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部分
月季花的栽培管理要注意以下方麵的問題:
1土壤。盆栽月季花宜用腐殖質豐富而呈微酸性肥沃的砂質土壤,不宜用堿性土。在每年的春天新芽萌動前要更換一次盆土,以利其旺盛生長,換土有助於月季當年開花。月季花可以用各種材質的花盆栽種,瓦盆自然也是可以的。
2光照。月季花喜光,在生長季節要有充足的陽光,每天至少要有6小時以上的光照,否則,隻長葉子不開花,即便是結了花蕾,開花後花色不豔也不香。
3澆水。給月季花澆水是有講究的,要做到見幹見濕,不幹不澆,澆則澆透。月季花怕水淹,盆內不可有積水,水大易爛根。盛夏季節要每天澆一次水,見盆土表麵發白時即可澆水。冬天休眠期一定要少澆水,保持半濕即可。
月季花
4越冬。冬天如果家裏有保暖條件,室溫最好保持在18℃以上,且每天要有6小時以上的光照。如果沒有保暖措施,那就任其自然休眠。到了立冬時節,待葉片脫落以後,每個枝條隻保留5厘米的枝條,5厘米以上的枝條全部剪去,然後把花盆放在0℃左右的陰涼處保存,盆土要偏幹一些,但不能幹得過度,防止幹死。
5施肥。月季花喜肥。盆栽月季花要勤施肥,在生長季節,要十天澆一次淡肥水。不論使用哪一種肥料,切記不要過量,防止出現肥害,傷害花苗。但是,冬天休眠期不可施肥。
6修剪。花後要剪掉幹枯的花蕾。當月季花初現花蕾時,揀一個形狀好的花蕾留下,其餘的一律剪去。目的是每一個枝條隻留一個花蕾,將來花開得飽滿豔麗,花朵大而且香味濃鬱。
7通風。不論是庭院栽培還是陽台栽培,一定要注意通風。通風良好,月季花才能生長健壯,還能減少病蟲害發生。
8溫度。月季花性喜涼爽溫暖的氣候環境,怕高溫。最適宜的溫度是18℃~25℃。最早出現的綠色植物
地球上現在生存的許許多多綠色植物,它們的老祖宗是誰呢?地質史的研究告訴我們,是藍藻。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綠色植物。已知最早的藍藻類化石,發現在南非的古沉積岩中。這是34億年前,在地球上已有生命的證據。古代藍藻的樣子和現代的藍球藻有些相似。
藍藻的出現,在植物進化史上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因為藍藻含有葉綠素,能製造養分和獨立進行繁殖。今日地球上的鬱鬱蔥蔥的樹木,茂盛的莊稼,美麗多姿的花卉,它們都是由低等的藻類,經過幾億幾十億年的進化,發展而來的。
藍藻又叫藍綠藻。大多數藍藻的綱胞璧外麵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
藍藻細胞壁內的原生質體不分化成細胞質和細胞核兩部分,而分化成周質和中央質兩部分。周質又叫色素質,位於細胞壁內麵,中央質的四周,光合作用的色素存在於其中,越近表麵色素越多,顏色越深,這是光合作用色素對光的適應。周質中有液泡和假液泡(內氣體),還有藍藻澱粉和藍藻顆粒體等貯存養分。中央質又叫中央體,在細胞的中央相當於細胞核的位置。不具核膜和核仁,但有染色質,故又叫做原始核或原核。
藍藻藍藻沒有色素體,光合作用色素分散在周質中;葉綠素類中主要為葉綠素a,極個別的藍藻有少量的葉綠素b;葉黃素類為藍藻所特有的藍藻黃素和藍藻葉黃素;胡蘿卜素為胡蘿卜素和黃胡蘿卜素,藻膽素是藻藍素類相藻紅素類總稱,藍藻有藍藻藻藍素和藍藻藻紅素。
細胞壁分內外兩層,內層是纖維素的,少數人認為是果膠質和半纖維素的。外層是膠質衣鞘以果膠質為主,或有少量纖維素。內壁可繼續向外分泌膠質增加到膠鞘申。有些種類的膠鞘很堅密拌可有層理,有些種類膠鞘很易水化,相鄰細胞的膠鞘可互相溶和。膠鞘中可有棕、紅、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藍藻的藻體有單細胞體的、群體的和絲狀體的。最簡單的是單細胞體。有些單細胞體由於細胞分裂後子細胞包埋在膠化的母細胞壁內而成為群體,如若反複分裂,群體中的細胞可以很多,此等大的群體可以破裂成數個較小的群體。有些單細胞體由於附著生活,有了基部和頂部的極性分化,絲狀體是由於細胞分裂按同一個分裂麵反複分裂、子細胞相接而形成的。有些絲狀體上的細胞都一樣,有些絲狀體上有異形胞的化;有的絲狀體有偽枝或真分枝,有的絲狀體的頂部細胞逐漸尖窄成為毛體,這也叫有極性的分化。絲狀體也可以連成群體,包在公共的膠質衣鞘中,這是多細胞個體組成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