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分
[遊戲]
你爬山時,一隻裝防曬油的塑料瓶,可以意外地幫助你做一個科學試驗。到了山頂,當你打開瓶蓋時,裏麵的液體就會發出嘶嘶的聲音從瓶中噴射出來,噴成一個弧形。
[原理]
這種現象是空氣壓力變化帶來的效應。圍繞地球表麵的大氣壓力,隨著地表升高而減弱:在2000米的高山上,氣壓比海平麵減少約四分之一。所以在高山上裝在瓶中的空氣就有了相應的低壓。等回到穀地以後,瓶子就會變癟:低地的高氣壓把從高山帶回的“稀薄”的空氣進行了可見的壓縮。
靜止的空氣
[遊戲]
一個男孩坐在一輛篷布覆蓋的卡車車鬥裏,卡車行駛時,他奇怪地看到,盡管篷布的後麵是開放的,幾隻蒼蠅在篷布下仍然安詳地旋轉飛舞著。他想,這些蒼蠅是否正在以卡車的同樣速度在飛行?
[原理]
其實,盡管後麵是開放的,但卡車的車鬥這時仍然是一個封閉的空間,這裏的空氣是靜止的。甚至連外邊迎麵刮來的風,都不能吹入車廂。蒼蠅在這裏就和在一個房間裏一樣。但如果風從篷布前麵的一個縫隙中吹進來,蒼蠅就抵擋不住了。
氣壓和流體
[遊戲]
把明信片放在直立的牆壁上寫字,你的圓珠筆是不好使的:它不出油了。圓珠筆的筆芯裏注滿了一種濃稠的墨油,正常情況下是向下流到筆頭的鐵珠上的。當圓珠劃在紙上,墨油從圓珠上滾下,才能寫在紙上。為了使墨油流暢,在使用時不至於筆芯中出現真空,因此設有一個小孔以平衡氣壓。
[原理]
如果把筆尖朝上去寫字,那麼墨油向圓珠流動的壓力就減弱,圓珠上的墨油用光,空氣立即就會從這裏湧入筆芯。而墨油則按照重力的原理向後麵流去。
隧道裏的壓縮空氣
[遊戲]
如果站在地鐵隧道口附近等車,就會在沒有看見燈光和聽到聲音之前,感到列車的到來。這是為什麼呢?
[原理]
地鐵列車在隧道中行駛的時候,列車前方會擁塞著一團空氣。它一離開前一個車站,下一個車站的人在潮濕的手指上,就會感到有一股輕微的氣流襲來。(氣流加速手指上水分的蒸發,因而出現涼意。)車快進站時,就會慢慢形成越來越強的氣流。列車車廂前麵的平麵,把狹窄隧道中的空氣擠出來,有些類似自行車打氣筒的氣管。
麵向太陽
[遊戲]
窗前擺放兩隻插著蠟燭的蠟台,一隻是白色玻璃,另一隻是黑色玻璃製成。一個陽光燦爛的白天過後,白蠟台上的蠟燭沒有發生變化,但黑蠟台的蠟燭卻彎下腰去——奇怪的是朝著太陽的方向。
[原理]
一件物體的明亮程度和顏色,決定了它接受陽光熱度的多少。白蠟台幾乎反射了所有的光線,所以受熱有限;而黑蠟台卻恰恰相反,它吸收了幾乎所有的光線和相應的熱量。玻璃不是好的導熱體;所以蠟台朝太陽一麵首先受熱,一直到上麵的蠟燭變軟。蠟燭失去了硬度,於是彎下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