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部分(1 / 1)

第二十四部分

伽利略溫度計高溫溫度計是指專門用來測量500℃以上的溫度的溫度計,有光測溫度計、比色溫度計和輻射溫度計。高溫溫度計的原理和構造都比較複雜,這裏不再討論。其測量範圍為500℃至3000℃以上,不適用於測量低溫。最早發現自由落體定律的人

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出生於意大利的比薩城。他的祖輩是佛羅倫薩的名門貴族,父親是音樂家,作曲家,多才多藝,而且還擅長數學,可是他卻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將來成為一名數學家或音樂家,希望他能成為一位醫生。伽利略11歲時,進入佛羅倫薩附近的法洛姆博羅莎經院學校,接受古典教育。17歲時,伽利略進入了比薩大學學醫。然而,他以後的成就竟與醫學毫無關係。在大學學習期間,他對醫學興味索然,卻迷戀著數學,空閑時,就用自製的儀器進行自然科學實驗。他深深感到:“數理科學是大自然的語言。”為了學好這種語言,他決意獻出自己的一生。

在學習過程中,伽利略表現出了獨特的引人注目的個性,對任何事物都愛質疑問難。他不但指責學校的教學方法,而且還懷疑教學內容。尤其是對哲學家們所崇奉的那些“絕對真理”,他更想探明它們究竟包含什麼意義,甚至對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的主張也提出了質疑。

伽利略的學習動向和實驗活動,引起了學校教授們的不滿,因為一個學生要獨立思考,簡直是不折不扣的異端。而伽利略卻常常用自己的觀察、實驗來檢驗教授們講授的教條,對於伽利略“膽敢藐視權威”的狂妄舉動,教授們不僅寫信向伽利略的父親告狀,而且拒絕發給伽利略醫學文憑,甚至給他警告處分,因此,伽利略被迫離開了比薩大學,成了一個人所共知的學醫失敗者。

伽利略做自由落體時登上的比薩斜塔

1585年,伽利略回到佛羅倫薩,在家自學數學和物理,潛心攻讀歐幾裏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1586年寫出論文《水秤》,1588年寫出《固體的重心》,從而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1589年,伽利略的母校比薩大學數學教授的席位空缺了,在友人的推薦下,他當上了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伽利略,這位年僅25歲的教授在完成日常教學工作外,開始鑽研自由落體問題。

當時,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占支配地位,是無容置疑的。亞裏士多德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從高處下降的速度與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較輕的先落地。這個結論到伽利略時差不多近2000年了,還未有人公開懷疑過。物體下落的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是否有關係:伽利略經過再三的觀察、研究、實驗後,發現如果將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同時從同一高度放下,兩者將會同時落地。於是伽利略大膽地向天經地義的亞裏士多德的觀點進行了挑戰。

伽利略提出了嶄新的觀點:輕重不同的物體,如果受空氣的阻力相同,從同一高處下落,應該同時落地。他的創見遭到了比薩大學許多教授們的強烈反對,他們譏笑著說:“除了傻瓜外,沒有人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顆炮彈能以同樣的速度通過空間下降。”對於亞裏土多德的信徒們的挑戰,性格倔強的伽利略毫不畏懼,為了判明科學的真偽,他欣然地接受了這個挑戰,決定當眾實驗,讓事實來說話。

公開的“表演”地點在比薩斜塔。1590年的一天清晨,伽利略和他的助手不慌不忙,神色自如,在眾人一陣陣噓聲中,登上了比薩斜塔。伽利略一隻手拿一個10磅重的鉛球,另一隻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鉛球。他大聲說道:“下麵的人看清,鉛球下來了!”說完,兩手同時鬆開,把兩隻鉛球同時從塔上拋下。圍觀的群眾先是一陣嘲弄的哄笑,但是奇跡出現了,由塔上同時自然下落的兩隻鉛球,同時穿過空中,輕的和重的同時落在地上。眾人吃驚地竊竊私語:“這難道是真的嗎?”為了使所有的人信服,伽利略又重複了一次實驗,結果相同。伽利略以雄辯的事實證明“物體下落的速度與物體的重量無關”,從而擊敗了亞裏士多德的信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