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部分(1 / 2)

第二十五部分

摩爾根的實驗研究從果蠅開始入手。他在試驗室中養了一隻白眼雄果蠅,讓它和一隻紅眼雌果蠅進行交配,結果發現下一代果蠅中產生的全是紅眼的。這使他極為驚奇,也引起了他繼續研究的興趣。後來在白眼雌果蠅與正常雄果蠅交配的實驗中,他卻發現其後代中的雄果蠅紅眼與白眼參半,而雌果蠅中卻沒有白眼,全部是正常的紅眼睛。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經過試驗研究,1911年摩爾根從中找出了答案:代表生物遺傳秘密的基因的確存在於生殖細胞的染色體上,且基因在每條染色體內是直線排列的,染色體可以自由組合,而排在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組合的。這就是他“染色體遺傳理論”的重要內容。

果蠅的研究給摩爾根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以致後來有人說這種果蠅是上帝專門為摩爾根創造的。因此,他於1933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摩爾根不僅在遺傳基因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在胚胎學的研究上亦是功不可沒的。在研究當中,他摒棄了當時極為流行的單純依靠描述性解剖學的研究方法,竭力敦促人們運用定量分析和實驗的研究方法。由此在遺傳學和胚胎學領域實行了一次研究方法的科學轉換,此時生物學向著更精密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善於運用同事和學生的思想成果的摩爾根,從不將成果據為己有。當獲得諾貝爾獎時,他提出要同終身助手和同事C·B·布裏委斯及A·H·斯圖爾提萬特分享,這種獨特的個性和民主不拘禮儀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很多人的讚揚。

摩爾根盡管工作很忙,甚至在哥倫比亞大學的24年中隻休過一個年假。但頗為有趣的是他依然不失為一個好丈夫,一個很有家庭觀念的人,即使工作再忙,他也會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與妻子、孩子在一起。1945年,在胚胎學、遺傳學、細胞學和進化論的廣闊領域裏漫遊了一生的摩爾根,在加利福尼亞的帕薩迪納去世。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

女科學家居裏夫人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穿著一襲黑色長裙,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台,她就是瑪麗·居裏。她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裏一起,在這裏宣布一項驚人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

在居裏夫人發現鐳之前,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人工放射性的X射線;1896年5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性,並指出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裏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最關鍵的一人。她的報告在科學界引起了一次真正的革命,標誌著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居裏夫人原姓斯可羅多夫斯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1867年11月7日出生於波蘭華沙市。1891在巴黎大學,攻讀物理學和數學。1894年她與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裏相識,第二年結婚,由此開始了他們共同探索科學奧秘的征程。

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居裏夫人經常對放射性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例如,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礦物是否都有放射性?在丈夫皮埃爾的幫助下,他們對瀝青鈾礦進行了分離和分析,試圖發現新的放射性物質。經過一係列實驗,他們終於在1898年7月發現了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的新元素。為了紀念居裏夫人的祖國——波蘭,這個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波蘭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裏夫婦又根據實驗事實宣布,他們又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元素比釙的放射性還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鐳”。但是,當時誰也不能確認他們的發現。因為按化學界的傳統,一個科學家在宣布他發現新元素的時候,必須拿到實物,並精確地測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裏夫人的報告中卻沒有釙和鐳的原子量,手頭也沒有鐳的樣品。

為了拿出實物來證明,從1898年到1902年,居裏夫婦在簡陋的由小木棚製造的實驗室裏,夜以繼日的奮鬥了近四年,克服了人們難以想象的困難,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經過了幾萬次的提煉,終於得到01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