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部分(1 / 2)

第二十四部分

海獅

海豹和海獅、海象共同的生活特點是:它們一般在海洋中生活,以魚類為食。不過也有的時候會到岸邊來休息,撫養子女;它們都有流線型的身體,皮下有厚厚的脂肪用來抵禦寒冷的海水;所有的鰭狀肢在水中都可以當作槳來使用。其中,海獅和海狗還是近親呢。它們和海豹的區別為:海獅及海狗的鰭狀後肢可朝向前方,所以能夠在陸地上行走,而海豹則不能。此外,有如小指頭般的耳朵也是海豹所欠缺的特征。

事實上,海獅可以稱得上為“記憶大師”。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科琳·卡什佳克和羅納德·舒特曼,1991年曾對一頭名叫“裏奧”的雌性海獅進行了較為複雜的字母和數字的記憶測試,10年後,他們驚奇地發現,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這頭海獅能利用它超常的記憶力輕而易舉地對付這些“小把戲”。還有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就是,美國特種部隊中一頭訓練有素的海獅,曾在1分鍾內將沉入海底的火箭取上來,而人們隻要給它一點烏賊和魚作“報酬”,它就高興地滿足了。

海象顧名思義,即海中的大象,在太平洋、大西洋都有它的蹤影。它的軀體巨大而形狀醜陋,皮膚粗糙而多皺紋,眼睛細眯,犬齒突出口外。海象可是海洋中的遊泳健將呢,它在水中的表現比陸地上靈敏得多。為了適應海洋生活,海象還有變換體色的本領呢。

海獺是大約1萬年前才入海的“新”成員,小而圓的頭上,長有非常明顯的胡須,小耳朵藏在毛裏,樣子看上去就像一隻大老鼠。海獺一天當中約有一半的時間在整理皮毛。通過梳理,既能保持毛皮整潔,又能促進皮脂腺分泌,使毛皮在水中形成一個隔熱屏障。此外海獺還會使用工具,經常從海底撈取石塊放在胸部做砧,在上邊敲碎貽貝的硬殼後取食。

海牛的外形與儒艮(別名美人魚)相似,身體呈紡錘型。它與儒艮的區別在於尾部形狀的不同:海牛的尾巴呈扇形,而儒艮的尾巴是扁平分叉的。海牛習慣晝伏夜出,白天在深海睡覺,晚上出外覓食。它是海洋中唯一食草的哺乳動物,食量大得驚人,因為它每天吃水草的重量相當於自身體重的5%~10%呢。不過你不用擔心它會消化不良!它的腸子長達30米,有利於慢慢地消化和吸收所吃的食物。有趣的是,海牛吃草時像卷地毯一般,一片一片吃過去,可真是名副其實的水中“除草機”。鯨

生活在海洋中的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海水支撐著它們碩大的身體。從外形上看,鯨與魚類沒有本質區別,平時像魚一樣依靠強有力的尾巴遊動。但它們用肺呼吸,在頭頂部有一個出氣孔,是恒溫哺乳動物。

藍鯨

全世界有90多種鯨,總體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須鯨類,如長須鯨、藍鯨、座頭鯨、灰鯨等。第二類是齒鯨類,它們長有牙齒,沒有鯨須,有一個鼻孔,能發出超聲波,並有回聲定位能力,如抹香鯨、逆戟鯨、虎鯨等。

在鯨的眾多種類中,最大的一種叫藍鯨,長達30多米,重達160多噸,每天要吃2噸食物。因此說,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海豚也是鯨類家族的一員,是一種小型的鯨。它們生有長鼻子,嘴裏長著近200顆細小的牙齒;它們還有著流線型的身體,遊泳時隻需上下擺動水平的尾鰭,便能把身體推向前;如果要轉彎、平衡或把身體伸出水麵,就用其他的鰭來掌控。海豚一般生活在深海,但也有少數在海岸線附近活動。

不可思議的是,海豚竟是大海裏的“救生員”和“警察”。有時它們將落水者馱到岸邊,有時它們成群地驅趕凶猛的鯊魚,不辭辛苦地保護遇難者。據此,有科學家認為:腦體比重往往決定智商高低,人腦重占體重的21%左右,海豚大約占117%,黑猩猩差不多占07%。因此,可以說在聰明智慧方麵它是與人類最為接近的海洋動物。

殺人鯨也叫虎鯨,生性膽大而狡猾,凶殘而貪婪。它們擁有鋒利無比的牙齒、快速準確的追捕本領、集體捕食共享美餐的獵捕方案,使得海洋中小到魚蝦海鳥,大到鯊魚海象甚至鯨魚都成為它們獵食的對象。虎鯨的胃很大,1862年,一個名叫埃斯裏特的人,從一頭虎鯨的胃中發現了13頭海豚和14隻海豹。虎鯨還對其他鯨的唇和舌頭情有獨鍾,有時候,它們還會跟隨捕鯨船,趁火打劫,鑽到死鯨口中,將鯨的唇、舌掠食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