烷、乙烷。”“氫氣。”

教授道:“對,就是氫,不過不是氫氣,是金屬氫。金屬氫在常溫氣化還要不了三分鍾,具體的是氫合金。子彈射出半秒鍾,雷電導通,三分鍾氣化在空氣裏,無影無蹤。”

鳴萱:“各種科技的運用也是淋漓盡致啊。集電柱的集電能量應該很大吧?”

“很大,所收集的電能占綠星全球發電量的五分之一。在雷雨當季的地方,發電設施全都關閉,集電得到的能量甚至都用不完。”

老師:“所以500年前的住宅、電動汽車,都靠近集電柱充電,後來的飛碟也環繞在集電柱上下周圍棲息、充電。商業、醫院、學校也都在集電柱周圍,集電柱成了人們生活的集聚的地方,像一個城鎮、村莊。後來就叫做集莊。”

尚麥:“哦,我們隻知道集莊,有一個標誌明顯的製高點,今天才知道來曆。集電柱不是很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